比 的 应 用
1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掌握按一定的比进行分配问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
3、渗透数学的对应思想,培养应用意识,激发学习兴趣。
2学情分析
? ?本节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分数乘法的意义以及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尤与“平均分”的知识有一个特殊的联系与拓展,在学生此前接触的分东西问题上,主要以“平均分”为基础进行的,但此课很大一个切入点是让学生明白“不平均分”在生活也普遍存在着。在本课设计上,我主要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情景与旧知,来帮助学生把“平均分”与“不平均分——按比例分”联系起来,相信学生理解起来并不会很困难,在此基础上再利用情景让学生学习“按比例分配”过程中体会数学的魅力。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按一定的比进行分配问题的特征和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分析解答按比分配问题,掌握解题方法。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问题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吃饺子吗?老师也喜欢吃。今天我们就来好好研究下饺子中的数学问题。
Ppt展示情景图1:两小女孩包饺子的场景
师:他们要包60个饺子,你觉得他们会如何分配任务?
生:平均分。
Ppt展示情景图2:东东与他爷爷包饺子的场景
师:她们要包60个饺子,你们觉得如何分配任务?
生:现在不能平均分……
师:你觉得怎么分配好?
生:东东包 10个,他爷爷包50个
师:你能用一个比来说明吗?
生:10:50
师:化简后是多少??? 生:1:5
师:在生活中你们有没有遇到不能平均分,而需要按一定的比来分配的问题呢?
生:泡牛奶等
师:看来不平均的比在生活中随处可以,并广泛应用着,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如何按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比的应用)
活动2【活动】探讨“按比分配”的解题方法
1、分析题目,获取解题信息。
师:这里的1:4有什么含义?
生:整体可以平均分成5份,东东包的饺子数量占了1份,爷爷包的饺子数量占了4份
师:现在我们能不能从题目中获取一些有用的信息呢?
生1:?东东包的个数是爷爷的1/4
生2:爷爷包的个数是东东的4倍
生3:?东东包的个数是总个数的1/5
生4:爷爷包的个数是总个数的4/5
2、独自尝试,共享方法,解决问题
(1)独自尝试
师:现在请同学们,观察上面的比和我们获取到的信息,你能自己先想一想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些方法?
注意:教师巡班,了解全班不同的解题思路,协助学习困难的学生寻找解题方法。
?(2)小组交流探讨,共享方法
方法一:我先算出总份数5份,然后再算出每一份是多少个,最后算一算4份是多少毫个??1份又是多少个?
方法二:我也是先算出总份数5份,把饺子总个数60个看作单位“1”的量,东东包的个数占了1/5,他爷爷包的个数占了4/5,就是分别求单位“1”的量的4/5或是1/5多少啦!
3、介绍检验方法
师:现在东东和爷爷包的饺子个数都算出来各要多少啦,但我们怎么知道我们算的结果对不对呢?同学们想到什么办法可以检验一下吗?
方法一:把东东包的个数和爷爷包的个数相加,看等不等于50
方法二:把东东包的个数和爷爷包的个数比化简一下,化简后是1:4。
活动3【练习】基础练习,加深认识
师:同学们, 老师上个礼拜也包了饺子,在包饺子之前得干嘛呢?
生:选材料
1.包饺子的肉是有选择的,肥肉和瘦肉的比最好为?? :? 。
师:按照肥三瘦七的要求来配置,那么肥肉和瘦肉的比是多少?
生:3:7
生2:7:3
师:我们要注意谁和谁的比。
?瘦肉有(????? )份,肥肉有(????? )份, 总共(?????? )份。??????
??? 瘦肉占肉的(?? )/(??? )???,?????? ,肥肉占肉的?(?? ? )/(???? ? )???????? 。???????????????
学生举手回答
师:材料选好了,接下来要干嘛呢?
生:做饺子皮
2.做饺子皮,先要和面。面粉和水的比是5:2,做成饺子皮称重有700克,面粉
和水各用了多少克?
练习要求: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去完成,独立完成,再集体讲评
师:饺子皮做好了,就要做馅了。你们喜欢吃什么馅的饺子?
3、肉、白菜、香菇的比是5:3:2,最终搭配出饺子馅重量有2千克,肉、白菜、香菇各用了多少?
练习要求: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去完成,独立完成,再集体讲评
活动4【测试】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