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下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下) 课件(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下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下) 课件(3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5-15 07:26: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下)
高一年级 历史

三、近代科学的兴起
【探究三】近代科学的兴起是如何促进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的?

【问题1】结合16、17世纪自然科学领域取得的成就及研究方法,
解释何为近代科学的兴起?
所谓科学革命,一般说来指的就是通行的科学理论
体系的急剧转变。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哥白尼《天体运行论》主要内容:
第一卷 太阳位于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它行星都
是绕太阳运行的
第二卷 地球的自转,指出地球是绕太阳运转的
一颗普通行星
第三卷 岁差
第四卷 月球的运行及日月食
第五、六卷 水星、金星、火星、土星和木星五大
行星
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
(1473—1543年)
思考:依据材料概括哥白尼的主要观点。
他(哥白尼)用这本书(虽然是胆怯地而且可以说是只在临终时)来向自然事物方面的教会权威挑战,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
——恩格斯
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
(1473—1543年)
思考:依据材料概括哥白尼的主要观点。
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
(1564—1642)
1609年,伽利略制作出望远镜,借助于望远镜他发现了木星的4颗卫星,为哥白尼学说找到了确凿的证据;银河系只不过是一团成串聚集在一起的无数的星体。
思考:依据材料概括伽利略用什么方法证明了哥白尼的学说?结合“历史纵横”,谈谈伽利略的做法给你的启示。
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
(1564—1642)
著名的实验:发现轻重不同的物体同时坠落就可以同时落地;用数学方式表达物体运动。
伽利略对科学的贡献就在于毁灭直觉的观点而用新的观点来代替它。
 ——爱因斯坦《物理学的进化》
英国物理学家牛顿( 1643—1727年)
1687年出版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牛顿发现了一个数学上能证实的根本的宇宙定律……自然界好像一个巨大的机械装置,按照通过观察、实验、测量和计算可予以确定的某些自然法则进行运转。
思考:结合所学、依据材料说说牛顿用什么方法发现
了自然界的法则?
三、近代科学的兴起
【探究三】近代科学的兴起是如何促进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的?

【问题1】结合16、17世纪自然科学领域取得的成就及研究方法,
解释何为近代科学的兴起?
哥白尼的“日心说”推翻了教会宣传的“地心说”
牛顿的力学定律找到了自然法则,否定上帝造物说

颠覆性理论
新的研究
方式方法

伽利略、牛顿观察、实验、计算等研究方法,分
析、归纳、综合等思维方式
三、近代科学的兴起
【探究三】近代科学的兴起是如何促进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的?

【问题1】结合16、17世纪自然科学领域取得的成就及研究方法,
解释何为近代科学的兴起?
【问题2】结合近代科学兴起的含义、依据材料,谈谈近代科学兴
起是如何促进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的?
牛顿的物理学分析方法,不仅被应用于物质世界,而且被应用于思想知识的整个领域及人类社会……寻找决定人类事物的这些永恒法则,是法国大革命之前的所谓的启蒙运动的实质。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思考:结合近代科学兴起的含义、依据材料,谈谈近代科
学兴起是如何促进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的?
以牛顿为代表的近代科学诞生以后,人类社会飞速发展,就像马克思所说的那样,在资产阶级统治的不到100年间,所创造的生产力超过了以往历史的总和。 ——《大国崛起·英国》
三、近代科学的兴起
【探究三】近代科学的兴起是如何促进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的?
四、启蒙运动
【探究四】启蒙运动表达了资产阶级怎样的政治、经济诉求?
有何影响?
【问题1】结合14—17世纪欧洲历史,分析启蒙运动发生的原因。
四、启蒙运动
【探究四】启蒙运动表达了资产阶级怎样的政治、经济诉求?
有何影响?
思想:伴随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科学兴起,人们挣脱了
教会的种种束缚;
经济: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政治:资产阶级要求摆脱专制王权、教会思想束缚,建立自己的
统治。
兴起:英国:洛克、休谟、亚当·斯密
高潮:法国
伏尔泰
孟德斯鸠
卢梭

扩展:欧洲大陆:
康德
启蒙运动概况
北美地区
【问题1】结合14—17世纪欧洲历史,分析启蒙运动发生的原因。
四、启蒙运动
【探究四】启蒙运动表达了资产阶级怎样的政治、经济诉求?
有何影响?
【问题2】依据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归纳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诉求,
结合康德的总结,概括启蒙运动的精神内核。
法国伏尔泰
(1694—1778)
如当你睡觉到第二天醒来时,你的财产还和昨天一样,没有丝毫变动;你不会在半夜三更从你妻子的怀抱里或从你孩子的拥抱中被人家拖出去押入城堡,或流放沙漠;当你若有所思,你有权发表你的一切想法;当你被人控告,或写了闯祸的文章,只能依照法律来裁判。
——伏尔泰《哲学通信》
思考:这段话告诉我们伏尔泰主张哪些方面的权利?
教会制定的法律,非经政府明白批准,不应有丝毫效力……教士不能以违反神律的罪名剥夺一个公民的权利……官吏、劳动者和教士既然都同样隶属于国家,便应同样地交纳租税。
——伏尔泰《简便哲学辞典》
思考:伏尔泰这段话的矛头所向?
法国伏尔泰
(1694—1778)
伏尔泰逃到英国后,发现了一个有自己观点的民族,他们改造了自己的宗教,绞死了国王,又从国外进口一个;他们建立了一个比欧洲任何统治者都强有力的议会。这里没有巴士底狱……伏尔泰直到死也没停止过羡慕他们。
——[美]威尔·杜兰特《哲学简史》
思考:这段话反映了伏尔泰在政体方面怎样的主张?
法国伏尔泰
(1694—1778)
自由只存在于依靠法律进行统治的地方。
思考:这段话告诉我们伏尔泰特别看重什么?
法国伏尔泰
(1694—1778)
“他给了人类心灵一个巨大的推动;他为我们准备了自由。”

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被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法国孟德斯鸠
(1689—1755年)
思考:根据材料概括孟德斯鸠的主张。
如果同一个人或是由重要人物、贵族或平民组成的同一个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权、执行公共决议权和裁判私人犯罪或争讼权,则一切便都完了。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思考:根据材料概括孟德斯鸠的主张。
法国孟德斯鸠
(1689—1755年)
法国孟德斯鸠
(1689—1755)
立法
人民集体享有
行政
君主享有
司法
独立



制约平衡

自然在人与人之间所造成的那些生理性的不平等,被社会基本契约以平等取代,以合乎道德与正当的平等取代。
——卢梭《社会契约论》
法国卢梭
(1712—1778)
思考:根据材料概括卢梭的主张。
行政权力的委托者绝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只要人民愿意,人民就可以委托他们,也可以撤换他们……绞死或废黜一个暴君为目的的暴动……是合法的行为。
——卢梭《社会契约论》


法国卢梭
(1712—1778)
思考:根据材料概括卢梭的主张。

正如主权是不能转让的,同理,主权也是不能代表的;主权在本质上是由公意所构成的,而意志又是绝不可以代表的;它只能是同一个意志,或者是另一个意志,绝不可能是中间的东西。
——卢梭《社会契约论》

法国卢梭
(1712—1778)
思考:根据材料概括卢梭的主张。
英国亚当·斯密
(1723—1790)
只有劳动才是价值的普遍尺度。换言之,只有用劳动做标准,才能在一切时代和一切地方比较各种商品的价值……一个国家的财富价值就是全体劳动者所生产的商品的总和,生产商品的全部劳动总和是财富价值的源泉。
——亚当·斯密《国富论》

思考:根据材料概括亚当·斯密的主张。
英国亚当·斯密
(1723—1790)
自 由 经 营
(废除政府给某些大公司的特权)
自 由 贸 易
(废除政府干预对外贸易的法规)
自 由 竞 争
(准许资本在不同行业自由流动)
工业优势




康 德 (1724—1804年)
当人民开始懂得,国家并不是上帝创造的,权力与法也不是神授的,王位亦不能世袭,我们完全可以反对国王的专制与暴虐,生命、财产、自由等权利理应受到法律的保护,原来,“上帝在人间的代表”也可以被法律所制裁。这一种意识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
思考:根据材料概括康德的主张。
思想家 主张 诉求
伏尔泰
孟德斯鸠
卢梭
亚当·斯密

康德
天赋人权;抨击教会;
法治;自由;提倡君主立宪
自由;法治;提倡三权分立、
制衡
平等;“人民主权”;直接民主

反对教权;反对君主专制;提倡天赋人权;法治
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和衡量价值的尺度;自由竞争
反对专制、教权、等级

提倡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法治
提倡君主立宪
直接民主
提倡三权分立、
制衡
自由竞争
康 德 (1724—1804年)
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
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和过程……是与感性、知觉、情感和欲望相对的能力。人凭着这种能力把握基本真理。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第五卷
理性科学光芒
现实的黑暗

驱 散
人独立的
思考和判断


专制王权
教权
构建

美好的时代
民主、科学
自由、平等
天赋人权
民主政体

“主权在民”

等级制度


四、启蒙运动
【探究四】启蒙运动表达了资产阶级怎样的政治、经济诉求?
有何影响?
【问题2】依据启蒙思想家主张归纳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
诉求,结合康德的总结,概括启蒙运动的精神内核。
【问题3】结合启蒙思想家主张,谈谈启蒙运动影响。
【问题1】结合14—17世纪欧洲历史,分析启蒙运动发生的原因。
思想家 主张 诉求
伏尔泰
孟德斯鸠
卢梭
亚当·斯密

康德
天赋人权;抨击教会;
法治;自由;提倡君主立宪
自由;法治;提倡三权分立、
制衡
平等;“人民主权”;
直接民主
反对教权;君主专制;提倡
天赋人权;法治;理性
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和衡量价值的尺度;自由竞争
反对专制、教权、等级

提倡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法治

自由放任
反对封建统治
提供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理论准备舆论宣传
【本课小结】
14世纪 16世纪 17世纪 18世纪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科学革命
启蒙运动
肯定人、人的价值、自然真实的需求
冲破了宗教戒律束缚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
确立了个人信仰的自主权
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
彰显理性
运用理性追求自由平等的美好时代
为建立资本主义制度作了理论准备
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