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课时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课时练(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5-15 09:12: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课时练(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宋元时期的城市,店铺鳞次栉比,商业活动频繁,人们生活丰富多彩。当时世界上的大都市有(???)????????
①开封????②兴庆?????③临安?????④大都?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③④???????D.②③④?
2、元朝戏曲空前发达,出现了元曲。元曲是由什么组成的?( )
A. 诗、杂剧 B. 乐府、散曲 C. 词、散曲 D. 杂剧、散曲
3、宋元时期,世界上的著名大都市不包括(  )
A.北宋时的开封 B.金时的中都
C.南宋时的临安 D.元朝时的大都
4、《水浒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梁山好汉“黑旋风”李逵与“浪子”燕青逛东京大街,这条街上有人说书、唱曲、卖饮料、相面算卦、杂耍等。那么他们最有可能走到了当时的(  )
A.瓦厂 B.早市 C.瓦子 D.集贸市场
5、瓦子在宋代城市盛行的主要原因(  )
A.士大夫的提倡 B.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C.农民的需要 D.达官贵人的需要
6、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编写,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时期历史的编年体通史巨著是( )
A.《史记》 B.《西游记》 C.《资治通鉴》 D.《本草纲目》
7、“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这首诗描述了宋代哪一节日的气氛(???)?
A.元宵节?? B.端午节?????C.中秋节????? D.春节?
8、下列反映宋朝电视剧中出现以下场景,你认为不符合史实的是( )
A. 夜市有小吃 B. “瓦肆”上演《红楼梦》
C. 百姓中秋赏月 D. 朋友一起饮茶喝酒
9、“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该词风格委婉,感情真挚,清新淡雅。其作者是(  )
A.苏轼 B.辛弃疾 C.白居易 D.李清照
10、元朝是我国古代戏剧发展的黄金时期,名家辈出,名作迭现。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的是(?????)?
?①关汉卿???②马志远???③郑光祖? ??④白朴???⑤司马光?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D.②③④⑤
11、关于“瓦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给城市生活增添了生机? B.出现在宋朝时期?
C.是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D.散布于广大农村
12、宋代市民阶层的兴起,带来了市民文化生活的繁荣。以下体育活动中,宋代市民不能参与的是( )
A. 相扑 B. 蹴鞠 C. 跆拳道 D. 水上运动
13、一位法国学者指出,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在经济和人民日常生活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下列名词能够反映宋代社会经济与人民生活“现代化”水平的有(  )
①“交子” ②夜市 ③瓦子 ④岁币 ⑤邸店
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⑤
14、宋代市民文化生活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A. 士大夫的提倡 B. 达官贵人的提倡
C. 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壮大 D. 农民的需要
15、某校七年级(2)班的同学在课余时间要排演历史剧《宋代词人李清照》。若请你配音,可以选择的台词是(  )
A.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B.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C.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D.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二、非选择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瓦肆(即瓦子)中,多有贸药,卖卦,饮食,裁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
(1)瓦子为什么会出现在宋代?
(2)瓦子中圈出的专供演出的圈子叫什么?试列举其中的几项娱乐活动。

17、读一读,回答问题:
①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②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
③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上述诗词分别与中国哪些传统节日有关?
(2)?宋代民间传统节日很多,节日习俗和庆祝方式也丰富多彩,有许多还保留至今。你能描写一个有关节日习俗或庆祝方式的场面吗?
(3)?你认为“过节”有什么意义?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词是中国词史上的艺术巅峰,几百年来,一直以自己丰富的情思意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为广大读者所喜爱。宋词与楚辞、汉赋、唐诗、元曲一样,都是后世难以企及的一代文学之胜。有宋一代,词人众多,高手如林。
材料二 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鼎足并举,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元曲的兴起对我国民族诗歌的发展、文化的繁荣有着深远的影响和卓越的贡献。元曲一出现就同其他艺术之花一样,立即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它不仅是文人咏志抒怀得心应手的工具,而且为反映元代社会生活提供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崭新的艺术形式。
(1)词是一种新体诗歌,下列属于词的有:   ?
①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②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③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④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⑤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⑦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2)根据所学知识,分别写出词出现、发展和达到顶峰的时期。

(3)“宋代词人众多,高手如林。”列举宋代三大词人并从第(1)问中选出他们各自的作品。(填写出数字代号即可)

(4)材料二是某网站中对元曲的总体概述,请你完成下列对元曲具体内容的简介。
①下面是对元曲的定义,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填充完整。
元曲包括   、杂剧和南戏等。它把  、  、  、  融合在一起,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②写出元曲作家的优秀代表及其作品一例。

1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比谜更看不清的宋代
比词更幽婉的宋代,比画更迷乱的时代,像我们年轻时一样的宋代,那是个可爱的时代,穿过时间的河流去寻找曾经的梦呓,那是个颠簸的时代,穿过空间的阻隔去找寻曾经的知己,那是个美轮美奂的时代,乘着想象的翅膀找寻我们的影子。
《穿越宋代》
材料二 锣鼓声中,数十只老虎奔腾跳跃,之后恢宏仪仗鱼贯而出,文武百官揖手而至,黄罗伞盖之下,锦绣宫娥款款而行,颔首挺胸,百媚千娇,身穿玄黄团龙袍、头戴通天冠的大宋皇帝率领百官虔诚叩拜,祈求上天保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这是春节期间宋城景区推出的大型民俗表演“猛虎开年”,游客们可以再次在新年目睹宋代皇宫仪典。另外,新版《宋城千古情》《燕青打擂》《招财进宝》等各种好戏连台,游客们可以邀上亲朋好友、三五知己,穿上古装,在宋城找寻千年以前的风俗。
请完成:(1)如果我们来到宋代乡村,你将会发现农民的文化生活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当时最受百姓重视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2)宋代城市生活繁荣,如果你要体验城市丰富多彩的娱乐生活,你选择哪里?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D 3、B 4、C 5、B 6、C 7、D 8、B 9、D 10、A 11、D 12、C 13、D 14、C 15、A
二、非选择题
16、(1)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随之市民的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瓦子便应运而生。
(2)勾栏。说书、唱曲、演杂剧、耍杂技、表演蹴鞠等。
17、(1)①是春节,②是元宵节,③是清明节,④是中秋节。
(2)例如春节放爆竹、更衣拜年、饮酒、贴门神等。
(3)提示:加强亲情联系;增进相互关系;强化集体意识;保存民族文化传统;丰富生活;促进经济发展等。
18、(1)①③⑤⑥
(2)出现于唐朝,发展于五代,到宋代发展到顶峰。
(3)苏轼:⑥。李清照:①。辛弃疾:③。
(4)①散曲 音乐 歌舞 动作 念白 ②关汉卿;《窦娥冤》。

19、(1)宋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不断扩大,市民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今天的传统节日,像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在宋代基本都有.宋代称春节为元旦,元宵节,最受重视;元旦前几日,人们就洒扫庭虎,准备过节,除夕夜,百姓要祭祀祖先,迎神供佛,挂年画,贴“桃符”.合家围炉而坐,饮酒唱歌,直到天明,称为“守岁”.元旦那天,盛行燃放鞭炮,穿新衣,往来拜年;而元宵放花灯的节日气氛,老早就开始酝酿了.才过了冬至,在汴京宣德门前的御街上,开封府早已用竹木搭好了用于放灯的棚楼,饰以鲜花、彩旗、锦帛,挂着布画.
(2)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瓦子”,因此要体验城市丰富多彩的娱乐生活就去瓦子就可以.
故答案为:
(1)元旦;元宵节.
(2)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