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1张PPT)
教育部2011课标人教2013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三章第一节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科学技术社会:探索地外生命
1、中国天眼
2、UFO与外星人
3、麦田圈与外星人
4、中国天眼FAST探索地外文明
5、开普勒望远镜发现新太阳系
6、外星通信
7、宇宙星际航巡——飞碟
8、发现外星文明的方法
9、飞碟的能源
通过本节的学习,你将知道
突破倡议
这是一个触碰群星的计划:“少年,跟我一起去寻找外星人吧!”
在2017年11月19日2017腾讯WE大会上突破倡议执行董事皮特?沃登提出了史蒂芬·霍金和尤里·米尔纳的突破倡议:将探寻外星生命作为目标。
史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42年1月8日-2018年3月14日),享年76岁。英国物理学家与宇宙学家,曾任职剑桥大学理论宇宙学中心研究主任。霍金做出很多重要贡献,最主要的是他与罗杰·彭罗斯共同合作提出在广义相对论框架内的彭罗斯–霍金奇性定理,以及他关于黑洞会发射辐射的理论性预测(现称为霍金辐射)。代表作品有《时间简史》、《果壳中的宇宙》、《大设计》等。
2015年7月20日霍金与俄国科技界亿万富翁尤里·米尔纳共同发起“突破倡议” (Breakthrough Initiative),将探寻外星生命作为目标,并尝试回答终极命题:“我们是否孤独地生存在这浩瀚宇宙之中?”
这是一个触碰群星的计划:“少年,跟我一起去寻找外星人吧!”
史蒂芬?霍金和俄罗斯富商尤里?米尔纳(Yuri Milner)在2016年倡议发起“突破摄星”项目。项目的大体构想是,将功能完备的太空探测器设计成邮票大小,也就是所谓的“星芯片”飞船,再将它们附着到轻薄的光帆之上,然后利用大功率激光光束来提供动力,把这些探测器加速到20%光速。如此一来,前往最邻近恒星的时间,就从8万年大大缩短到了区区20年。
始于2015年7月的“突破聆听”项目,正使用世界上最大的几台射电望远镜,比如美国的绿堤射电望远镜和澳大利亚的帕克斯射电望远镜,以及一些光学望远镜,在太阳附近的其他恒星周围搜寻可能由智慧生命发出的信号。
“突破讯息”项目则在研究,向茫茫深空发送讯息是否会存在风险。
掌管这一系列项目的科学家,是2015年才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艾姆斯研究中心主任位置上退休的皮特?沃登(Pete Worden)。
1、中国天眼
2016年9月25日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大窝凼的喀斯特洼坑中,被誉为"中国天眼",是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主导建设,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建成后的"天眼"将有能力巡视宇宙中的中性氢、探测星际分子、观测脉冲星、搜寻星际通讯信号。借助这只敏锐的大眼睛,人类在寻找地外文明的路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中国天眼FAST射电望远镜2016年加入了“突破聆听”项目,参与搜寻可能来自外星文明的信号。
“突破摄星”计划
“突破摄星”计划打算借助光帆,将邮票大小的芯片级探测器加速到光速的20%,以便能够在20年内抵达最邻近的恒星。在发射任何东西过去之前,我们希望能够通过远距离观测,确定那里是否有智慧生命的存在。
1947年07月24日罗斯威尔地区坠毁的UFO飞碟。(2011年5月罗斯维尔最新解密)
2、UFO与外星人
拍摄地点:河北燕郊。
日期:2012年9月14日
外星人UFO
3、麦田圈与外星人
1974年11月16日,地球的科学家们把有关地球、人类的咨询转换成二进位密码组成的图案(见下图),在位于美国波多黎各(Puerto Rico)中部的阿雷西沃(Arecibo)天文台射向了遥远宇宙中的M13星团——距离地球约2.5万光年远、包含10万多颗恒星的球形星团。人们期待着有一天外星的智慧生命能夠收到这个信息。这个图案表达的内容主要是:用二进制表示的1-10十个数字;DNA所包含的化学元素序号:氢-H、氧-O、碳-C、氮-N;核甘酸的化学式;DNA的双螺旋形状;人的外形(中间代表男人的形态,左边的图案代表男人的平均身高(1764mm),其表示方式是以二进制的14与信息的波长(126mm)相乘所得出的结果。右边的白色图案代表1974年全球的人口(4'292'853'750);太阳系的组成(突出显示了地球,从右面代表太阳的大星向左数的第三颗),以及在图案的最下部分附注了人类接收和发送无线信号的“太阳灶”图像。
地球人发向太空的二进制图案
2001年8月19日,星期日,在英国南部地区汉普郡的Chilbolton天文台(该地区正式人类探索太空的科学实验基地之一)附近的麦田里出现了一个令人吃惊的图案:一张巨大而复杂的3D人脸。3天后,另一个更为让人震惊的图案出现在旁边:一个记录着某种密码的信息板。
在回复讯息中,有与科学家传送的内容不一样的部分:改变了一个化学元素硅-Si;改变了DNA的高度与分布以及核苷酸的数量,DNA为三螺旋结构;身高1.008米,人口数量增加为213亿;改变了人形轮廓,成了典型的ET形象。另外,他们所表示的太阳系中有12颗行星,其中第三颗、第四颗和第五颗(从右侧数)突出显示着,尤其是第五颗星周围分布着3颗星;最后更新了图案最下部分的内容,这部分新内容恰好与2000年8月13日在同一地点出现的麦田圈一致(见后图),表示某种放射构造。这个图形结构却正是科学家们认为在理论上可以通过此类的装备和原理将微弱信号不断转换能量增强,提高发射功率。但人类目前的科技水准却是无法实现的。所以,有理由相信这是比人类更高级的智慧生命向人类传递的一个信号。那么,他们究竟是谁?他们在哪里?
2001年8月19日
1974年11月16日地球人
2000年08月19日,在英国南部汉普郡的Chilbolton天文台附近的麦田里出现射电望远镜麦田圈。
2000年08月19日
2001年8月19日
这个著名的外星人麦田圈出现在2002年8月15日,英国的汉普郡的温切斯特。这个图案令所有人感到吃惊,如此清晰的一张外星人面孔和一个神秘的密码圆盘。
麦田圈中外星人的形象正如我们在头脑中一直存储的印象一样:一个大而有形的脑壳,一双大而神秘的眼睛。据分析圆盘图案代表着电脑里使用的二进制文字,只要是电脑专家都可以解读这种图案。麦子倒下的地方表示0,立着的地方表示1。例如,01000010表示字母B。如此可以破译这个圆盘上面的内容:
“Beware the bearers of FALSE gifts & their BROKEN PROMISES. Much PAIN but still time. BELIEvE. There is GOOD out there. We OPpose DECEPTION. Conduit CLOSING. Acknowledge.”
“要提防带信人虚假的礼物,他们破坏诚信,有很多痛苦还将持续一段时间。但要相信,外面的世界有美好的,我们反对欺骗,令沟通通道关闭。鸣谢”
“旧帝国”外星人乘坐的飞行器是三角形飞蛇飞行器。代号:羽蛇神6-18-18.他们所在的星球是第十三宇宙时区的十二星系的第五颗星球,代号6-18-18星球。
“同领地”外星人是太阳系的监视者,他们乘坐的飞行器是半球体UFO飞碟,他们所在的星球是第十三宇宙时区的十二星系的第四颗星球,代号六芒星666星球。
“同领地”外星人与 “旧帝国”外星人争夺地球人资源,将地球作为进军银河系中心的跳板和资源供应基地。
外星人即将对地球人实施生命改造工程,外星人将替换地球人的DNA基因,改变地球人的DNA重组链接配对方式,使地球人变成能够接收外星人电磁波指令的生物体,然后用外星人脑磁波载波激活生物体,使之成为智能生命体-梅塔特隆人。
“DNA内在的变化,这种变化将操纵每个女性的细胞,使之完成一个新的进化的转变,不仅是你自己还包括你的精子(生殖细胞),以及你的祖传的DNA。2012.12.21那天,DNA的序列将被打开,细胞的改变会影响你们的身体。”
(说明:2010年06月12日英国Walbury Hill, nr Combe, Berkshire基因改变麦田圈)
掠夺地球人的方式:
1、屏蔽地球人的脑电波中的生命电磁波。
2、清除地球人的脑电波中的生命电磁波载波。
3、用外星人的DNA基因替换地球人的DNA基因位置,进行基因重组配对,制作生物结构体。
4、用外星人脑磁波中的生命波激活生物结构体,使生物结构体活化成为生命体。
5、用外星人脑磁波中的生命波载波驻入生命体,使生命体成为智能体,接受“旧帝国”外星人的指令,为“旧帝国”外星人提供各种服务和工作。如同我们地球人现在使用牛马、机器人作为工具为我们地球人劳作一样。
2009年9月12日,英国南部威尔特郡West Woodhay Down, Nr Inkpen, Wiltshire出现新人类DNA基因麦田圈。
新人类出现
发现外星人监控人类的装置
2017年6月26日探索科学网站报道,发现外星人监控人类的装置。
年满68岁的查理是美国纽约的一名退休警官,发现在他的牙齿里面有一个神秘的金属物体。查理被送去美国国家科学研究院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而科学家经过对这个神秘金属物体的研究发现,它的构成元素竟然在地球的元素周期表中找不到,而且这个小玩意,似乎有着自己的意识,它竟然是活的。这可能是外星人植入人类身体里面的“监视器”,监控地球人的日常行为,作为科学计算的数据。
4、中国天眼FAST探索地外文明
2016年9月25日位于贵州的500米直径射电望远镜正式投入使用,这是世界上最大的球面射电望远镜,超过位于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望远镜,后者直径为350米。建造如此巨大的射电天线,只有一个目的就是研究宇宙,接收宇宙中的可疑信号。
2017年8月25日FAST有两颗脉冲星通过系统认证,一颗编号J1859-0131(又名FP1-FAST pulsar #1),自转周期为1.83秒,据估算距离地球1.6万光年;另一颗编号J1931-01(又名FP2),自转周期0.59秒,据估算距离地球约4100光年。
4、中国天眼FAST探索地外文明
FAST在2017年9月17日成功接收到了一组来自遥远宇宙的高质量可疑脉冲星信号。这是一颗位于1351光年以外的一颗脉冲星,也就是说,这大约是1351年以前发出的。这次脉冲星数据来自J1921+2153这颗星,距离地球1351光年以外。也就是说在距离地球1351光年以外的地方或许存活着外星生命!
2017年8月17日,在英国埃塞克斯郡罗奇福德出现的麦田圈寓意与2015年6月30日外星人通告相同。
Beware of Orion 1350.3 and Z Ruticuli 39.170
小心 猎户座 1350.3光年 和 泽塔? (Z Ruticuli)39.170光年
开普勒望远镜在2017年4月发现了“超级地球”,代号为 LHS 1140b,属于多岩石行星,气候不太热也不太冷,距地球也不太远,其恒星离地球 40 光年。直径比地球多 40%,质量是地球的 6.6 倍,引力是地球的 3 倍。它绕着大约4000万光年远的红矮星运行,科学家认为它上面有巨大的岩浆海洋。
宜居带Trappist-1恒星系统,2017 年 2 月 22 日NASA 宣布发现一个很特别的“太阳系”,有7颗像地球一样的行星,每颗行星围绕着一颗3900万光年远的矮行星运行,很可能都是固态行星,表面可能有水;其中 3 颗行星可能处在宜居带范围内,表明其上面的温度刚刚好,可能存在液态水。科学家们说它们上面可能已经有进化的生命了。
开普勒望远镜于2009年3月7日从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升空,发射时重达1052公斤,长15.4英尺,宽8.9英尺(4.7米×2.7 m)。
开普勒望远镜发现的超级地球
5、开普勒望远镜发现新太阳系
5、开普勒望远镜发现新太阳系
2017年12月14日NASA宣布开普勒任务与谷歌人工智能发现新太阳系,确定了距离地球 2545 光年远的开普勒 kepler - 90星系中的两颗新发现的行星——开普勒 80g 和开普勒 90i,这是人类发现的首个和我们太阳系一样的具有 8 颗行星的星系。其中kepler - 90D适于人类居住。
6、外星通信
同步卫星
椭圆球面波的非正弦通信系统
黑骑士与月球围绕地球同步旋转
黑骑士与月球都绕地球同步旋转,都始终以同一面面对地球。
7、宇宙星际航巡——飞碟
数十光年甚至更远的距离对于目前的我们来说还是显得遥不可及,除非能够发明一种“超光速”的飞行方式,否则人类很难主动去联系高级智慧外星生命,即使向外星生命发送信号来回也要几十年的时间,况且还不能确定高级外星生命是否能接受到我们人类的信息!当然我们更应该担心的是外星物种的科技比人类更发达,向他们发送地球信息会暴露地球的位置,可能给人类和地球带来灾难。就算我们不去探索外星人,外星人就不会发现我们吗?所以无论如何,人类更需要做的是主动出击!
迈赫兰.塔瓦克利.凯史
凯史先生1958年生于伊朗,作为X射线工程师的儿子,在他还很年轻的时候就已经在世界核物理科学领域崭露头角。
他1981年从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毕业,成为了一名专门从事核反应堆控制的核工程师。
2009年7月,第一本书《The Universal Order of Creation of Matters》(《物质造物的普遍秩序》)出版发行。
2011年初,第二本书《The Structure of the Light》(《光的结构》)出版发行。
2011年10月,第三本书《The Origin of the Universe》(《宇宙的本源》)出版发行。
2006年,与该项技术相关的知识产权全都转移到了位于荷兰的基金会——凯史基金会(The Keshe Foundation)。该基金会的主要目的是在涉及人类福利和世界教育的五个领域进行许可费的分配。
迈赫兰.塔瓦克利.凯史
地球人的飞碟
2011年11月3日伊朗依靠飞碟技术捕获美国RQ-170隐身无人机
2017年10月25日,在光天化日之下,美国俄勒冈州上空出现一种奇特的飞行器,迫使F-15战机升空拦截调查。
外星人的飞碟
8、发现外星文明的方法
同学们想一想有哪些方法可以找到外星人?
通过引力波寻找外星生命
通过水氧气甲烷寻找外星生命
通过外太空射频光波信号寻找外星生命
通过凌日恒星光变寻找外星生命
通过生物光谱寻找外星生命
通过引力波寻找外星生命
只有通过引力波的探测,才能够发现大质量引力源的存在。
引力波
这张艺术家印象图展示了金星、地球和火星的磁场与太阳发射的带电粒子流发生相互作用。地球磁场保护了自身不受到伤害。
2013年10月11日消息, 美国太空网报道,地球磁场保护了地球不受到来自太阳带电粒子流的影响,避免它成为贫瘠的、类似火星的不毛之地。在过去的300年间,科学家们记录了磁场向西漂移的特征,却一直无法解释其中的原因。基于之前研究获得的见解,以及近四个世纪收集的数据,一支国际科学家小组提出了一个新模型,以解释地球磁场向西漂移的原因。
星系引力波
黑洞天体与超星系天体
2亿个太阳那么大!人类已知最大黑洞天体
中子星引力波
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网2017年6月5日消息,该机构正式启动了世界上首项致力于研究中子星的任务——向太空发射中子星内部成分探测器(NICER)。这项太空任务有望揭开中子星“心脏”区域的秘密,让科学家掌握更多关于极端物质状态的重要信息。
中子星被认为是“宇宙中最奇特的物体”。它们是除黑洞外密度最大的星体,“体重”与恒星相当,但直径却可能仅为20千米,其不仅密度远大于地球上任何物质的密度,连温度、压强、磁场与能量辐射也无一不高得惊人。
人类首次发现双中子星引力波
我国第一颗空间X射线天文卫星——慧眼HXMT望远镜是2017年6月15日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的。慧眼HXMT望远镜发现双中子星引力波是人类首次发现双中子星引力波。
通过氧气甲烷液态水寻找外星生命
通过外太空射频光波信号寻找外星生命
5万年前的呼救
请指示我们到第四宇宙。发生爆炸,我们处境非常危险。我们位置在12银河系。
当行星出现在地球和它的主星之间时--天文学家称之为凌日,天文学家也许能够探测到这个轨道上的太空硬件。如果一颗行星从母恒星盘面的前方横越时,将可以观察到恒星的视觉亮度会略微下降一些,这颗恒星变暗的程度取决于行星相对于恒星的大小。这种探测方法被称为“凌日法”,是地外行星侦测法之一。
如果这种情况发生的话,在地球上看到的由行星引起的星光会先变暗,然后是环绕的卫星导致星光进一步变暗。如果我们看到环绕卫星的边缘,这将会特别明显的,这将遮挡更多的星光,因此更引人注目。
通过凌日恒星光变寻找外星生命
2012年发现的距离大约1480光年之外,位于天鹅座的恒星KIC 8462852有遮挡现象,曾经引起天文科学界的轰动。在2015年的9月份,距离大约1400光年之外,位于天鹅座的恒星KIC 8462852,出现了一些难以解释的行为,引起了科学家的关注。2017年5月份,美国路易斯安纳州立大学的女天文学家塔比萨·博亚金(Tabetha boyajian)在推特上表示利用0.4米口径的LCO望远镜进行的观测显示,KIC 8462852再次出现了预期中的亮度下降。
西班牙天文学家说,我们所目睹的可能是KIC 8462852周围一个巨大且带有稍稍倾斜光环的行星(半径超过木星5倍)以及在其轨道上存在的两团特洛伊小行星群。根据该设想,行星体本身能够造成KIC 8462852光变曲线中的第一次明显下降,且光环结构能够解释其光变曲线的不对称性;第二次下降涉及大量复杂的亮度变化,这可能是由特洛伊小行星群导致的综合效应。
他们的计算显示这个巨大行星的轨道周期大约12年,距离恒星大约6AU(AU为天文单位,1AU大约相当于一个日地距离,相比之下,木星轨道的平均距离约为5AU)。预测:研究组预测在第4430天(~2021年2月份)将再次开始出现亮度下降。因为根据这一模型,在2021年年初,位于第4拉格朗日点的特洛伊小行星群将开始通过恒星前方,从而开始发生类似2013年2月那种复杂的亮度变化。而在两年后,在2023年上半年,将重复类似2011年3月的那种简单光变,这是因为行星本体此时开始通过恒星前方。
天鹅座恒星KIC 8462852光变现象
开普勒望远镜在2011年至2013年期间,对KIC 8462852获取了将近4年的连续数据,其中发现了多次异常的光变过程,其中有两次尤其明显,在此期间恒星亮度出现了极为显著的下降。很显然,有某种巨大的东西遮挡了恒星的光芒,但它究竟是什么呢?
图1.5塔比星的开普勒光变曲线,可以看到多次较为明显的亮度下降,其中在D800以及D1500附近有两次特别明显的亮度下降,幅度达到15~20%
图1.5摘自论文Boyajian, T。 S。, et al。 2016,横坐标是时间,单位是日期,纵坐标是光变幅度,用数字标识出4年间KIC 8462852出现的历次光变事件,这里一共标出10次事件,其中大致在第788天~795天之间(2011年3月),持续将近10天的一次光变事件,其亮度下降幅度达到惊人的15%左右,而在第1510天~1570天之间(2013年2月)则频繁出现多次大幅度的亮度减低,最大幅度甚至超过22%,最长持续时间接近80天!
天鹅座恒星KIC 8462852光变过程
NASA拍见比地球还大的UFO掠过太阳
2017-11-10 18:35:48 环球解密
UFO掠过太阳,运行轨迹改变,靠近太阳又离开太阳。
通过生物光谱寻找外星生命
美国加州大学的空间技术和遥感科学家对地球上137种不同生物的反射光进行了研究,能够收集到来自这些物质的特殊光谱信号。发现可以利用生物反射光来寻找地外生命。
通过反射光来研究地外生命还能够确定外星生命的化学组成和生命特点,这一技术已经被科学家用于对地观测的研究之中。如果我们能够收集到拥有生命的系外行星数据库,就可以勾勒出这个世界的模样。本项研究获得马克斯·普朗克天文研究所、美国宇航局艾姆斯研究中心的全力支持,显然这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是天文学与生物学的一个重要交集。
如果一颗系外行星存在丰富的物种,那么我们可以在其光谱中分析出特别的生物指纹,这就像外星人从遥远的宇宙空间观测地球一样,它们也会发现地球上拥有大量的绿色植物,地球上大量的树木和其他植物的反射光都会进入外星人的望远镜。科学家认为有生命的星球应该具备特殊的生物化学指纹,不同类似的微生物也拥有不同的生物化学指纹。
1、双中子合并爆发引力波
9、飞碟的能源
9、飞碟的能源
2、热核聚变高温等离子体技术
科学家提出将离子种类增加到三种:氢离子、氚离子、以及微量氦-3离子。科学家将能量集中在氦-3上,由于该离子所占密度较小,加热后可获得大量能量,使等离子体达到活跃核聚变产物的能量范围。
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们利用电离气体中电流和磁场的相互作用力使气体高速喷射而产生的推力,制造出磁等离子体动力推进器和脉冲等离子体推进器。它们的比冲(火箭排气速度与重力加速度之比)比化学燃料推进器高得多,已成为航天技术中较为理想的推进方法。
等离子体飞行器
等离子体技术的特点是:在超高温下加速气态氢离子、氚离子、以及微量氦-3离子运动,气体高速喷射而产生推力。制造出磁等离子体动力推进器和脉冲等离子体推进器。成为航天技术中较为理想的推进方法。
同学们说说看
等离子技术能作为飞碟动能进行星际航巡吗?
不适合数十年长时间的星际航巡。
讨论
适合星际航巡的动能特征
环保,常温,体积小,可控,时间长,无损耗。
最适合星际航巡的动能是磁能。在可控状态改变磁场的方向调整飞碟的运行方向和轨迹,改变磁场大小调整飞碟的速度和加速度大小。
2017年2月中国制出不耗费燃料的电磁推进器
2017年2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制造出不耗费燃料的电磁推进器。如果电磁波在一个逐渐变细的波导中行进,而且在两个反射器间反弹的话,反射器表面的巨大速度差,也就是推进力差,会在连结两个反射器的波导中产生推进力。电磁推进器已经装载于天空二号以及X-37试验机上。
9、飞碟的能源
3、磁体引力波技术
4、星际磁流密度线引力波技术
4、星际磁流密度线引力波技术
通电螺线管磁场方向
吴昊磁光引力飞碟原型
光电板向围绕在光子谐振圆环管上的螺线管充电,在螺线管电流作用下,谐振圆环管内的光子加速运动形成光子环流,产生飞碟本体磁场。在外部恒星磁场交互作用下,飞碟在恒星磁流等密度线轨道上作切割磁力线轨道漂移运动。
吴昊磁光引力飞碟原型
飞碟轨道能级跃迁与飞行轨迹
飞碟在恒星磁流等密度线轨道上作切割磁力线轨道漂移运动。如同行星绕恒星轨道面公转。
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运动时释放能量,如同飞船降落地面,须使表面降温,补充光子环流能量,增强飞碟磁场,抵抗恒星磁场。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时吸收能量,如同火箭发射升空。须从光子环流排放高温光子补充热量使飞碟表面升温,减弱飞碟磁场。
在可控状态改变磁场的方向调整飞碟的运行方向和轨迹,改变磁场大小调整飞碟的速度和加速度大小。改变谐振圆环管内光子环流谐振次数可以改变飞碟运行动能。飞碟在空中作心形环绕运动,可随意改变运动方向、加速度和速度,实行跳跃、盘旋、悬浮、漂移、升降运动。
飞碟操作技术
这就要求飞碟的壳体结构具有呼吸功能:既能表面降温,补充光子环流能量,增强飞碟磁场强度,又能表面升温,降低光子环流能量,减弱飞碟磁场强度。
操作技术:壳体温度监控系统、磁场强度监控系统、壳体磁场方向监控系统、舱内水蒸气氧气二氧化碳氨气监控系统、液态水收集排放系统、照明监控系统、舱内温度监控系统、压强重力监控系统、食物医疗服务系统、运行轨迹监控系统、球面通讯系统、方位距离监控系统、远距球面视听影音系统、吸热充磁储能系统、门窗舷梯监控系统、连体组合监控系统、安全防卫系统。
星际磁流引力波光速飞碟技术
未来是不可思议的。20世纪见证了人类开始成为跨太阳系的种族,21世纪我们将启程前往银河系。你们将迎来一个不可思议的未来。要彻底揭开生命起源之迷还需要同学们在将来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