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语文(下)《草船借箭》练习题
一、看拼音,写词语
zhōu yú dù jì dū dū zhàng màn zhài zi
léi gǔ nà hǎn gōng nǔ chéng xiàng
二、我能写好字。
三、比一 比,组词语
妒( ) 忌( ) 曹( ) 督( ) 委( )
驴( ) 忘( ) 曾( ) 叔( ) 魏( )
鲁( ) 遮( ) 寨( ) 擂( ) 呐( )
撸( ) 蔗( ) 赛( ) 雷( ) 纳( )
插( )
播( )
四、把下面划线词语换成意思相近的词语。
1、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
2、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延迟。( )
3、他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 。( )
五、品味探究 ,选择正确答案。
从“曹操正值充说:‘江上雾大……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剪 ……’ ”从
这句知中, 我感受到诸葛亮 ,曹操 。( )
A、足智多谋 谨慎多疑 B、勇敢机智 小心谨慎 C、神机妙算 爱惜士兵
六、体会说话人的语气。
A、忠厚老实 B、多疑谨慎 C、暗藏杀机 D、胸有成竹
1、周喻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造十万支箭,这是公
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卸。”( )
2、诸葛亮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
3、鲁肃对周喻说:“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诸葛亮说和是假话吧?”( )
4、曹操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去国。只叫
弓弩手朝他们射剪,不让他们近前。( )
七、按课文内容填空。
《草船借箭》一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 》中有关“草船借箭》的
情节改编的,课文写 由于嫉妒 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
支箭,以此来 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 向曹操“借箭”,挫败
了周瑜的 表现了诸葛亮 ,才智过人。
八、歇后语连一连。
草船借箭 不怀好意
董卓进京 货真价实
关羽开刀铺 名副其实
诸葛亮当军师 满载而归
九、按要求写句子。
1、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改成陈述句)
2、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改为转述句)
3、我们班取得了竞赛第一名,大家的心里露出了胜利的喜悦。(修改病句)
十、课内阅读理解。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有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
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以叫船上的军士一起擂鼓,一连大声呐喊。
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军一定不敢派
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
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他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
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
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这时候,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诸葛亮吩咐军士
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接着叫二十条向驶回南岸。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
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不及了。
1、在文段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接近——( ) 呼喊——( )
真假——( ) 仍然——( )
2、用“ ”画出文段中的一个比喻句。
3、下列句子体现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的打“√”,不能体现的打“×”。
A、算好了天气,文段中多次提到的大雾在他们的预料中;这些船如此“顺风顺水”
也是在诸葛亮的意料之中的。( )
B、了解曹操的多疑性格,确定曹操在大雾中不敢出兵。( )
C、算了好受箭方式,先是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排开,后是“船头朝东,船尾
朝西”两边受箭。 ( )
4、填空。
(1)诸葛亮要求士兵“擂鼓”“呐喊”的原因是
(2) 从画横线的句子中,我们可以体会到
附参考答案
一、看拼音,写汉字。周瑜,妒忌,都督,帐幔,寨子,擂鼓,呐喊,弓弩,丞相。
二、我能写好字。略
三、比一比,组词语。忌妒,毛驴,猜忌,忘却周周,曹操,曾经,督察,叔叔,委派,魏国,
鲁肃,摇橹,遮挡,甘蔗,寨子,竞赛,擂鼓,打雷,呐喊,交纳
插秧,广播
四、1、推卸,2、延误, 3、支持
五、A
六、1、C,2、D,3、A,4、B
七、三国演义,周瑜,诸葛亮,十万,为难,草船,阴谋,神机妙算。
八、左1—右4,左2—右1,左3—右2,左4—右3
九、按要求写句子。1、我不能帮你的忙。 、
2、周瑜长叹一声,诸葛亮神机妙算,他比不上诸葛亮。
3、我们班取得了竞赛第一名,大家的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微笑。
十、读文答题。1、逼近,呐喊,虚实,仍旧
2、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
3、√,√,×
4、(1)误以为是敌人来攻。
(2)诸葛亮早已神机妙算,胸有成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