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 23马说 第2课时同步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 23马说 第2课时同步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5-15 10:15:15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十三课 马说
第2课时

一句话点目标 再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的观点。
一、课前一赛 温故知新,现固重点词语及句子的意思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一食或尽粟一石(也许) 虽有千之能(虽然)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明白)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尚且)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马之千里者
B.安求其能千里也 其真无马邪
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D.袛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二、独立自主学习 通读课文,理解内容,完成下列练习。
4.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是什么?

5.“故虽有名马,袛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这句话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6.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分别是什么?

7.“安求其能千里也”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8.“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
有什么作用?
9.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这句话是怎样刻画“食马者”的形象的?

10.结尾“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
情?

三、合作探究+展示引导学习 小组探究,变流合作,疑难探究,教师指点,完成练习。
11.作者是怎样在文章中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

应该如何认识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试结合具体事例简要分析。


四、巩固提升学习
1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这篇文章以马为喻,谈的是人オ问题,流露出作者愤世嫉俗之意与怀才不遇的感慨与愤懣之情。
B.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能识别人オ、不重用人オ、埋没人オ的强烈愤慨。
C.韩愈的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有《稼轩长短句》
传世。
D.“说”这种文体具有以小见大的特点:形式上叙议结合,或先叙后议,或先议后叙或边叙边议,而基本原则是叙为议设,议由叙生,核心是议。
1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电视剧《人民的名义》让“达康书记”火了,其扮演者吴刚多年坚守话剧舞合、磨砺演技的经历却鲜为人知。
B.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C.市政府对城市建设合理规划,因地制宜,努力改变城市面貌。
D.清晨,村庄静谧,炊烟袅袅,鸡犬不宁,呈现出一派迷人的田园风光。
15.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随着我市水质量的明显增加,全市上下居民治水的信心更加果断了。
B.随着共享单车的广泛使用,怎样规范停放成为群众谈论热议的话题。
C.来自中国、加拿大和美国的科学家团队首次在琥珀中发现了雏鸟标本。
D.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会展中心。
16.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 )
①但是这些优秀并非万能,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②客观情况、周国环境即使发生一丁点儿变化,优秀也可能变成劣势。
③一个人的知识、能力优势都是后天点滴积累的结果。
④如刻舟求剑,麻痹大意,更可能发生逆转,最终导致失败。
⑤因此,不能让经验主义冲淡了规律,麻痹思想遮挡了双眼,从而败在了优势上。
A.②⑤①③④ B.③①②④⑤ C.③①④②⑤ D.②⑤④①③
文言文比较阅读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袛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面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
马!”鸣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
【乙】《诗》曰:“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非虚言。陛下乗四海之众,曾亡柱千之固守于四境?殆开之不广,取之不明,劝之不笃。《传》
“士之美者善养禾,君之明者善养士。”中人皆可使为君子。诏书进贤良,放小过,无
求备,以博聚英俊。 ———(节选自汉书》)
【注】①秉:执掌。②柱干:比喻担当重任的人。③殆:大概。④中人:中等资质的人
⑤英俊:杰出人物。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2)无求备
(二)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故虽有名马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B.食不饱,力不足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C.策之不以其道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三)把语段【甲】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四)“也”常表示某种语气,同时暗含情感。结合语段【甲】第一段的内容,说说其结尾的“也”字暗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五)根据语段【甲】和语段【乙】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填空。
两个语段都在谈人オ间题,都认为社会上有人オ。人オ怎样才能不被埋没?语段【甲
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强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段[乙]用______________的论证方法,强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1. A
2.D
3.略
4.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是什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https:?/??/?baike.sogou.com?/?lemma?/?ShowInnerLink.htm?lemmaId=164748655&ss_c=ssc.citiao.link" \t "https:?/??/?baike.sogou.com?/?_blank?)。
5.“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 (?https:?/??/?baike.sogou.com?/?lemma?/?ShowInnerLink.htm?lemmaId=181165998&ss_c=ssc.citiao.link" \t "https:?/??/?baike.sogou.com?/?_blank?)之间,不以千里称也。”这句话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写千里马没有遇见伯乐的悲惨遭遇。流露出作者的痛惜之情、不平之气。
6.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分别是什么?
根本原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直接原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7.“安求其能千里也”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反问。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埋没人才的不平之意、愤懑之情,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8.“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
三个“不”字构成排比句式,语气强烈,写出了“食马者”不知千里马的具体表现,将“食马者”的愚昧无知刻画得淋漓尽致。
9.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这句话是怎样刻画“食马者”的形象的?
运用典型的动作、语言描写,形象地刻画出“食马者”愚昧蛮横的丑态,这是对封建统治者的辛辣讽刺。
10.结尾“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结尾点明主旨,深刻地讽刺了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视人才、摧残人才的愚昧和昏庸,表达了作者的强烈愤慨。
11.作者是怎样在文章中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
此文写于作者仕途屡遭挫折之时,因而本文正是他怀才不遇的怨愤情绪的宣泄。在封建社会,压抑人才、埋没人才是一种普遍现象,因此韩愈之鸣是对整个封建社会埋没、摧残人才现象的深刻批判。用“辱”“骈死”来描绘千里马的遭遇,可以看出作者对千里马的同情与怜悯;用“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来揭示千里马才能被埋没的原因,也可看到作者在为千里马鸣不平时,还有一种无奈和委屈之情。这些感情都蕴含在议论当中,使文章情理相融,从而增强了说服力和感染力。
12.应该如何认识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试结合具体事例简要分析。
观点一:千里马需要伯乐来识别,人才需要明主赏识。姜太公若无周文王赏识,就会终老在磻溪河畔;百里奚若没有被秦穆公用五张羊皮赎回,将会以放牧的方式度过一生。倘若没有得到明君的赏识,即使是“千里马”,其才能也将难以发挥,甚至酿成悲剧。如岳飞、袁崇焕等。
观点二:千里马不能消极地等待伯乐的赏识,是千里马就应该积极入世,纵横驰骋,努力开创一片天地。毛遂自荐的故事发人深思。因此,是千里马就要努力学习,把握机遇,要相信是金子就会发光的,毕竟成功要靠自己。
13. C
14.【答案】D
15.【答案】C
【解析】A项“水质量”与“增加”、“信心”和“果断”搭配不当。B项“谈论”和“热议”语义重复。D项主语残缺,去掉“在”。
16.【答案】B
文言文比较阅读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等同
(2)无求备 完备、完美
(二)B
(三).把语段【甲】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千里马吃一顿(次)有时(或许)能吃完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要根据它能日行干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四).对干里马被埋没的痛惜(不平)之情。
(五).统治者应善于发现人才 道理论证(引用论证) 统治者应采取措施,招贤纳士。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