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表格式教案 第2单元 观察物体(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表格式教案 第2单元 观察物体(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5-15 12:14:32

文档简介

第2课时 看一看(二)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的上面和前、后、左、右几个面,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通过实际操作,判断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单一物体的形状,初步发展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3.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难点:从上面观察物体的形状。
教学内容 对应教材第20页内容和第21页“练一练”的第1~3题。
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PPT课件 2.学具准备:玩具汽车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案设计 幻灯片示例
回顾旧知 引入新课 (4分钟) 1.由成语故事导入,引出课题。 谈话:同学们,你们听过《盲人摸象》这个故事吗?谁来给大家讲讲? 学生讲故事。如果没有学生会讲,教师播放课件。 提问:四个盲人摸同一头大象,为什么他们说的不一样呢? 指多名学生回答,学生可能会说:(1)他们所摸的地方不一样;(2)他们看不见整个大象,只摸到一部分。 ……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从不同的方向看物体。
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22分钟) 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22分钟) 1.课件出示教材第20页“从不同……了什么”和“他们分……连一连”的内容,引导学生探究从三个方向观察单一物体的形状。 (1)提问: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学生相互交流,说一说,指名汇报:小明、小华和小亮三人观察一辆小汽车,小明从汽车的上面观察,小亮从汽车的后面观察,小华从汽车的侧面观察。 (2)让学生拿出玩具汽车,三人一组从三个方向观察汽车,并说一说看到了什么,交流汇报。 (3)提问:刚才,我们在不同的位置上对玩具汽车进行了观察,小明、小华、小亮也在观察小汽车,根据你的经验,判断一下,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在教材中连一连。 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独立思考,指名回答:小明看到的是第三幅图,因为小明站得高是往下看,应该看到小汽车的上面。小华看到的是第二幅图,因为小华在小汽车的侧面,所以应该是看到了小汽车的侧面。小亮看到的是第一幅图,因为小亮在小汽车的后面,应该是看到了小汽车的尾部。 2.课件出示教材第20页“从书包……哪幅图”的内容,引导学生运用观察物体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提问:从书包的背面看,看到哪幅图?从书包的侧面看,会看到哪幅图?你是怎样判断的? 学生独立思考,指名回答:从书包的背面看,看到的是第二幅图;从书包的侧面看,看到的是第三幅图。因为从书包的背面看应该看到书包的后面;从书包的侧面应该看到书包的侧面。小结:观察实物时,可根据物体形状的特点,想想从哪个方位看这个物体才能显现出这种形状,从而判断出是从哪个方位看到的。
课堂练习 巩固提高 (10分钟) 1.完成教材第21页“练一练”第1题。 2.完成教材第21页“练一练”第2(1)题。 3.完成教材第21页“练一练”第2(2)题。 4.完成教材第21页“练一练”第3题。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4分钟) 1.(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谈本节课学习的收获。 2.布置作业。 见本书配套练习题。
课堂板书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由学生熟悉的成语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自然地进入学习状态。然后让学生经历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过程,初步感受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最后将学生头脑中已建立起的从不同角度所看到的小汽车的部分与图形联系起来,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第1课时 看一看(一)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所看到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会辨认一个物体从前、后、左、右几个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对应形状。 3.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从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单一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难点: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对应形状。
教学内容 对应教材第18页内容和第19页“练一练”的第1~4题。
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PPT课件、存钱罐(小花猫) 2.学具准备:存钱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案设计
回顾旧知 引入新课 (4分钟) 谈话导入,尝试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平时把自己的零花钱放在哪儿存起来啊?(存钱罐)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存钱罐是什么样的? 指多名学生回答,学生可能会说:(1)陶瓷的,是一只小猪;(2)是一个铁的小盒子;(3)是塑料的,外形是一座小房子,可漂亮了。 …… 师:你们有从不同方向观察过它们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怎样观察物体。
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23分钟) 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23分钟) 1.课件出示教材第18页“从不同……了什么”的内容,引导学生探究从不同方向观察单一物体。 (1)谈话:刚才同学们介绍了自己的存钱罐,今天老师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个存钱罐。看,是一只漂亮的小花猫,请大家在自己的座位上认真观察课桌上的存钱罐,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提问:谁来说一说你看到了存钱罐的哪一面?这是它的什么面?你在它的什么位置观察的? 学生观察后,指名回答:我看到小花猫的眼睛、鼻子、嘴巴还有头上漂亮的小花,看到的是它的前面,我在它的前面。 追问:谁跟他看到的一样?请举手。为什么观察到的面是一样的呢? 引导学生回答:因为是从同一方向观察的。 (2)让学生换位置再次观察存钱罐,说出这次看到了什么,又发现了什么。 提问:现在请同学们交换位置,再观察存钱罐,并说一说这次你看到的存钱罐是什么样的?和刚才看到的一样吗?你发现了什么? 同桌间说一说,指名汇报:有的同学看到的是小花猫的后脑勺,有的同学看到的是小花猫的左耳和左脸,有的同学则看到的是小花猫的右耳和右脸…… 师生共同发现:从不同位置观察存钱罐,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课件出示教材第18页“小霞看……哪幅图”的内容,引导学生判断从指定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提问:小霞看到的是哪幅图?你是怎样判断的? 学生观察图片,指名回答:小霞看到的是第二幅图,因为小霞在小兔的后面,只能看到小兔后背的样子。 3.课件出示教材第18页“分组和……说一说”的内容。 让学生以四人一小组,两名学生从前、后观察存钱罐,另外两名学生从左、右观察存钱罐,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小组选派代表汇报。 提问: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大家观察的是同一个物体,为什么看到的形状却不一样呢?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说一说,只要说得合理,就给予肯定。小结:观察同一物体,观察的方向不同,看到的形状就可能不同。
课堂练习 巩固提高 (10分钟) 1.完成教材第19页“练一练”第1题。 2.完成教材第19页“练一练”第2题。 3.完成教材第19页“练一练”第3题。 4.完成教材第19页“练一练”第4题。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3分钟) 1.(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谈本节课学习的收获。 2.布置作业。 见本书配套练习题。
课堂板书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以学生活动为主,让学生在自己亲身经历过程中感知体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