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1997年中共“十五大”报告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
第一次是辛亥革命,这是孙中山领导的。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完成的。第三次是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这是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开始的新的革命。
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课标要求:
概述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
1、1976年“文革”虽结束,但“两个凡是”的思想使文革的“左”倾错误继续延续。
2、1978年政治思想界展开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为开创新局面奠定了思想基础。
3、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重要历史性转折
一、重要的历史转折——社会主义新时期到来
1、背景
国内: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二、邓小平理论的提出和深化
2、主要内容:
㈠ 提出(80年代)——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国际
国际社会主义事业遭挫
3、形成标志:
社会主义建设遭遇困难
回答在中国这样经济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以及中国必须走有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等问题
1987年10月“十三大”(正式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并加以系统概括的会议,也是标志邓小平理论形成的会议)
⑷ “一国两制”理论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⑴ “三个有利于”标准
⑵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
⑶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及基本路线
(6)三步走战略
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到本世纪(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下世纪(21世纪)中叶,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二、邓小平理论的提出和深化
㈡ 深化(90年代)——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1992年南方谈话,使“发展才是硬道理” 深入人心
2、“十四大”正式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3、“十五大”正式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
党章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场(1997年9月)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主要区别
市场经济则从生产到资源分配再到产品消费都由市场调节,根据价格信号反映供求缺口来指导企业生产,在资源配置和经济结构调整中通过价格机制和利润机制来自我调节,自动平衡,并以竞争机制作为技术革新和结构调整的内在推动器。市场经济下的政府主要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来管理经济,国家不直接调控企业,而是调控市场,由市场引导企业。所有制结构多元。
计划经济是无所不包的国家计划,从生产到资源分配再到产品消费都由政府事先制定计划,依照政府的指令进行,采用的是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排斥市场,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国家直接调控企业,所有制结构比较单一。
二、邓小平理论的提出和深化
1、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2、邓小平理论是统一全党和全国人民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强大思想武器,为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基本路线提供了理论武器
3、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
㈢ 邓小平理论的意义
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1、发展道路:
2、发展阶段:
3、根本任务:
4、改革外部条件:
5、政治保证:
6、战略步骤:
7、党的领导:
8、依靠力量:
9、祖国统一: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和平与发展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三步走战略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
必须依靠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必须依靠各族人民的团结,必须依靠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一国两制
美国《时代周刊》上的邓小平封面
1976年1月
1997年3月
1979年1月
1979年2月
1983年9月
1985年9月
1986年1月
1、提出背景
国际: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
势加强,综合国力竞争激烈
国内: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⑴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
展要求
⑵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⑶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000、2 江泽民)
2、内容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000、2 江泽民)
⑴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一脉相承的
⑵ 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⑶ 是中共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⑷ 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是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等)
3、评价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000、2 江泽民)
4、“十六大”确立“三个代表”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场(2002年11月)
大会提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要现代化。
选择题练习
1、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思想理论界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针对
A、“文化大革命”评价问题
B、平反冤假错案问题
C、“两个凡是”问题
D、“以阶级斗争为纲”问题
A、全面否定了“文化大革命 ”的错误理论
B、打破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思想的束缚
C、提出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D、提出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2、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拨乱反正,开创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奠定了思想基础,因为它
3、中共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是对十一届三中全会思想路线的肯定和发展。这里的发展主要体现在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C、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战略
D、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4、下列关于对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强调了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经济
B、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深化了改革开放
D、使“发展才是硬道理”深入人心
5、中共十四大相对十三大的一个重大突破是
A、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党的基本路线
B、强调以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
C、强调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
D、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6、下列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
②改革开放政策的制定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
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A、②④①③ B、②④③①
C、 ②①③④ D、①②④③
7、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是在
A、1987年 B、1992年
C、1997年 D、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