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必修三 第六单元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课件 (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岳麓版必修三 第六单元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课件 (共2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5-15 10:15: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这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栋梁、我们的梦想
中学生在认真学习

小学运动会开幕式
幼儿园小朋友们在做课间操
【课标要求】
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
教育
自主学习:制作《我国教育发展大事年表》
一家三代的教育故事
爸爸1958年出生某大学教授
妞妞1999年出生
某初中二年级学生
虚拟一刻
奶奶1930年出生
农民,出身贫寒
不想读书了。
辛苦,学习没用
这是1952年,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李顺达农林畜牧生产合作社的妇女识字小组在上课。
1952年天津一剧团演员在后台学习生字。
1958年云南玉溪县凤凰水库工地上的民工休息时识字




图为1955年辽宁省复县沙坨村的扫盲班在地里通过实物进行扫盲教学 。
奶奶的故事——识字艰辛
小乖乖,你这怎么叫辛苦呢?解放前我们穷人上不起学,一个字都不识,50年代在新中国政府的支持下在田间地头很艰辛地才认识几个字,勉强可以读书报了。
男女老幼全民识字
新中国扫盲运动徽章
我国教育发展大事年表1(扫盲教育)




召开全国工农教育会议:
宗旨:“开展识字教育 ,逐步减少文盲”
1950年
宪法规定“国家发展各种教育设施,
扫除文盲”(立法保障以示重视)
1982年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
在20世纪末,全国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使青壮年文盲率降到5%以下。
1993年
2001年
如期实现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战略目标。
刚解放时,我国学龄儿童入学率还不到20%,成人的文盲则高达55%。为此全国开始扫盲教育。
一、扫盲教育
爸爸的故事——求学曲折
我生于“大跃进”时的1958年,小学时正遇上“文革”,上课主要是学毛主席语录,往往一两节课后就去农场劳动。当时“四人帮”鼓吹“读书无用” ,大批专家学者被批,有些甚至是被自己的学生和儿女批斗,高考也被废除了。村里来了很多“上山下乡”的城里学生,说是接受贫下中农劳动再教育。高中毕业后我务农三年,好在1977年恢复高考了,当时激动万分,通过努力考上大学,选择了化学专业,改变了命运。
文革时中学语文课本
休息时学习毛主席语录
清华大学红卫兵批斗“反动学术权威”
结合爸爸的故事和教材思考:
1.文革时中小学学习的最主要内容是什么?
2.为什么当时同龄人认为读书没有用?
毛主席语录
文革;高考被废;四人帮的鼓吹;上山下乡······
3.据统计,十年动乱,国家至少少培养200万中专毕业生和100万大学毕业生,而据估算,十年中的国民经济损失约5000亿元,这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吗?
青少年科学文化素质大幅滑坡;社会道德观念沦丧;教育衰落,人才断层;民主法制遭严重践踏;经济遭严重干扰和破坏;人民生活水平低下。
1977年高考报名现场
我国教育发展大事年表2 (高等教育曲折史)
时间 发展概况及影响 当时的经济状况
建国初
1958年起
(大跃进)
1961-1963
1966-1976
“文革”期间
1977年
80年代来(改革开放后)
照搬苏联改造调整
不合国情,体制僵,目标窄
恢复、发展
“教育大革命”(大跃进)
数增质不齐、突出政治、秩序乱
经济破坏(三年困难)
全面调整 稳定发展
有所好转
严重破坏
道德观念和科学文化素质滑坡
经济严重破坏损失约5000亿
恢复高考,教育拨乱反正
经济发展得到人才,现代化建设飞速发展
新发展、
“科教兴国”战略(90年代)
迅速发展
二、高等教育的曲折发展
初步发展






迅速发展
(感慨地)妞妞,你说不想读书了,可你看奶奶和我的求学之路多么艰辛!“文革”整整耽误了我们那一代人啊!爸爸我是抓住了恢复高考的机会才有了人生转折。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猛发展,教育发展也迅速,国力增强,但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急需各种人才啊!爸爸的学生大学毕业后,有的在兢兢业业工作,有的在继续深造,他们都是国家的栋梁和希望,爸爸为他们骄傲呢!
(语重心长地)孩子,如今国家重教育,《义务教育法》已颁布了二十多年,你赶上了好时代,要珍惜啊!当今社会是知识经济时代,只有好好学习,将来才能创造自己的美好人生,才能成为国家的栋梁和民族的希望!
爸爸和妞妞的对话

嗯,我懂了。我会好好学习的!

第五条 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
????第七条 义务教育可以分为初等教育和初级中等教育两个阶段。在普及初等教育
的基础上普及初级中等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986年通过《义务教育法》
作用地位:

立法保障:
是普及教育、扫除文盲、提高人口素质、培养合格公民重要手段。国家的战略决策。
三、义务教育
(普及青少年教育、科教兴国的重要环节)
成就:
200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宣布:中国如期完成了向世界的庄严承诺,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战略目标。
史无前例的壮举
特殊措施:
国家实施“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
社会援助“希望工程”
苏明娟,安徽人,
希望工程 “形象大使”
大学毕业的苏明娟(受助者变为资助者)


识字




嫦娥奔月
中国自主研制并发射的首个月球探测器 “嫦娥一号” 。


经济




民主
各抒己见:请根据妞妞一家的教育故事,帮助她把下面
的词汇建立合理的联系。

人大代表投票表决


知识


教育


综合
国力
科技


科技



GDP逐年增长
课堂小结:
【 】提高了识字率和人民的文化素养

【 】是普及青少年教育、提高人口素质
和实施“科教兴国”的重要环节

【 】培养了大批各类高等人才,使教育
与经济、科技的关系更加密切
国运兴衰 系于教育

扫盲教育
高等教育
义务教育
识字是获得知识的基础,通过继续接受教育推进民主建设,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依靠科技进步和中华民族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推动经济发展,增强综合国力,振兴中华!
读史明智
end
有一流的教育,才能成为一流的国家。——温家宝
只有由受过教育的人民组成的国家才能保持自由。
——杰斐逊(美国总统)
坚持“科教兴国”,
继续落实义务教育
依靠科技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推动经济发展,振兴中华
珍惜受教育的机会,为自己、为家人、为国家负责,让我们为成为一名合格的公民而读书吧!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而个人命运也系于受教育。
1、1950年召开的全国工农教育会议确定的宗旨是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开展识字教育,逐步减少文盲
C.教育配合国家经济建设
D.十年摘掉“文盲大国”的帽子

end
收获园地
2、国家普及青少年教育、扫除青少年文盲、提高人口素质、培养合格公民的重要手段是
A.素质教育   B.高等教育
C.初等教育   D.义务教育

end
3.建国初期,我国高等教育的显著特点是
A、片面强调“突出政治”,过多参加体力劳动
B、基本参照苏联的高等教育模式
C、重视民间力量办学,发展全民教育
D、少数民族教育长足发展

end
4、1958,“大跃进”对教育产生冲突,在“教育大革命”的口号下,教育的核心改为
A.以扫除文盲为重中之重
B.以培养各类人才为目标
C.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办学
D.加紧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end
5、新中国成立以来,对教育破坏最为严重的是
A.1957年的反右运动
B.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
C.1959年开始的三年困难时期
D.十年“文化大革命”运动

end
6.“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实质是
A.通过教育的发展提高国家和民族的竞争力
B.教育的发展要适合本国国情
C.教育的发展需要加强国际交流
D.就越多发展需要超前性

end
课后探究作业:p121
  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可用公式表述为:经济增长(100%)=劳动增长( 75% )+资本增长(25%)。
  美国依据1948—1984年经济实际增长数据核算,将传统的经济增长公式调整为:经济增长(100%)=劳动增长+资本增长(34%)+科技和教育( 66% )。
  日本1952—1961年的经济增长模式为:经济增长(100%)=劳动增长+资本增长(33.4%)+科学技术( 66.6% )。
  目前,发达国家技术和知识的增加占生产率增长总要素的60%—80%,我国占30%左右。
  

对比以上几种经济增长模式的差异,探究其间的变化反映了什么问题。
感谢您的聆听,辛苦了!

高等教育迅速发展
2001年-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
高等教育迅速发展
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制度
民族教育
成人高等教育
民办教育
多样化办学模式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