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树和喜鹊 表格式教案+反思(2课时,共9页)

文档属性

名称 6 树和喜鹊 表格式教案+反思(2课时,共9页)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5-15 15:35: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6 树和喜鹊(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只、窝”等12个生字,会写“单、居”等6个生字,学会“孑、丷”2个偏旁。 2.能借助拼音通顺、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重点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及2个偏旁。能借助拼音通顺、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相关音频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案设计 二次备课
创设情境 导入课题 (5分钟) 1.播放课文录音,加上适当的配乐,让学生边听边思考并记忆:听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能跟大家讲讲吗? 2.学生分小组讲故事。 3.指名讲故事,全班评价。
初读课文 学习字词 (25分钟) 初读课文 学习字词 (25分钟) 初读课文 1.看拼音,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自由读,圈画生字。把课后要求会认和会写的生字画出来,借助拼音读一读。 3.指名读课文,检查课文朗读情况。会认字1.出示要求会认的生字:只 窝 孤 单 种 都 邻 居 招 呼 静 乐2.识记生字。 (1)自由练读;指名读,相机指导;再指名读;齐读。 开火车读。按照小组快速念出老师出示的生字。让全体学生兴奋起来。 (2)抢答。教师拿出哪个字,学生举手抢答。 (3)教师随机纠正读音:“单”是前鼻音,“招”是翘舌音,不是平舌音。 (4)字形上,本课生字以合体字为主,可采用以下方法识记: 加一加:“孤、邻、招、呼”均可用部件加一加的方法识记。 比一比:“静”可以和第一单元《小青蛙》中出现的“青、清、情、请、睛”进行比较,从形声字特点识记巩固这一串字。“都、邻”都是双耳旁的字,可以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识记。 (5)利用图片、生活经验来理解字义。 “窝”字,可以观察图片找到鸟窝,再让学生扩词,想想还有哪些窝,从而理解“窝”是指禽兽或其他动物的巢穴。“招、呼”二字,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想想打招呼的样子,了解“招呼”一词的意思。 3.反复朗读,巩固读词。会写字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单 居 招 呼 快 乐2.认读字词,读准字音,指导书写。 “居”:左上半包围结构,尸字头上部要小,撇要长,“古”的横伸在尸字头外。 “呼”: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低右高,口字旁要写在横中线上面,右边部分的横穿插到口字旁下面。 “乐”:独体字,竖钩在竖中线上,位置要放正。下面两点左右对称。 3.认读本课新词:从前 喜鹊 孤单 叽叽喳喳 后来 邻居 快乐 安安静静 (1)同桌互读。同桌读到有困难的地方帮助他纠正,读得好的地方表扬他并向他学习。 (2)检查评价。谁能大胆、响亮地读给大家听?指生读。 (3)多音字。
课堂练习 巩固提高 (6分钟)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4分钟) 1.请将自己喜欢的句子工工整整地摘抄下来。 2.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3.抄写本课6个生字两遍。
课堂板书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首先从听故事入手,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初步了解,然后重点放在读课文及提出疑难问题上,实施激励法组织学生进行有效讨论。在指导生字识记时,又设计“我来当小老师”的方式让学生互帮互学,在教学过程中既调动了学生积极识字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让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了解课文内容,感受邻居与朋友的重要性,培养学生间互助友爱的精神和合作意识。
重点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了解课文内容,感受邻居与朋友的重要性,培养学生间互助友爱的精神和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案设计 二次备课
复习旧知 巩固字词 (5分钟) 1.开火车读生字卡片。 2.出示词语:从前 喜鹊 孤单 叽叽喳喳 后来 邻居 快乐 安安静静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指名分段读课文。
精读课文 读中感悟 (25分钟) 精读课文 读中感悟 (25分钟) 1.学习第1、2自然段。 (1)了解“孤单”的意思,初步感受树和喜鹊的孤单。 自由读第1自然段,圈一圈这段中的事物,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交流后出示:一棵树、一个鸟窝、一只喜鹊(2)教师随机板画一棵树、一个鸟窝、一只喜鹊。结合板画读好“一棵树、一个鸟窝、一只喜鹊”,引导学生体会:“一棵树”让我们感受到“树很孤单”,“一只喜鹊”让我们感受到“喜鹊很孤单”。 (3)比较句子。从前,这里只有一棵树,树上只有一个鸟窝,鸟窝里只有一只喜鹊。 从前,这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个鸟窝,鸟窝里有一只喜鹊。引导学生对比着读,结合板画,进一步体会“孤单”。 (4)请学生说说自己对“孤单”的理解。 小结:从“一棵、一个、一只、只有”中让我们感受到了树和喜鹊的心情,我们可以从第1段的词句中知道第2段“孤单”的意思。 (5)想象画面,体会心理,读好课文。 引导体会:如果你是一棵树,只有你一棵树,看看四周,你想说些什么呢? 如果你就是这一只喜鹊,只有你一只喜鹊,看看四周,你想说些什么呢? 带着这种感受再读:树很孤单,喜鹊也很孤单。 2.学习第3自然段。 学习第3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我们知道要想鸟窝多,要想鸟儿多,就要有很多很多的树。不然鸟没有地方做窝,就没有地方可住。)3.学习第4自然段。 有了邻居有什么好处呢?(树有了邻居,就不会孤单,可以相互说话,相互团结起来抵抗风暴;喜鹊有了邻居,也不会孤单,出门找食有了伴,晚上回家有了伴,还可以呼朋引伴呢。)指导朗读第3、4自然段:“好多好多树”重读,强调树非常多;“每棵”“每个”重读,表现树多了鸟窝多了,喜鹊多了,同时要读出他们的快乐。 4.学习第5自然段。 “叽叽喳喳”写出了喜鹊叫声的热闹;“打着招呼”是拟人的说法,是说他们相约一起飞出去找食物,捉害虫。“睡觉”也是拟人的说法,写他们又一起飞回鸟窝睡觉。 5.学习第6自然段。 出示: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 (1)为什么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因为树有了邻居,喜鹊在他们身上做窝,他不孤单了;喜鹊也有了邻居,每天早晨一起飞出去,晚上一起飞回来,也有了伴,不孤单了。所以觉得很快乐。)(2)读句子,你发现了什么?用上“……也……”说话。 (3)指导朗读第6自然段:“树”“喜鹊”重读,表达出因为有了邻居高兴的心情。
提取信息 叙述故事 (6分钟) 课文讲的是树和喜鹊因为有了邻居而由孤单变得快乐的事,说明我们在生活中是离不开朋友的,有朋友才会快乐。
总结全文 延伸拓展 (4分钟) 1.学生齐读全文,交流学完故事后的感受:有了朋友,大家一同玩耍,一同游戏,才能享受快乐的生活。 2.教师提问:我们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吗?举例说明生活中只有有了朋友,才不会感到孤单,才会感到快乐。
课堂板书
教学反思 在这一课时的设计上,我重点放在研讨句子“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的原因。在引导朗读课文第3、4、5自然段的基础上,设疑,解惑,让同学们彻底走进文本,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的中心思想,明白只有朋友,才会让你感到不孤单,感受到快乐。从而教育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关心,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快乐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