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第10章 人体的能量供应
(呼吸作用)
第1节 食物中能量的释放
课堂导入
1. 血液不停地把肺泡内的氧运送到组织细胞,同时将组织细胞
产生的二氧化碳运走。
2. 肺泡内的氧“运不完”,组织细胞的二氧化碳也“运不完”。
3. 联想学过的知识,这应该与呼吸作用有关。
学习新知
一、食物中贮存着能量
(一)活动:探究不同食物贮存能量的差异
以花生种子为例
1. 提出问题:花生种子含有能量吗?
2. 作出假设:花生种子含有能量。
3. 制定计划:
4. 实施计划:
......
探究花生种子中是否含有能量
实验结果:1. 花生种子含有能量。(用玉米种子做同样的实验,
测水温升高度数,与花生种子的升高度数比较,即可得出:不同
食物贮存的能量有差异。请同学们根据生活经验说说哪种食物
含能量高?)
2.说明我们的食物中贮存着能量
花生含能量高。吃等量的花生和玉米,
花生饱腹感更久,玉米更容易产生饥饿感。
注意:
1. 实验结果有误差是正常的,为了减少误差,提高准确度,
可以重复实验,然后求平均值。(如本次实验3次重复)
2. 选择实验材料有可操作性。
(二)三大供能物质
1. 人体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糖类,其次是脂肪,脂肪还是
备用的能源物质。
2. 每克糖类含能量17KJ,蛋白质含23KJ,脂肪含38KJ。
3. 无法进食的病人医生会给他静脉点滴葡萄糖液,目的就是及时
补充能量。
二、细胞通过呼吸作用释放能量
(一)演示:人体呼出气体成分的变化
1. 我们已经知道,所有活细胞都要呼吸,所以人体细胞都在
进行呼吸。
2. 植物细胞呼吸是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人体细胞呼吸
与植物细胞一样吗?
3. 冬天呼出的气体特别明显是热乎的,说明什么?
(二) 实验结果
实验现象说明:人体细胞也能利用氧气将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
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
(三)呼吸作用:生物体细胞内葡萄糖等有机物氧化分解并释放
能量的过程,称为呼吸作用。
(四)能量用途:1. 维持体温
2. 为各种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最重要的意义是:
为生命活动提供
能量。
知识提炼
1. 三大类功能物质中,热价最高的是_________.
2. 人体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_____,人体的备用能源来自______.
3. 生物体细胞内 ________等有机物氧化分解并释放_____的过程,
叫做呼吸作用。
脂肪
糖类
脂肪
葡萄糖
能量
堂堂清
1. 人体呼出的气体与空气比较,含______较多,含_____ 较少。
2.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_______.
3.呼吸作用的重要意义是:为生命活动提供______
二氧化碳
氧气
浑浊
能量
课后提升
1.请写出呼吸作用的表达式.
2.呼吸作用的场所是_______.
3.呼吸时在细胞内直接被分解的有机物是________.
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线粒体
葡萄糖
第2节 (1)呼吸系统的组成、结构特点及功能
课堂导入
1. 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增多,氧气减少了。
2. 感冒鼻塞时往往呼吸比较困难
3. 重症新冠肺炎患者会发生呼吸衰竭
学习新知
一、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系统
(一)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1. 鼻:是呼吸道的起点。
结构特点及功能:
鼻粘膜分泌黏液——湿润空气
鼻 毛——清洁空气(阻挡灰尘等异物)
鼻腔内毛细血管——温暖空气
2. 咽和喉
(1)咽:既是食物的通道也是气体的通道。
气管和喉部的开关由会厌软骨控制。当人体在吞咽食物时,
会厌软骨盖住气管的入口,避免食物进入气管。
(讨论:万一食物或者异物掉入气管时,怎么办?)
海姆立克急救方法
(2)喉 :在咽的前下方,由软骨和声带组成,气体通过时
声带振动发声。
吞咽时,会厌软骨盖住喉的入口,避免食物进入喉部。
3. 气管
位于食道前方,由C形软骨支撑。
痰:气管壁的黏液腺可以分泌黏液,黏液粘住灰尘,纤毛推动
黏液向喉部的方向,咳嗽排出即是痰。
痰中有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所以不能随地吐痰!
COVID-19是新冠肺炎病毒,可通过痰液传播。
(二) 肺 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重要场所。
1. 位置:胸腔内,左右各一个,分别与左右支气管相通
2. 形态特点:新鲜肺是粉红色(为什么?)
3.肺泡 :是肺的基本单位,由细支气管分支末端形成。
与气体交换相适应的特点
① 数量多(约3亿个),面积大(约100m )
②肺泡壁薄,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③肺泡外面缠绕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
2
肺及肺泡图片
二、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
实现的(肺的通气)
(一) 演示 呼吸运动的模型
1. 肋间外肌收缩(肋骨上提外展)和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
胸廓扩大,胸腔内气体压力减小,人体吸气(“吸收”);
2. 肋间外肌舒张(肋骨下降)和膈肌舒张(膈顶部上升),
胸廓缩小,胸腔内气体压力增大,人体呼气(“呼舒”)。
所以,呼吸运动实现了肺通气
(二) 人工呼吸
1. 人工呼吸的原理: 根据呼吸运动的原理,用外力让病人的胸廓
扩张和回缩,使空气进出肺,达到病人恢复自主呼吸的目的。
2. 人工呼吸原则:
① 首先要使病人的呼吸道畅通;
② 保持16--18次/分钟的呼吸频率;
③ 细心操作,尽可能避免损伤病人的肋骨;
④ 更重要的是耐心,尽最大努力,坚持到把病人送到医院抢救。
知识提炼
呼吸系统的组成
呼吸道
鼻
鼻黏液——______空气
鼻 毛——______空气
毛细血管——_____空气
咽:气体和食物的通道
喉:由软骨和声带组成
气管和支气管
肺:呼吸系统的主要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场所。
湿润
清洁
温暖
肺
气体交换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呼吸肌收缩——___________
呼吸肌舒张——___________
吸气和呼气完成了肺的通气
吸气
呼气
堂堂清
1. 既是气体通道,又是食物通道的是 ( )
A. 气管 B.喉 C. 咽 D. 呼吸道
2. 呼吸道是气体进出( )的通道
A. 气管 B.鼻 C. 咽 D. 肺
3. 气体交换的重要场所是( )
A. 气管 B.喉 C. 鼻 D. 肺
4. 呼吸运动实现了( )
A.吸气 B. 呼气 C.肺的通气 D.气体交换
C
D
D
C
课后提升
1.声音是由_____发出的。
2. 肺与气体交换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有哪些?
3. 单人做人工呼吸时,每分钟吹气多少次?
喉
肺泡数量多;肺泡壁薄;肺泡外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
16--18次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课堂导入
呼吸的全过程有相互联系的四个环节:
①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肺的通气)
②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肺的换气)
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④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组织换气)
三、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一)原理:气体扩散作用(气体总是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
地方扩散)
(二)过程:
肺泡 血液
(三)血液变化:静脉血——→动脉血
-------------→
←-------------
氧
二氧化碳
毛细血管————————————————
四、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一)观察凝固的血液表面与切面颜色
现象: 鸡血凝固一段时间后,表层是鲜红色,切开里面却是
暗 红色。
原因是:表面接触空气,氧通过扩散作用进入红细胞与血红蛋白
结合,所以颜色鲜红;而里面含氧少,所以暗红。
(二) 同样道理,血液中的氧气以氧合血红蛋白的形式运输;
而大部分二氧化碳在血浆中运输
五、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
(组织换气)
1. 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换气,保证了细胞的呼吸作用;
2. 原理:气体扩散作用
3. 过程:血液 ========== 组织细胞
4. 变化:动脉血 -------→静脉血
、
、
氧
二氧化碳
知识提炼
1. 肺的换气和组织的换气原理都是_______ 作用。
2. 氧气在血液中的运输是以________ 的形式运输,所以如果
血液中________的含量过少,运输氧的能力不足,造成组织细胞
缺氧,这也是______。
3.. 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后,______血变成_______ 血 ;
血液与组织细胞气体交换后,______ 血变成_______血。
气体扩散
氧合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
贫血
静脉血
动脉血
动脉血
静脉血
课后提升
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发生在血液循环中的_________ ;而组织
换气则发生在_________ 。
肺循环
体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