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 边阅读边运用已学的预测方法猜想故事情节。初步感受预测的作用和阅读的快乐。
2. 借助课后习题自主预测故事结尾。
【教学重点、难点】:边阅读边运用已学的预测方法猜想故事情节。
【教学流程】
一、猜想导入,回顾预测依据
1.读课题,正音“卜”。
看图:胡萝卜先生有一根长胡子。
看到这样的题目和这样的图片,你会产生什么预测呢?
2.说到预测,这就让老师想到在《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中,我们一起归纳的预测方法,还有(生:联系前后文预测、根据情节反复预测、联系生活实际和生活常识预测)
课件提示: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一到第四自然段,使用这些预测方法,在一两处能让你产生预测想法的段落旁做批注。请写在相关段落旁哦。
老师导语:对于能让你产生预测的句子,你也可以圈画出来哟
二.预测胡子变化与文对照,尝试验证
导语:现在让我们走进课文里头,认识胡萝卜先生的这根长胡子。老师一段一段地读,当我读完一部分内容,你对这部分课文产生什么样的预测,请你马上举手和我们分享哦。
尝试预测,说出依据。
师读:第一二自然段,学生猜测
老师引导:汇报时,为了大家能听得更清楚,请你用这样的句式说。
你抓住了关键词“发愁、必须”,我们读懂了胡萝卜先生此刻的心情。那么接下来的故事是不是都是在写胡萝卜先生这种发愁的心思呢?(胡萝卜先生每天都必刮胡子吗?),我们往后读,看看下面的情节是否有写到。
(2)关注细节,追究变化原因。问题:为什么胡萝卜先生会有这根长长的胡子?
关键词:匆匆忙忙+近视+漏刮+沾到果酱
总结:同学们太细心了,看到了句子中的“沾到果酱”,能联想到它的营养丰富,并预测胡子因为有了果酱会越长越长。
追问:生活中有没有出现因为匆匆忙忙又做事遗漏的情况呢?
总结:同学们能联系生活体验进行预测,对于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十分重要。
再次预测,丰富想象。
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导语:因为这么多原因凑巧地都碰到了一起,胡萝卜先生就有了这根长胡子。谁帮老师往后读读第3、4自然段。
(2)老师课件出示插图动态,视觉感受胡子之长。
(3)课件填空,朗读品味胡子之长:也就是说,于是胡萝卜先生一步一步走的时候,这根胡子就在(生:一点儿一点儿的变长)胡萝卜先生继续往前走,那根胡子就(生:继续长)
只要(生:回头看看胡萝卜先生走了多长的路,就可以知道他的这根胡子已经长了多长了。)
胡萝卜先生还在继续走,长胡子被风吹到了身体后面,(生:他完全不知道)
(4)有预测吗?
三、寻文而猜,预测胡子用处
导:正如同学们预测的那样,围绕着这根长胡子,接下来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儿。
老师出示课件:谁遇到了什么问题?用胡子怎样解决的?
1.扶:事件1:风筝线
(1)学生小声读,按表格要求,找出相关语句。
(2)老师总结: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可以给小男孩当风筝线,满足了小男孩想放风筝的愿望。这部分的描写比较详细,我们来读一读,甚至在你喜欢的词句中加上点动作。
(3)学生朗读。
(4)老师评价:像你们这样投入的读,能给自己也给听众,眼前产生画面感。
2.放:事件2:晾尿布
(1)指名读,学生按表格要求,找出相关语句。
老师导语:鸟太太遇到了什么问题?他没有绳子,晾小鸟的尿布,对于一个勤劳的妈妈来说,不能立刻干完活去照顾小宝宝是一件多么心急的事儿。文中说他用胡子怎么解决的?(只有一个省略号)
(2)尝试预测,说出依据。
导语那就需要我们同学帮忙了,孩子们大胆猜测一下,接下来事情会怎么发展呢?
学生说,老师追问:你是根据什么猜的?你怎么也想到剪一段绳子呢?
原因1:受到前面事情的启发,原因2:长长的胡子刚好可以用来量小鸟的尿布,妈妈会和小男孩一样有剪绳子的动作。)
(3)与文对照,验证比对。
导语:同学们很棒哦,刚才的预测也很合理,那现在听听老师读读后面的故事发生的内容,想想和你们的预测有没有一样的。
老师念课文补充“鸟太太”部分。(内容:于是鸟太太剪了长长的一段胡子,系在两根树枝的中间,“这下好了,我总算找到一根够长的绳子了。”)
学生把这部分内容和刚才的预测进行比较,对比点1.是否都有剪的动作。2.是否都有鸟太太的语言。
出示泡泡3,老师总结:预测时,有的同学可以预测出人物的语言,有的同学只是关注了事情的发展,那我们看看这个小同学是怎么说的(老师念泡泡3)。也许我们刚才的预测和文章是不一样的,但我们的预测是有依据的,就像我们上节课所学的那样。总之我们所用的预测都不能是凭空的瞎猜。
四. 学文续编,畅想胡子用处
1.拓展预测
导入:那么接下来胡萝卜先生还会遇到谁?他的长胡子还会帮助谁解决哪些问题呢?请同学们开动脑筋,大胆想一想。(30秒) 和同桌分享你刚才的思考,听听对方的意见,完善你的想法。
(1)学生汇报老师点评。
评价语言关注:想象合理,把这条长胡子做什么?语言是否生动。这样的预测合不合适?
(2)总结:(出示泡泡2)
刚才我们小朋友在预测的时候,是不是也根据我们的生活常识和生活经历,进行推想呢?比如我们生活当中看到的,平时做过的和绳子有关的事儿,根据这个出发点,往后想象绳子的其他用途。同学们非常的棒!
(3)对比原文,发散思维
对于这根长胡子,你们认为她只会一直长一直长,不停歇地长下去,一直为别人服务着,你同意这样的预测吗?
预测学生发言:
①有一天,胡萝卜先生发现了这根漏刮的胡子,于是就把他剪掉了。
你这样预测的依据是什么(理由一:童话有时候会给我们意向不到的结局,这就是童话的魅力。
②胡萝卜先生在生活中,也有需要用绳子的时候。
你这样预测的依据是什么?这样的想象也符合胡子的用途,也是合理的,孩子们,你们太棒了!
导语:作者王一梅,她在这篇文章后面是这样子写的。
读到“不再发疯一样长了”句,追问:这个想法你刚才是否有预测到?
读到“新眼镜”,追问:刚才有没有小朋友预测到长胡子可以做新眼镜的绳子了呢?有的同学点头,有的同学摇头了。这是故事的结尾。
难道刚才我们喂胡萝卜长胡子,其他的预测都是没有用的呢?当然不是啦,请看这句话:由于一路上胡子派了许多用处。许多用处有没有包括刚才你们说的(把胡子用来?用来?)你看我们同学多棒呀,你们相当于给许多进行了补充,由于你们的创作,这个故事也就更丰富更精彩了,大家都愿意读你们的故事。
对于这些我们没有预测出来的内容,或者当我们发现自己的预测和故事的实际情况不同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现在我们来听听这个小男孩的说法。(出示泡泡4)
这时候胡萝卜先生会对他的长胡子说些什么呢?(出示文章最后一句,老师完成板书:发愁——太棒了,胡萝卜先生也明白了自己的胡子用处可大了)
2.拓展练习2
导语:孩子们,这里有一些文章或书的题目,我们用预测的方法,请你挑选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预测一下里面可能写的什么。
(1)学生看书名,汇报自己的预测。
(2)交流分享:
直接验证:请已经读过的同学说说刚才同学预测的内容是否与实际内容相符,哪些又不相符?
总结:看着题目,我们只是预测了书中或者文中的一部分内容,要想知道更精彩的内容就得去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