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9.1.2不等式的性质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9.1.2不等式的性质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5-17 11:02: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九章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9.1 不等式

9.1.2 不等式的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理解不等式的性质. 2.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解集.
数学思考 通过类比等式的性质,探索不等式的性质,体会不等式与等式的异同,初步掌握类比的思想方法.
解决问题 1.通过经历不等式性质的得出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2.通过分组活动,探索不等式的性质,体会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 1.认识到通过观察、实验、类比可以获得数学结论,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 2.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学会分享别人的想法和结果,并重新审视自己的想法,能从交流中获益.
重点 不等式的性质.
难点 不等式性质3的探索及运用.

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流程安排
活动流程图 活动内容和目的
活动1 回顾等式的性质 活动2 探究不等式的性质 活动3 巩固练习不等式的性质 活动4 应用不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 活动5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活动1利用天平演示,师生共同回顾等式的性质,帮助学生激活与本节内容有关的已有知识,为探索不等式的性质做准备. 活动2 利用天平观察及用数字探索等方法,探究不等式的变化规律,得出不等式的三条性质,让学生体会不等式与等式的异同. 活动3通过应用不等式的性质,对不等式进行简单的有目的的变形,使学生理解不等式的性质,并能应用不等式的性质. 活动4通过应用不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不等式的性质,并学会应用不等式的性质解不等式的方法,体会不等式性质的应用价值. 活动5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不等式的性质,交流在探索不等式性质的过程中的心得和体会,不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并通过作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指导下一步的教学.
课前安排
教具三角板 天平 只有颜色不同的若干小球 学具 刻度尺 天平 只有颜色不同的若干小球 补充材料
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与情境 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
活动1问题等式有哪些性质? 教师提问,并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用天平演示. 学生回答等式的性质: 性质1: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代数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性质2:等式两边同时乘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此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1)学生对已学过的等式性质内容的记忆,及叙述语言的准确性; (2)学生对等式性质得出过程的回顾. 通过回顾等式的性质,帮助学生回顾等式性质的得出过程,为本节课类比等式的性质,探究不等式的性质做好铺垫;并且从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出发,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梳理知识的习惯.
活动2观察课件:性质 问题1用“<”或“>”填空,并总结其中的规律: (1)5>3 ,5+2 ___ 3+2 5-2 ___ 3-2; (2)-1 <3 ,-1+2___ 3+2,-1-3 ___3-3; (3)6>2,6×5 ___2×5, 6×(-5)___ 2 *(-5); (4)-2<3 ,(-2)×6___ 3×6,(-2)×(-6)___ 3 ×(-6). 学生在填空的基础上分组探究不等式的性质. 教师深入小组参与活动,观察指导学生的探究方法,并倾听学生的讨论. 此次活动是本节课的核心活动,对学生有一定的难度,有些学生可能会直接把等式的两条性质加以修改推广,得到不等式的性质,而忽略了不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正数或负数时的不同结论,此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观察3题和4题的区别,并继续举几个例子让学生观察对比,体会不等式与等式的异同,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发现的规律. 通过一组精心设计的填空题,让学生通过观察有限个不等式的变化,发现并归纳总结不等式的整体性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推理能力.通过类比等式的性质,探究不等式的性质,体会不等式与等式的异同,体会类比的学习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由学生发现分别探究不等式性质2和3的必要性 ,并进行探究,得出结论,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不等式性质2和3的区别,突破本节课的难点.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清楚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分别观察课件:性质1、性质2、性质3. 问题2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不等式有哪些性质? 学生分组讨论,得出不等式的性质: 性质1:不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性质2: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性质3: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教师深入小组倾听学生的讨论,并注意规范学生的数学语言,并注意学生对不等式性质2、3是否能分开说明. 学生用语言概括结论,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及抽象概括能力.
问题3用式子的形式表示不等式的3条性质. 学生分组讨论,得出不等式性质的表示方法. 教师深入小组,帮助、指导学生用式子表示不等式的性质,并注意对字母所表示的数的条件的说明. 此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参与意识. 学生在探究不等式的性质时,考虑问题是否全面. 学生在小组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是否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注意倾听他人的见解,并能重新审视完善自己的想法. 学生是否能用数学符号语言表示不等式的性质,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 用符号语言表示不等式的性质,让学生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发展学生文字语言与符号语言相互转化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符号感.
活动3问题设a>b,用“<”或“>”填空:3a ___ 3b;a –8 ___ b – 8; –2a _____–2b; 2a - 5____2b–5 –3.5b+1______–3.5a+1 学生独立完成,举手回答问题. 教师填写答案,并对学生出现的问题给予指导,进一步巩固不等式的性质. 此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1.学生能否正确填空:(1)>;(2)>; (3)<;(4)>;(5)>,尤其是第(4)题和第(5)题; 2.学生能否说出填空根据的是不等式的哪一条性质; 3.学生对不等式性质3的掌握情况. 由浅入深的练习,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不等式的性质,为下面利用不等式性质解不等式做准备.
活动4问题 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解下面的不等式: (1); (2); (3); (4). 学生分组讨论下列不等式的解法,并注意寻找规律. 教师深入小组,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不等式的结构特点,总结规律,并且统一规范写法., 此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是否能抓住原不等式的结构特点,应用相应的不等式的性质解不等式; 对于不等式的解集,学生是否能准确地在数轴上进行表示; 学生对不等式性质3是否能正确应用; 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是否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并说明想法的正确性. 了解学习效果,让学生经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给学生以获得成功体验的空间,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的成果,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理解不等式的性质,并学会应用不等式的性质解不等式的方法,体会学习不等式性质的必要性.在小组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会分享彼此的思想和结果,并重新审视自己的想法的习惯.
活动5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教师布置作业.学生课后独立完成 学生归纳不等式的性质,交流在探索不等式性质的过程中的心得和体会,不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教学进度和方法进行适当调整,并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指导.




PAGE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