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春夏秋冬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以观察为基础,引导学生比较、分析现象、特征,追问四季及四季变化的本质特征。教材以探究春夏秋冬的各自特征为主要内容,按教学方式的不同布设了两个活动,以第一个活动“找春天”为范例,指导学生基于比较,寻找春天的主要特征,教学策略上定位在“教”和“扶”:第二个活动教学策略上定位在“放”,旨在让学生自主寻找“夏、秋、冬”各自的特点,观察比较四季的各自特征(从温度、环境、穿着、活动方式等方面),为下一课“四季变化的影响”做好铺垫。
学情分析:
学生生活在四季之中,经历着四季变化的事实,能够用自己的一些经验判断四季,但这些经验是零散的,也是学生容易忽视的。本节课将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总结四季的典型特征,关注生活中的四季变化的现象,这些现象学生很熟悉,但要有条理,比较全面的总结出来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
教学目标:
1.描述四季的各自特征和季节变化的现象。知道春夏秋冬是循环交替的。
2.在观察、比较、分类、归纳的活动中认识四季的不同特点。
3.愿意倾听、分享、合作、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乐于探究动植物的外在特征、自然现象。
教学资源:PPT课件,相关图片
教法:合作探究法、扶放结合法
学法:小组交流讨论法、观察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三人同日去观花,
百友原来是一家,
禾火二人相对坐,
夕阳底下一对瓜。(谜底:春夏秋冬)
2.板书课题:春夏秋冬
3.过渡:一年四季到底有什么神奇之处,我们先一起去春天里找找吧。
二、课堂新授
活动一:找春天
1.将校园中春天的图片投屏,学生交流。
2.在同学们找到的春天的事物中,哪些是动物带来的春天到来的证据,哪些是植物带来的春天到来的证据,哪些是自然现象带来的春天的证据...? 3.你是通过什么方法判断这就是春季的呢?(观察法)
4.同桌交流:春天有什么特征?
5.师生一起小结:通过观察,我们知道了春天有这样一些特征......?6.出示春夏秋冬四幅图片,学生判断哪一个场景是春天,说说自己判断的依据。
活动二:认识四季的特点
1.出示书上的四幅图片,教师引导学生按照由近到远的顺序描述 “春”的图片。
2.小组交流“夏、秋、冬”的图片,然后小组汇报夏秋冬的季节特征。(按表格汇报)
3.为什么书上选择的是同一个地点让我们观察判断四季呢?(观察、比较的对象相同)
4.书上的四幅图片向我们展示了每个季节的一角,现在你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你对四季的认识吗?
5.小结:通过观察、比较的方法,我们知道了一年有四个季节:春夏秋冬,四季各有特征
活动三:认识四季是循环交替的。
1.一年有四个季节,他们的顺序是怎样的?
2.冬天过完了,明年又是从哪个季节开始的呢?(师小结:一年四季是循环的)。
3.说一说四季的气温特点。
4.利用四季循环图,引导学生认识春天是由冷转热的过渡,秋天是由热转冷的过渡。(师小结:四季的温度是冷热交替的。)
5.引导学生总结:春夏秋冬是循环交替的。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