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神奇的磁铁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4.1 神奇的磁铁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5-15 15:46: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 神奇的磁铁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神奇的磁铁》是湘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磁铁的奥秘》单元的第一课,本课按“动画导入(激发兴趣)→实验验证(磁铁探物)→归纳抽象(磁性定义)→判断检验(能隔着一些物体吸铁)→拓展迁移(水里取针)”的流程,基于学生认知发展,初步建构磁铁磁性的概念。
本课设置两个递进式活动:“磁铁探物”和“会跳舞的回形针”。通过“磁铁探物”引领学生用比较、归纳等科学方法,发现磁铁可以直接对铁、镍等材料产生吸引作用;通过“会跳舞的回形针”,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探究磁铁能否隔着一段距离或隔着物体吸铁,深化对磁性概念的认识。通过这两个活动,学生会发现磁铁的神奇之处:它不仅能吸铁,甚至还可以隔着一些物体吸铁,从而帮助学生建构对磁铁的磁性更完整的认识。最后,通过拓展活动“水里取针”,学生运用前两个活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问题迁移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孩子大多玩过磁铁,对磁铁有些零散的感知体验,对磁铁充满好奇。他们知道磁铁可以吸引一些物体,大部分孩子认为能被磁铁吸引的都是铁材料制成的物品,也有部分孩子认为金属都能被磁铁吸引,也就是还未在本质上理解什么是“磁性”。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认识常见的磁铁,列举生活中常用的不同外形的磁铁。
描述磁铁可以直接或隔着一段距离对铁、镍等材料产生吸引作用。
2.科学探究
经历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认识到磁铁能吸引铁、镍等材料的性质。
3.科学态度、STSE? 能对物质的外在特征及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能认识到人类在很早以前就对磁铁进行观察和研究。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认识磁铁有磁性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认识磁铁可以直接或隔着一段距离吸铁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回形针、橡皮、塑料尺、螺丝、螺帽、纸片、木棍、一元硬币(钢芯镀镍)、五角硬币(钢芯镀铜合金)、一角硬币(不锈钢、铝制)、铝丝、玻璃珠、铜丝、磁铁(各1个)
教师准备:不同形状的磁铁(环形、条形、蹄形等)、玻璃杯、铁钉、水、铁架台、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动画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视频:《机器人总动员》片段
师:视频中的机器人叫做wall-E。那个喜欢粘着wall-E的,究竟是什么东西呢?
2.揭示课题:今天的科学之旅,咱们一起学习《神奇的磁铁》。
(板书课题:神奇的磁铁)??
二、新课学习
(一)认识不同形状的磁铁
1.分别出示条形磁铁、环形磁铁、蹄形磁铁)
2.PPT展示各种不同外形的磁铁。
(板书:形状多)
(二)磁铁探物——找“朋友”
1.PPT出示下列物品:回形针、橡皮、塑料尺、螺丝、螺帽、纸片、木棍、一元硬币(钢芯镀镍)、五角硬币(钢芯镀铜合金)、一角硬币(不锈钢、铝制)、铝丝、玻璃珠、铜丝。
问:怎么验证呢?(将磁铁靠近物体,看能否被吸引)
2.讲解实验要求,分发材料和记录单,学生分组实验
3.学生汇报、展示
4.硬币小百科:我国第四套硬币(1999年开始铸造)成分:
1角硬币:铝合金(1999),不锈钢(2005)?;?? 5角硬币:钢芯镀铜合金(2002);1元硬币:钢芯镀镍?(1999)? 5.分析概括,形成概念
思考并讨论: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是什么材料做的?
总结:磁铁能吸引铁、镍等材料,这种性质叫作磁性。
(板书:有磁性)
师: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了磁铁。
注意:别让磁铁长时间靠近手表、电脑、电视机等物品。
(三)会跳舞的回形针
1.隔空吸铁
出示铁架台:挂着回形针链,教师演示隔空吸铁。
发现:磁铁不仅接触吸铁,还能隔一段距离吸铁。
2.隔物吸铁
问:磁铁还能隔着物体吸铁吗?用你们的磁铁和回形针试试吧!
概括:磁铁能接触吸铁,能隔一段距离吸铁,还能隔着一些物体吸铁。
(板书:能隔着一些物体吸铁。)
(四)拓展阅读
阅读:早在2600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就已经发现了天然磁石。
三、拓展延伸
1.问:磁铁为什么会粘着机器人瓦力吗?
2.出示带水的烧杯,里面有一个铁钉:谁有办法取出铁钉?注意不能把水倒出来。??
四、总结
1.通过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2.师:今天你们使用的是磁铁的哪部分呢?中间部分可以吗?大家课后去试试。
五、板书设计
神奇的磁铁
形状多
有磁性
可以直接,隔着一段距离、物体吸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