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 黄土高原复习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 黄土高原复习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5-17 16:18: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章 第三节 黄土高原
一、复习要点
1、位置与范围:东到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到秦岭,北到长城(接内蒙古高原)。

2、主要省级行政区:山西省、陕西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等。

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海拔1000—2000米,黄土覆盖厚度100—200米。

4、主要黄土地貌:黄土塬 黄土墚 黄土峁 黄土川(农业发达,人口集中)

5、黄土来源:“风成说”;源地:中亚、蒙古、我国西北内陆;动力条件:西北风。

6、位置具有过渡性特点:(1)干湿区:湿润半湿润 干旱半干旱
(2)农业类型:种植业 畜牧业(农耕区 牧区)
(3)地形:平原 山地、高原
(4)气候:温带季风性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7、黄土高原地表特征:千沟万壑、支离破碎(原因:长期的水土流失)

8、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1)自然原因:黄土土质疏松;降水集中(7、8月),且多暴雨;
地表坡度大;植被覆盖率低。
人为原因:乱垦滥伐;过度放牧;陡坡耕种;修路、开矿等
(主要) 不合理的开发利用。
9、水土流失的影响:(1)弊:①当地:土层变薄,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面积减少;
农作物减产。
②下游:黄河泥沙含量增加,形成“地上河”,旱涝灾害频繁,
严重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利:塑造了华北平原和黄河三角洲。

10、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1)生物措施:植树种草(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发展林果业。
(2)工程措施:修建堤坝和小型水库;塬面上平整土地,修建基本农田;缓坡修筑梯田;沟谷处打坝淤地。
11、能源基地:(1)煤炭资源丰富(山西最多)
(2)煤炭资源储量:约占全国煤炭总量的三分之二
(3)煤炭资源特点:品种齐全,品质优良,埋藏浅,多露天煤矿,开采成本低,被称为“乌金高原”。
(4)主要煤矿:大同、阳泉、平朔(山西);神府(陕西);东胜(内蒙古)

12、煤炭的输出方式:(1)传统方式:铁路、公路
(2)新型方式:火力发电,煤液化气技术
(优点:减轻交通运输压力;优化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提高经济效应。)
思维导图








三、重难点阐释
重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后果及治理措施。
难点:黄土高原“过渡地带”的地理位置。
四、达标测试
一、选择题
1.关于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长城以南,太行山以西
B.和南方地区以乌鞘岭为界
C.位于乌鞘岭以西,太行山以东
D.主要包括山西、广西等省份
读图完成2—3题。



2、阴影部分甲所处的地形区是( )
A.黄土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华北平原 D.河套平原
3、该地形区面临的最主要环境问题是
A.水污染 B.水土流失 C.洪涝灾害 D.人口增长过快
4.黄土高原处于我国多种地理单元的过渡地带,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   
B.从湿润地区向半湿润地区过渡
C.从沿海向内陆过渡
D.从森林农业向草原牧业过渡
5.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表特征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壳运动 B.流水侵蚀
C.风力侵蚀 D.凹陷运动
读图黄河流域图,回答6~7题

6.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泥沙主要来自于河段( )
A.源头—①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7.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的有效措施是( )
A.大力发展水稻种植业 B.陡坡地建梯田 C.扩大荒地开垦面积 D.植树种草
下图为我国黄土高原及附近地区图。读图完成8~10题。

8.图中山脉①是(  )
A.阴山 B.昆仑山 C.太行山 D.大兴安岭
9.图中山脉②(  )
A.是我国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 B.以北地区一月平均气温在0 ℃以上
C.是我国热带、亚热带的分界线 D.以南地区年降水量大于800毫米
10.该地区可能看到(  )
A.窑洞 B.坎儿井
C.胡同 D.吊脚楼
读“黄土高原人地关系图”,完成11—12题。

11.黄土高原人地关系十分尖锐的根本原因是( )
A.经济发展速度过快,资源开采过多
B.工业污染日益加重
C.工业结构不合理导致环境破坏
D.人口增长过快过多,导致生态、经济恶性循环
12.要解决黄土高原生态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应当( )
A.大量迁移黄土高原上的居民,大规模退耕还草
B.加强计划生育力度,严格控制人口增长
C.停止在黄土高原上的煤矿开采
D.建立各种自然保护区,引进世界各地速生树木、花草

二、综合题
13、读“黄土高原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字母代表的地形名称
A.___________(高原) B.___________ (山脉)
C. ___________ (山脉) D.___________ (河流)
(2)写出数字代表的城市。
①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④_____,_⑤_______。
(3)黄土高原从温度带看,属于_________带;从四大区域位置看,位于___________地区;从阶梯位置看,位于_______阶梯。
(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人为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5)在歌曲《黄土高坡》中有这样的歌词“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无论是东南风,还是西北风,都是我的歌…”,说明黄土高原位于___________(季风、非季风)区,夏季盛行________风,冬季盛行___________风。







五、中考瞭望
(2019威海)今年,《周恩来回延安》 剧组到延安取景拍摄,向黄土高原深处走了300多公里,都没能找到一片没有植被只有黄土的塬。三北防护林工程40年的建设,使黄土高原由“黄”变“绿”。读黄土高原坡面示意图(图8),完成1—2题。


1、长期以来,黄土高原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 C.草场退化 D.滑坡和泥石流
2、在黄土高原综合整治过程中,下列措施不符合因地制宜原则的是( )
A.在甲处修建挡土坝和护坡 B.在乙处发展林果业
C.在丙处修建梯田发展农业 D.在丙处退耕还林、还草

(2015潍坊)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沉积区,生态环境脆弱。读黄土高原图,完成3—4题。
3.图中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物与其特征对应,正确的是( )

A.①—秦岭—长江、黄河的分水岭
B.②—太行山—一、二级阶梯分界线
C.③—贺兰山—黄土高原西部边界
D.④—长城—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4.关于黄土高原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独特的地貌类型有塬、梁、峁等 B.黄土高原是流水沉积形成的
C.水稻和小麦是当地主要粮食作物 D.信天游、锅庄舞是当地的传统文化
(2017·广东)读图,完成5~6题。

5.黄河由甲地到乙地水量减少的原因是(  )
①落差大河水流速快
②气候干旱河水被蒸发
③引水灌溉农田
④地上河导致河水下渗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乙地河段每年初冬和初春时节会产生冰坝堵塞河道造成河水泛滥现象,即凌汛。这段黄河产生凌汛的原因除了有结冰期因素外,还与________有关。(  )
A.流速 B.流量
C.流向 D.含沙量
(2019孝感)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摇篮。
读下图完成7—8题。

7. 黄河上、中、下游水文特征差别巨大,以下表示黄河不同河段含沙量与长度比例情况,与实际相符的是( )

A. A B. B C. C D. D
8. 黄士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覆区,下列有关黄土高原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黄土高原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
②黄士高原土壤肥沃,水田成片
③黄土高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煤炭资源丰富
④黄土高原实施退耕还林后,水土流失问题已不复存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2017·临沂)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当地的村庄和耕地主要分布在高原面和缓坡上,由于水土流失,黄河年平均输沙量达16亿吨。结合图1和图2,完成13~14题。

9.关于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叙述错误的是( )
A.地表破碎、沟壑纵横,破坏交通和村庄
B.肥沃土壤大量流失,影响农业生产
C.下游河床抬升,水库淤积,易产生洪涝灾害
D.地震、台风加剧,生态环境恶化
10.图2所示,在黄土高原缓坡上修筑反坡梯田的目的主要是( )


A.防止滑坡 B.利于耕作
C.保持水土 D.修筑窑洞



二、综合题

(2017·保定)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黄土高原是中国四大高原之一,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地球上分布最集中且面积最大的黄土区。下图为黄土高原位置和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
(1)黄土高原位于中国第二级阶梯之上,包括太行山以西,乌鞘岭以东,
________(山脉)以北,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
(2)黄土高原地处沿海向内陆的过渡地带,降水空间分布的总趋势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黄土高原经流水长期侵蚀,逐渐形成千沟万壑的自然景观,是世界
上____________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为改善自然环境,国家采取了一系
列治理措施,如____________等。
(4)图中R河为________,流经黄土高原后,使其成为世界上________量最大的河流。

参考答案
达标检测
一、1-5 AABBB 6—10 CDCDA 11—12 DB
二、13、(1)内蒙古 太行山 秦岭 黄河
太原 呼和浩特 郑州 西安 兰州
暖温带 北方 二
自然原因:黄土土质疏松;降水集中(7、8月),且多暴雨;地表坡度大;植被覆盖率低。
人为原因:乱垦滥伐;过度放牧;陡坡耕种;修路、开矿等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言之有理即可)
季风区 东南风 西北风
中考瞭望
一、1—5 ACAAB 6—10 CCBDC
二、11、(1)秦岭
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水土流失 退耕还林
黄河 含沙量



生态环境脆弱
自然灾害频发

全球最大的黄土区

位置、范围

地表景观特征及地貌类型

水土流失严重

原因

危害

黄土高原

生物措施

工程措施

生机焕发的黄土地

煤炭资源丰富

能源开发和利用

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