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 诵读逢入京使课件(共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 诵读逢入京使课件(共3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5-16 09:26:48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36张PPT)
我国是诗歌的国度,从小学到初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从上古的民歌《诗经》到唐诗宋词、元曲,包罗万象美不胜收。常言道:“学得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唐诗是我国文化宝库里的璀璨明珠,我们不但要会读更应当学会如何去欣赏其美妙之处。我们今天就以教材第三单元后的课外古诗四首中的一首来初步学习一下。
逢入京使 岑参
学习目标
1、学习相关的文学常识;
2、领会诗歌的思想内容;
3、学习诗人自然质朴、清新隽永,耐人寻味的语言风格。
4、背诵、默写诗歌。
作者简介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1、解释本诗题目的意思。
2、根据以往学习的知识归纳本诗的题材。
按照写作时诗人的处境说是边塞诗,按照诗歌反应的内容说是思乡怀人诗。
3、本诗体裁?
七言绝句
思乡怀人诗
复习旧知识
天净沙·秋思
元代: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羁旅情思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作者:王维 (唐)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思念亲友之苦
夜上受降城闻笛

作者:李益 (唐)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征人思乡之苦
创作背景
此诗约写于天宝八载(749),这年岑参第一次从军西征,他辞别了居住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了漫漫的征途,充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的幕府书记,西出阳关,奔赴安西。岑参的从军,思想上有两根精神支柱:一个支柱是建功边陲的理想在鼓舞着他,他曾自言:“功名只应马上取,真正英雄一丈夫。”
“另一个支柱是,他认为从军出塞。是为了报效祖国,赴国家之急。他曾自我表白:"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
正是基于这两点,所以他的边塞诗多数是昂扬乐观的,表现出唐军高昂的士气和震撼大地的声威。但当一个战士踏上征途之后,他们不可能没有思乡的感情,也不可能不思念父母妻子。
3、根据以上内容可知本诗的主要思想情感是?
征人思乡之苦
试着划分一下。
朗读诗歌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结合字词注释独立翻译诗歌意思
①入京使:
②故园:
③漫漫:
④龙钟:
⑤凭:
⑥传语:
回京城长安的使者。
指长安和自己在长安的家。
形容路途十分遥远。
涕泪淋漓的样子,这里是沾湿的意思。
托,烦,请
捎口信
翻译诗歌
回头向东看自己的故乡,路途遥远,满面泪水沾湿了衣袖,涕泪依然擦不干。
1、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翻译诗歌
途中与君马上相遇,想要写封信却没有纸与笔,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帮我报个平安。
2、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1、诗歌的第一句运用的表达方式。
分析诗句
第一句:“故园东望路漫漫”,描写。“故园”,指的是在长安的家。“东望”是点明长安的位置。
2、此时诗人向哪个方向行驶?距离家乡远吗?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向西;离家遥远,由“路漫漫”一句可知。
3、第二句什么表达方式?可以看出作者当时怎样的思想情感呀?
抒情。走马西行,虽欲报效朝廷,但路途遥远,回首长安思念故园,思念妻子,难忍泪水涟涟。“双袖龙钟泪不干”
4、根据头两句诗歌的情感基调展开你的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注意不是简单地翻译。景物描写对人物情感的作用)
例:长路漫漫,平沙莽莽,苍茫的暮色下风瑟瑟的吹起我的鬓发,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蓦然回头一望,只觉“不知家山何处?”思念起家乡和亲人,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我的双袖。
5、试着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双袖龙钟泪不干”一句的精妙之处?
“双袖龙钟泪不干”,意思是说思乡之泪怎么也擦不干,以至于把两支袖子都擦湿了,可眼泪就是止不住。这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长安亲人的无限眷恋之情,也为下文写捎书回家“报平安”做了一个很高的铺垫。
6、诗歌的后两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试着描述当时情景。
分析诗句
叙事。赴任途中遇归京使者。
岑参也不知走了多少天,就在通西域的大路上,他忽地迎面碰见一个老相识.立马而谈,互叙寒温,知道对方要返京述职,顿时想到请他捎封家信回长安去。
7、“马上相逢无纸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
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而又无可寄托,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忧伤心理。
“凭君传语报平安”一句的思想情感又如何理解?
岑参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赴任的,此时,心情是复杂的,但不会被思乡之情所羁绊。所以他一方面有对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另一方面则又表现了开阔豪迈的胸襟。“岂为妻子谋”
思乡念亲哪怕只有一句捎回聊以安慰。
这两句是写遇到入京使者时欲捎书信回家报平安又苦于没有纸笔的情形,完全是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气,写得十分传神。
“逢”字点出了题目,在赶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为入京使者的故人,彼此都鞍马匆匆,交臂而过,一个继续西行,一个东归长安。一个赴任有期,一个东归有时,不敢路上耽搁。偏偏旷野相遇行囊简单,一无纸笔,更无时间,只好托故人带个口信,“凭君传语报平安”吧.这最后一句诗,处理得很简单,收束得很干净利落,但简净之中寄寓着诗人的一片深情,寄至味于淡薄,颇有韵味.
8、试试赏析一下后两句“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的写法高超之处?


9、一二句老泪纵横“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似乎有些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
不矛盾。“龙钟”“泪不干”是思乡情深所致,但“马上相逢”彼此行色匆匆,没有纸笔,赶紧托他捎回平安的口信,更真切地表达了思家的深情。这“传语”二字,寄托了诗人全部的思家之情;而“平安”二字,却是家人最挂怀的讯息。纯朴的描写流露出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小结
这首诗写诗人在西行途中,偶遇前往长安的使者,勾起了诗人无限的思乡之情,也表现了诗人欲建功立业而开阔豪迈、乐观豁达的胸襟。
逢/入京使
(唐)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秋思》表达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以及思乡之情 ,诗人羁旅洛阳见秋风而生情。作家书情缠绵,细节描写展现细腻情怀,诗歌带有淡淡的忧伤惆怅之感。?
《逢入京使》表达诗人远赴边塞上任途中思乡之情,是本有思乡之情而非触景生情,诗中隐隐表达了国事家事两难全的矛盾心理。但为建功立业只能将国事放在首位,所以,仅可“传语报平安”心胸豁达豪迈,毫无忧伤之感。
逢/入京使
(唐)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春夜洛阳城闻笛
作者:李白?(唐)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本诗借景抒情,通过写《折杨柳》曲调忧伤,突出思乡之情。
春风、春夜静谧的美好衬托思乡的凄凉,以乐写悲。
本诗直接写实景抒胸怀,语言朴素韵味隽永,风格豪迈。
例文:天宝八年,我接到了任命,将第一次踏上远赴安西的旅途,去充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的幕府书记。次日与妻子告别后便跃上骏马开始了前往安西的漫漫旅途…… 随着岁月的流逝,日子一天天过去了。我独自牵着马儿走在小道上,此时已经接近黄昏了,夕阳渐渐西下,余留下的也不过是张耷拉着的半边脸而已。继续向前走着,拐了个弯,路旁突显了众多只剩下几根枯枝的古树。苍茫的暮色下,风瑟瑟地吹起,撩乱了我鬓边的发丝…… 我蓦然回首东望自己在长安的家,已经望不见了,猛然间才察觉自己这么些天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而自己也是离家越来越远……我不由地触景生情,对家产生了眷念,顿时热泪盈框,泪水止不住地流下,几乎洒满了两袖。 不知又过去了多少天,我终于得以走出那个使人思乡且令人茫然的小道。在快要通往安西的大街上,我再次骑上了骏马赶路,与一个故人邂逅,我和他叙旧时得知他正准备赶往长安,我心中欣喜万分,刚想让他捎封信回去,却未料想到我们行色匆匆都没有纸笔,万般无奈之下,只得让其给家里带个平安的口信,告知家人无须为我担忧…… 故人走了许久,我还默默不语地望着他远去的背影,不禁心生感叹,吟出了“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这流传千古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