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课件(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课件(共2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5-15 19:02: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
和平外交
部编本(2017)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签订《南京条约》
签订《辛丑条约》
签订《马关条约》
弱国无外交
学习目标
1.知道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2.理解和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影响

3.掌握万隆会议的概况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新课探究
自学指导1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请认真默读课文P81—82,要求:
(1)用横线在课文中画出第1、2题答案,理解并准确记忆(时间5分钟)。
1、苏联、美国对新中国的态度和政策?
2、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是谁?时间?是在和哪国的双边谈判中提出的?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影响?
注意:如有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语,请小声问同学或举手问老师。
1949年10月2日,苏联第一个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与我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2月,
1950.2.4日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1、建国第一年里,与17个国家建交
新中国的外交环境
与中国建交国 与美国缔结防御条约国
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 态度,实行 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沿海实行封锁。
敌视
外交孤立
朝鲜战争爆发后,公然干涉中国内政,命令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
*
建国初期美国对中国大陆军事包围示意图
中国领导人怎样才能摆脱这种不利的局面?为此我们提出了怎样的原则?
开展积极的外交活动,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1)首次提出
1953年,我国政府同印度就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惠
和平共处
(2)
  1954年,周恩来 访问印度和缅甸。
中印、中缅发表联合声明,正式确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周恩来总理会晤
缅甸总理吴努
周恩来总理与印度
总理尼赫鲁会谈
影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正式提出:
自学指导2: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P83 “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的文字及图片,边读边思考下列问题,4分钟后回答。
1、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时间?地点?
2、哪些国家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的地位?
3、会议遇到了什么情况?周恩来提出了什么方针?此方针的作用?
注意:如有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语,请小声问同学或举手问老师。

自学检测二(约4分钟)
1、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时间?地点?
2、会议的地位?
3、会议遇到了什么情况?周恩来提出了什么方针?此方针的作用?
答: 1955年;
印度尼西亚的万隆。
答: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此次会议也称亚非会议)
答: 帝国主义国家的挑拨;
“求同存异”;
作用: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思考“求同存异”中的“同”和“异”各指什么?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
我们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
“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存异”。
思考“求同存异”中的“同”和“异”各指什么?
同:共同的历史遭遇 :曾经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
共同的现实问题 :如何发展国家经济,维护
民族独立,促进世界和平
异: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
合作探究
…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
明确一项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坚持一个原则——
牢记一位伟人——
知道一次会议——
领悟一种精神——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周恩来总理
万隆会议
万隆精神
铭记一个方针——
求同存异
课堂检测

1.合上课本,认真审题,独立完成。
2.坐姿端正,书写规范,卷面干净。

时间:8分钟
参考答案

1.A 2.C 3. B 4.C
5.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2)“求同存异”。
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 国团结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