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老王 第二课时课件(共4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0 老王 第二课时课件(共4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5-16 09:53: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3张PPT)
10 老 王
语文部编版 七年级下
第二课时
上一节课,我们从整体上去把握了文章,知道了文章记叙的是两个善良的人之间交往的几个生活片段。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这些善良的人们,去感受他们人性的光辉。
课堂导入
阅读1-4自然段(第一部分)
新知讲解
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

第一段好简洁哟!言简意赅!你从这一段能感受到什么信息?
老王的职业:蹬三轮的。
“我”很照顾老王的生意:常坐老王的三轮。
双方关系很融洽: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
新知讲解
他们关系这么融洽,是不是同一个“圈子”里的人?
不是。双方地位十分悬殊:
“我”——著名大学教授(先是清华大学教授,后是北京大学教授)。
老王——蹬三轮的单干户。
新知讲解
2、3、4三段,分别写了老王的三 点基本情况,请具体说说。
1.职业

2.生理缺陷

3.居住条件
蹬三轮的单干户

因此谋生更加困难

前两点的结果
新知讲解
据老王自己讲:北京解放后,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
“组织起来”是什么意思?
按当时的“理论”,单干是资本主义;只有组织起“合作社”之类,并建立党的组织,才是社会主义。
这一政策,极大地伤害了劳动者的积极性,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并助长了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的滋生。
新知讲解
为什么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
因为他是单干户。
提示:“单干户”在当时被认为是思想落后。
新知讲解
第三段最能体现作者一家对老王关心爱护的一件事是:
老王得了夜盲症,有一次撞在电杆上,“我女儿”给他吃了大瓶的鱼肝油,晚上就看得见了。
新知讲解
那时候我们在干校,我女儿说他是夜盲症,给他吃了大瓶的鱼肝油,晚上就看得见了。
“干校 ”是什么地方?是培养干部的学校吗?
“干校”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国家干部和知识分子集体下放“劳动改造”的场所,一般在偏远的农村。
新知讲解
有一天傍晚,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荒僻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
请解释“荒僻” 。
荒僻:又荒凉又偏僻。
“塌败”可以换成“破败”吗?
不可。“塌败”比“破败”更破败。
新知讲解
阅读5-7自然段(第二部分)
新知讲解
朗读:
  有一年夏天,老王给我们楼下人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费减半。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每天清晨,老王抱着冰上三楼,代我们放入冰箱。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胡同口蹬三轮的我们大多熟识,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这点。


善良,不在钱上计较
新知讲解
比较下边每组两个句子,联系上下文,说说①在表达上的好处。
1.① 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同。
  ② 他送的冰比前一个三轮车工人送的大一倍,冰价相同。
①句“前任”一词简练之至,大词小用,又很风趣。
新知讲解
“文化大革命”开始,默存不知怎么的一条腿走不得路了。我代他请了假,烦老王送他上医院。
“默存”是谁?是什么人?
作者的丈夫钱钟书,字默存。
钱钟书(1910-1998),无锡人,学者、作家、北京大学教授,著有小说《围城》和学术著作《谈艺录》《管锥篇》等。



新知讲解
我一定要给他钱,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
为什么要“哑着嗓子悄悄问”呢?
文化大革命中,作者及其丈夫钱钟书是“反动学术权威”,属于“敌人”,是被“专政”的对象。从“你还有钱吗”推测,可能还被停发工资。

老王“哑着嗓子悄悄问”是对他们的一种保护。
新知讲解
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取缔了。
“取缔”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取缔”载客三轮?
取缔 :明令取消或禁止。
因为属于“资本主义尾巴”,这是当年的极“左”政策。今天看来,荒唐至极。
新知讲解
幸亏有一位老先生愿把自己降格为“货”,让老王运送。
这句话能否作如下改动?
幸亏有一位老先生仍愿意坐他的三轮。
不可。原文幽默风趣,又意味深长,表现了老王境况的凄凉惨淡。
还可以体会作者对极“左”政策的深恶痛绝。
新知讲解
归纳:这一部分(5-7)体现老王忠厚善良的是哪几件事?
给我们家送冰,车费减半。
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
“文化大革命”中送钱先生上医院,却坚决不肯拿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担心人家看病钱不够。
新知讲解
(8)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敲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爬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分析8——22节:老王送香油和鸡蛋。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镶嵌”一词用得合适吗?为什么?
合适。运用夸张的手法,强调了老王步履维艰,身体僵直的形态。
新知讲解
指出这一段的外貌描写
  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给加红色的字注音

眼角膜病变后留下的疤痕
kūlóu
新知讲解
注音 释义
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
伛yǔ:弯(腰)曲(背)
新知讲解
这几句外貌描写起什么作用?
表现老王病重,烘托他的忠厚善良以及和对我家的深厚情意。
新知讲解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人。”
(”我“为什么这么说?)
“我知道”重复两次,表示作者对老王的尊重,因为老王强调“我不
是要钱”。“不过.....既然......就”的句式,强化了委婉的语气,表明作者
怕老王不好意思收钱,以此方式让老王体面地收钱。
新知讲解
① 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② 我笑着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①句“强笑”一词,不但准确,而且含蓄,透露自己见到老王病成那个样子,还拿东西来谢“我们”,心里有说不出的悲酸和感动。
比较下边每组两个句子,联系上下文,说说①在表达上的好处。
新知讲解
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滞笨”是什么意思?)
呆滞笨拙。
新知讲解
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

给钱,本来是一种感谢和关心,可作者为什么说是拿钱“侮辱”他?
老王送香油和鸡蛋本来是一种真心实意的感谢,“我”给他钱,在老王看来就成一种买卖了。
新知讲解
在“我”和老王的交往 中,钱起到了什么作用?
“钱”在作者这一方,是尊重老王的诚实劳动、表达谢意的方式,也是对生
活窘困的老王表示同情和关怀的物质手段。
1、为什么要详写这部分内容?
2、在这部分中,又为什么要详写老王的肖像、神态以及“我”的心理活动?
新知讲解
因为这部分内容记叙的是集中体现作者一家与老王珍贵友情的一幕,
也是老王向作者一家表达敬意,令作者既感动又愧怍的一幕。
作者详细描写是为后面自责因受惊吓而忽略老王的心意做铺垫。
3、怎么理解作者所说的“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
作者害怕的原因在两个:
一是本能地被老王骇人的病容吓到了;
二是担心老王马上就要倒下。
所以,作者在害怕的心理下,条件反射式地拿钱给老王,也没有
请他坐坐喝口茶水,事后看来确实有失礼貌,显得“糊涂”。
新知讲解
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愧怍”怎样读?是什么意思?
作者为什么会感到“愧怍”?
愧怍:kuìzuò 惭愧。
作者认为,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让他们过上好日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作者回想起来,对老王的关爱还很不够,所以感到“愧怍”。
新知讲解

具有金子般心灵的老王就这么去了,生前经常关注他的作者有什么样的感受?

思 考 问 题,
收获一点启示.

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作者认为对老王精神上的关爱还不够,所以内心感到十分“愧怍”。
这正表明作者具有“人道主义”,也正是其“善良”品性的集中体现!
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作者回想起来,当时对老王的关爱还不够,所以感到“愧怍”。
新知讲解
请简要概括文章的主旨内容。
本文通过描写老王艰难、凄惨的生活情况,记叙了“我”与老王交往的几件小事,突出了老王善良、淳朴的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生活不幸者深切的关怀和同情,含蓄地提出了关怀不幸者的社会问题。
新知讲解
1.你认为本文的段落安排有什么特色?
作者是兼用逻辑顺序和时间顺序来组材编排的。开头四段写老王的三点基本情况是按逻辑顺序,正因谋生的困难,收入少,所以生活清贫。后面三段是按时间顺序组材。
除段落安排有序之外,还设置了贯穿全文的线索,即是以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全文一脉相承,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问题探究
(1)语言朴实,情真意浓。
课文运用了大量饱含感情的笔墨来刻画老王的语言、动作、神情,描写细腻而真实,感情真挚。如“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你还有钱吗”“我不吃”“我不是要钱”,简短的话语凝聚着老王的真诚与善良。“攥”“滞笨”“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简单的词句形象地描绘了老王离开时的情形,叫人怎能不为他的身体和生活担忧?“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不加修饰的语言把病中的老王写得让人心酸。总之,作者是在平淡的叙述中让人物的形象显得越来越清晰,如春雨润物一般影响着读者,感染着读者。
写作特色
(2)人物形象真实感人,刻画细致入微。
老王是本文的主要人物,文章细致入微地刻画出其逼真的形象。特别是第二部分描述老王上“我”家送香油和鸡蛋的情景时,对老王的外貌描写:“面色死灰……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动作描写:来的时候是“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直着脚往里走”,走的时候是“滞笨地转过身子”“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从这些描写中仿佛亲眼看到了一个垂死的病人憔悴的面容、枯瘦的身躯和僵直的动作,从而产生对老王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和怜悯。
对于叙述者“我”,文章更多的是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来表达“我”的感受。尤其是第二部分“我”送别老王时的一段心理描写,集中表现了一个善良的知识分子对不幸的劳动者的真挚情感。
问题探究
 感悟"爱心"
仿句:
爱心是一片洒落在旱地上的甘霖,使心灵枯萎的人尝到情感的甜美。
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间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爱心是             
爱心是
仿写:
如果我是一朵鲜花,就给人们带来一份温馨。
如果我是……(蜡烛、小草、微风、大树……)                                           
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
老 王

片段回忆

送冰 费用减半
送钱锺书 拒绝要钱
拉人运货 难以维继
送油送蛋 知恩图报

呼吁关怀不幸者
老王去世,“我”感到愧怍




介绍老王

职业
生理缺陷
住所寒酸
板书设计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请记住
赠人玫瑰,
手留余香。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