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单元概述
时空览史
体系建构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课标要求
了解“一五计划”;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
复习要点
1.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实行的必要性、基本任务,取得的主要成就;了解和掌握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诞生、主要内容和性质,知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引导学生分析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的必要性和1954年宪法的性质,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3.认识到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开始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增强学生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之情;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知识建构
重难点阐释
重点: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任务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难点: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内容和意义。
达标测试
(一)选择题
1.下图是“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施的150项重点工程项目比例分布示意图。这表明当时我国 ( )
A.工业项目的均衡发展
B.大力发展重工业
C.建立了完整工业体系
D.完成向工业化的转变
2.“那是一个火红的年代,到处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共和国几乎每一天都在发生改变,因为几乎每一天都有新的建设项目开工上马,其中许多是中国过去没有的新工业,如汽车厂、飞机制造厂等”,材料中的现象发生于二十世纪 ( )
A.五十年代 B.六十年代 C.七十年代 D.八十年代
3.1953年,周恩来在谈到大规模经济建设问题时说:“所谓集中主要力量,不是集中一切力量,不是要冒进,不是搞重工业,其他问题都不搞了。”周恩来讲话的主旨是( )
A.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
B.剖析社会主义改造的得失
C.强调国民经济稳步协调发展
D.反思“大跃进”出现的问题
4.建立起自己独立的现代工业体系,是中国人寻求了一个多世纪的梦想。为实现这一“梦想”,新中国于1953年开始 ( )
A.实行土地改革 B.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C.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D.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对经济、文教卫生的基本建设投资达493亿元,超过计划15.3%。工业建设成就颇丰,1957年全国工业总产值704亿元,一批过去非常薄弱的基础工业,包括制造飞机、汽车、拖拉机、发电设备、冶金设备、重型和精密机器等新的工业部门,在我国建立起来了。这些成就 ( )
A.推动了城市化和经济市场化的发展
B.践行了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C.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D.通过缩减文教卫生的基本建设投资实现的
6.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提出“人民来制定宪法”的思想:劳动人民参与立宪,把他们认为应该如何管理国家的意见集中起来,上升为国家意志。实践毛泽东这一思想的会议是 ( )
A.中共“一大” B.中共“七大”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7.“举国翘盼尽早建成汽车厂,万人空巷人民争看解放牌”。建国初期这一对联反映的现象是( )
A.土地革命热火朝天
B.“一五”计划成绩喜人
C.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大跃进运动蓬勃开展
8.某同学去西藏旅游,在拉萨金珠路一座纪念碑上看到这样的碑文:“三千志士英勇捐躯,一代业绩永垂青史。高原公路,亘古奇迹。四海闻名,五洲赞叹。”以下成就与碑文中提到的历史事件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是( )
①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②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
③大庆油田建成
④第一架喷气式飞机在沈阳试制成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9.阅读下列,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4年9月28日,一届人大一次会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重大历史任务后,胜利闭幕。这次会议是我国人民民主建设的重要里程碑。……我国政治生活进一步走向法制化和民主化。
——摘自《共和国的足迹》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公有制经济在全国范围内并不居于主体地位,中国还不能说是社会主义国家,而是新民主主义国家:这种状况,到一九五六年已经根本改变,会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已经确立。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请回答:
请你写出材料一一届人大一次会议完成了哪一重大历史任务?材料二“这种状况”是怎样得到根本改变的?“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的确立,标志了什么?
材料三图片反映的是什么时期取得的成就?图片所反映历史事件的完成有什么意义?
(3)以上材料反映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政治、经济建设的成就,请你归纳这些成就呈现的特点?
直击中考
1. (2017安徽6题)1953年是中国经济史上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时起,中国人熟悉了一个经济术语:“五年计划”。以下属于“一五计划”成就的是( )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 ②修建青藏、新藏等公路 ③农村的乡镇企业发展迅速 ④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2. (2016安徽4题)《人民日报》记者袁水拍在《六亿人民心花开》一文中写道:“代表们走进了会场,坐上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席位。”“人民有了各项权利,这是中国开天辟地的第一次。”这些“代表们”参加的是 ( )
A. 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 中共七大
C.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3. (2012安徽6题)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 )
1952年和1957年我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
A. 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农业迅速发展
B. “大跃进”运动片面发展重工业
C. 一五计划实施使重工业迅速发展
D. 三年自然灾害影响农业发展
注:4~5题为辨析改错题。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前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4. [2018安徽14(4)题]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改正:
5. [2014安徽14(4)题]
【 】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农业,改变了一穷二白的面貌。
改正:
六、课外拓展
中国为何要制定“一五”计划?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1周年,这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政治是理解现代国家的钥匙,也是深刻理解日常生活实践的知识和素养。
今天的政治关键词是“‘一五’计划”。
“五年计划”是苏联经济建设的经验,这一经验对新中国产生了明显影响。中国“一五”计划即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同志主持制定的。该计划1955年7月经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也是实行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的重要开端。
“一五”计划五次编制,历时四年
“一五”计划采取边制定、边执行的办法,不断进行修订、调整、补充,经过五次编制,历时四年。
1951年2月,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提出“三年准备、十年计划经济建设”思想。中央财经委员会根据这个思想,着手试编第一个五年计划,形成了第一稿。1952年7月形成的第二稿成为向苏联提出援助要求的基本依据。1953年初,中央财经委员会对五年计划进行了第三次编制。同年6月,改由国家计划委员会进行第四次编制。1954年2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成立以陈云为主持人的八人工作小组,对“一五”计划纲要草案进行第五次编制。
1955年3月31日,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原则通过了五年计划草案。7月3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正式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主持拟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
“一五”计划为何以重工业为主?
1953年,中国共产党正式提出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在美帝国主义的战争威胁、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和禁运的背景下,独立自主地推进社会主义工业化对重工业具有优先需求,中共中央于是确定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决策。
建设重工业不仅需要资金量大,建设周期长,而且产品不能直接满足人民的消费需求。这一客观现实要求在工业化起步阶段,全体人民不能不节衣缩食,艰苦奋斗。
“一五”时期苏联的援助对我国工业建设的推进具有重要作用。“一五”时期苏联援助建设了156项重点工程,其中包括鞍山钢铁公司、武汉钢铁公司、北京电子管厂、华北制药厂、长江大桥、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中科院近物所等工程。这些项目的建设,构成20世纪50年代中国工业建设的核心和骨干,影响至今。
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指标大幅度地超额完成,形成中国近代以来引进规模最大、效果最好、作用最大的工业化浪潮。重工业主要产品的产量大幅度增长,为我国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实现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奠定了初步基础。同时,轻工业也取得了相应的发展。如华北制药厂的抗生素厂就是“一五”计划的大型重点项目之一,现在我们很难想象当年抗生素尤其是青霉素对新中国的意义。由于西方国家实施禁运,1949年1瓶20万单位的青霉素,仅重0.12克,却相当于0.9克黄金的价格。在抗美援朝中,很多志愿军伤员因为伤口细菌感染却无药可用而牺牲。第一个五年计划对中国经济发展发挥了决定性的加速作用。
从“一五”计划到“十三五”规划的“变”与“不变”
中国从1953年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现在是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时期。其中“五年计划”的名称先后发生两次重要的变化。1981年开始的“六五”计划,由“国民经济五年计划”变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首次将社会发展纳入其中;2006年开始的“十一五”,“计划”改为“规划”,反映了从计划经济到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刻转变。
从“一五”计划为我国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到“十一五”建立起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从新中国刚成立时人均GDP23美元,到“七五”计划后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从“九五”末期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到“十三五”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为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奠定扎实基础。以“五年规划”为代表的目标治理集中体现了中国体制优势,也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经验之一。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行动指南,2016年开始的“十三五”规划,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布局,体现了新发展理念对实践的新要求,反映了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在党的领导下,人民的期盼被写进一份份五年计划规划,最终实现国强民富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参考答案
达标测试
1—5 BACBC 6—8 CBB
9.(1)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通过三大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确立。
(2)“一五”计划。意义: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3)政治上:法治化,民主化;经济上: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
直击中考
1-3 BCC
4.√
×,改正:“农业”改为“重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