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星球版地理 八下 5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 教案(word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商务星球版地理 八下 5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 教案(word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商务星球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5-17 23:13: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 题 第五单元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单 元序 号
教 学 目 标 1.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出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2.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区域的范围,了解个区域的自然特征,初步探究其形成的原因。 3.比较各地理区域自然地理的差异,说出它们的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4.通过学习认识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体会人地协调关系,进一步树立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教 材 及 学 生 分 析 本单元对中国区域差异进行了宏观的介绍,包括“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三部分内容。重点介绍了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计划分的依据,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并介绍了在不同自然环境影响下而形成的南北地区生活文化的差异。西北地区紧紧抓住“干旱”这一主要自然特征,从而产生的一系列自然环境、人文地理表象。青藏地区通过介绍“世界屋脊”,突出“高寒”的特征。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既要理解各地区环境差异与生产、生活的关系,而且要初步掌握一些简单易行的分析和认识区域地理的特点的方法,进而能够比较四大地理区域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的差异,并且归纳综合出各区域的特征。
重 点 与 难 点 重点: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意义;南方和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差别; 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环境;青藏地区因高寒所形成的特殊的人文与自然环境 难点:西北地区从东到西自然景观的变化规律及形成的原因;初步掌握一些简单易行的分析和认识区域地理的特点的方法,进而能够比较四大地理区域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的差异,并且归纳综合出各区域的特征。
课 时分 配 共2课时,
授 课时 间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第一课:四大地理区域 教案序号
授课时间 课型 新授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名称、范围及划分的依据。 2、运用图片说出四大区域地理景观的差异。 3、熟悉秦岭、淮河位置,并说明秦——淮一线的地理意义。 能力目标:提高读图、析图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爱国热情
重点 四大区域的范围及划分依据
难点 结合图片说出四大区域的景观差异: 秦—淮一线的地理意义
教具准备 图片、答题卡多媒体课件
学法提示 分组合作探究
板书设计 四大地理区域划分图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与交流 观察与发现 学习借鉴 比较与 探究 比较与 探究 [多媒体情境导入]:展示西北沙漠、东北的林海雪原、青藏的牧场、南方的水田图片。[教师讲述]:同学们请看大屏幕:我国疆域辽阔,祖国大地姿态万千,风光无限。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差异很大,地理景观也就有所不同。 [教师点拨]:P2课本上四幅图片展示的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景观,请同学们对照P3地图,在四幅景观图片上填写出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新授:(板书)一、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多媒体展示中国四大地理分区图[教师讲述]:下面我们将根据各地的气候和地形等自然地理要素的不同,将我国分成四大地理区域,既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这时,在中国地形图上出现闪动的区域界线) 教师用光标指到哪个区域,请同学们集体读出这个区域的名称。[诊断提问]:1.黄土高原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哪一个区域? 黄土高原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北方地区! 2.我们的家乡枣庄市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哪一个区域?(枣庄市属于北方地区) [学法指导]: 同学们简单的画个“十字” 型或手写体“X”型,在空白处写上①.②.③.④ ,用来记忆四大地理区域。在两条线上标注A.B.C作为区域分界线,在线上填写出主要的山脉并分析各自的划分依据。 [启发式讲述]:同学们刚才描绘的界线A就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的北段,这里是什么山?(大兴安岭)其实这条界线是由五个山脉组成的,你还能记得吗?(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这五个山脉是夏季风所能影响的最远地区,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界线A的确定依据是?(夏季风能否影响) [启发式讲述]:界线B是秦岭——淮河一线,它是我国一月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还是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这两侧的气温和降水有明显的差异,山脉两侧气候有显著的不同。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界线B的确定依据是?(气温和降水,也就是气候。) [启发式讲述]:青藏地区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的第几阶梯?(第一阶梯),它周围有昆仑山、祁连山和横断山脉等围绕,这些山脉也是我国哪两个阶梯的分界线?(第一和第二阶梯)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界线C的确定依据是?(地势)[教师强调]:由此我们看出,四大区域的划分主要根据气候和地形等要素的不同进行的。 学生观看不同区域的地理景观图片。第一幅景观是沙漠,分布在我国的西北。第二幅景观是林海雪原,分布在我国的东北地区。第三幅景观是高寒牧场,分布在我国的青藏高原。第四幅景观是水田,分布在我国的南方地区。学生在P2课本填写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名称 学生观看地图,在课本上标注A B C三条界线并描画一遍,观察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学生活动:1.界线A是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在图上这里有 山脉(要求学生在地图上标出),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穿过的地方,也就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所以界线A划分的依据主要是 因素。2.界线B是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在图上这里有 山脉 河流(要求学生在地图上标出)。是我国一月 ℃等温线,也是年等降水量 毫米线穿过的地方。所以界线B划分的依据是 因素。3.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C。是青藏高原的边界。主要是 山脉和 山脉。划分的依据是 因素。4.青藏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C。是青藏高原的边界。主要是 山脉。划分的依据是 因素。(学生活动)利用空白纸按照老师的要求描画,标出主要的分界线和区域名称。学生观看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 学生得出界线A的确定,主导因素是季风因素。学生观看我国冬季气温和降水量图 学生得出界线B的确定,主导因素是气候因素。学生观看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图 学生得出界线C的确定,主导因素是地势因素。 通过观看不同区域的地理景观图片,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我国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差异很大,有进行区域划分的必要。 通过图片观看和区域名称的填写,强化学生的直观感受和区域地理位置的落实。 通过界线A、界线B、界线C的实际描画,进一步落实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和范围,培养学生的圈、点勾、画的学习习惯。 结合简单绘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培养学生从地图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对比,运用头脑分析,用图示法来培养学生的用图能力,培养学生的图文转换能力。
衔接与过渡 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地理区域和地理界线是非常重要的。秦岭——淮河一线就是我国的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我们来具体学习一下。
比较与 探究 分析与 归纳 新授:(板书)二、秦岭——淮河一线多媒体展示图片秦岭印象[教师讲述]:秦岭是一条东西走向的山脉,高大而绵长,犹如一道天然屏障,横亘在我国东部季风区的中部,冬季阻挡减弱了寒冷干燥的冬季风南下,夏季阻挡减弱了温暖湿润的夏季风北上,使山脉两侧气候有显著的不同。 [教师点拨]: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一月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还是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又是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因此在它的南北两侧,地形、水文、农业生产、传统文化存在明显的区别。 学生观看图片并注意比较秦岭南北两侧的差异。学生:秦岭是高大而雄伟的山脉,其南北两侧景观差异明显。北侧树木落叶种植苹果,南侧树木常绿可以种植茶叶。学生思考:说说秦岭——淮河一线作为南、北方地区分界线的依据!学生活动: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尽可能多地说出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用最直观的图片,通过学生的观看与阅读,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强化秦岭—淮河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 用直观的图片,通过学生自己的分析与归纳,用图示法来培养学生的扩展思维。
衔接与过渡 同学们,我们知道依据气候和地形差异,划分出我国的四大地理区。每一个区域具有各自的地理特征,其内部就具有相似性,我们就可以运用综合法来概括出该区域的地理特征。而不同的区域则能反映出区域之间的差异性,我们就可以运用比较法来对比、分析出区域之间的差异。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两种方法。
分析与 综合 思考与 比较 三、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多媒体展示山东省位置图 学习区域地理知识,最常用的方法是综合法和比较法。 综合法:一般是从分析区域的地理位置入手,逐项研究其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经济、文化等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并将它们综合在一起,概括出该区域的地理特征。 [教师强调]:有差别才能进行比较,并且一定要放在同一尺度内进行比较,不同的尺度不具有可比性。 (学生看图活动) 【教师引导和点拨】1.我的家乡在哪里?明确山东省的地理位置。山东省位于渤海和黄海之滨2.我的家乡有什么?了解主要的地理事物。 有泰山、有黄河、有京杭运河、有文化名人3.为什么?解释地理事物的成因。 4.会怎样?发展前景展望。山东省是全国海岸线最长的省份,有广阔的海域,再造“海上山东”,山东的明天会更好! 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自主分析,对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进行比较 地形区 项目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位置 范围 气候 耕作方式 主要农作物 通过山东省的例子学会分析与综合,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增强学生对家乡环境的认识。 用不同区域的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进行对比,分析出它们的差异。使学生学会学习区域地理的常用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总结与过渡 [小结承转] 同学们,刚刚我们学了区域地理知识学习最常用的两种方法:综合法和比较法。区域地理的学习对我们来说还比较陌生,我们一定要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思路上进行创新,培养出适合自己的区域地理学习方法和学习思路。要学会举一返三、触类旁通,巧妙地运用综合法和比较法进行每一个地理区域的学习。
构建与梳理 回顾所学的《四大地理区域》地理知识,边总结边理清知识之间的关系。梳理知识体系:学生快速完成知识建构的补充。并留点时间记忆。 通过构建思维导图在方法和知识两方面对本节课进行总结与归纳,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了梳理,形成了系统的知识体系。方便于学生的记忆。
新课结束与知识迁移 [老师总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位置和范围。重点是四大区域的范围和界限,我们还要加深对于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地理分界线的理解。(课下作业) 课堂延伸: 通过学习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我们发现,地形与气候的差异是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主要依据,各个区域自己较明显的地理特色当然也决定了每个区域内部有着其相似的工农业发展状况。讨论:为了把我们伟大祖国四大区域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请你提点小建议? A、 。 B、 。 通过老师的总结进一步升华了所学内容,强化了对重点知识的记忆。课堂延伸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当堂达标】
1.(目标1)枣庄市位于我国的 ( )
①北方地区 ②南方地区 ③第二级阶梯 ④季风区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目标1)下列山脉中为我国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分界线的是 ( )
A.昆仑山 B.祁连山 C.秦岭 D.大兴安岭
我国有一座很奇特的山脉,该山脉以北夏秋季节苹果挂满枝头,冬季树木落叶;该山脉以南稻田连片,柑橘满山,树木四季常青。据此完成3~4题。
3.(目标2)该山脉与淮河构成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与该界线大致吻合的是 ( )
A.1月0℃等温线的东段 B. 16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C.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 D.亚热带与中温带的界线
4.(目标2)关于该地理界线南、北两侧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线以南冬季河流封冻 B. 该线以北耕地以水田为主
C.该线以南农作物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D.该线以北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
5.(目标1)读图5.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图为青藏地区 B.乙图大部分地区农作物一年一熟
C.丙图位于地势的第一级阶梯 D.丁图是亚洲许多大河的发源地
6.(目标2)下列数据,可能为正常年份甲地年降水量的是 ( )
A.1600毫米 B.680毫米
C.200毫米 D.1200毫米
7.(目标2)下列数据,可能为正常年份乙地1月平均气温的是 ( )
A.25℃ B.5℃ C.﹣12℃ D.﹣20℃
8.(目标3)列表比较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农作物的差异,主要应用了哪一种区域地理学习
方法 ( )
A.综合法 B.比较法 C.实验法 D.材料分析法
9.读图5.3,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区域名称。
A ,B ,
C ,D 。
(2)我国许多大江大河发源于 地区(填字母),其中河流a是 ,河流b是 。
(3)A、B两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 重合。
划分的主导因素是 和 。
(4)划分B、D两地区的主导因素 ,C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分界线是依据 来划分的。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优点主要有:1. 本节课的最大特点是教师重视了地理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的生成。注重了地理知识的前后联系与引导推理,使学生自然而然的掌握了地理知识,顺理成章的去记忆地理知识。充分利用多媒体来进行地理知识的演示,图文配合使学生的直观感受与理性思维相结合。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2.本节课教师强化了区域地理学习方法的指导,设计了较多的活动,重视学生的参与,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力争去教会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形成适合学生自己的一套行之有效学习思路,便于今后的教学与学习。
针对本课的不足或问题,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注意:1.要重视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分层次对学生进行指导,力争全面提高不同层次的学生,关爱照顾最不会学习的学生。让他们在地理学习中也能产生乐趣,分享地理学习的成果,努力提高全体学生的优秀率和合格率。2.尽可能的理论联系实际。让教学贴近现实生活,用生活的知识来学习地理。




你能说出这四幅图片所反映的地理景观的分布及差异吗?



界线B的确定,主导因素是什么?

橘生淮北则为枳

橘生淮南则为橘

淮河南北橘树的差异

秦岭—淮河

1月
等温线

毫米年
等降水线


与 带

地区
与 地区

流域
与 流域

河流有无
界线
等温线

阔叶林
与 阔叶林

南方
与北方

水田
与旱地

比较法:是通过对不同区域各地理要素的对比、分析,了解区域间的差异。

一山一水一圣人









我家在山东


四大地理区域

北方地区

青藏地区

气候差异明显

界线:昆仑山、祁连山


界线: ——

划分依据是 、
等地理要素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1月 ℃等温线。

带与亚热带界线。
? 。

淮河

秦岭

南方地区

西北地区

界线:横断山


地势高低悬殊

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界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