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星球版地理 八下 6.3黄土高原 教案(word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商务星球版地理 八下 6.3黄土高原 教案(word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商务星球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5-17 23:19: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章 第三节 黄土高原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
2、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区域的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特点。
4、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5、根据资料,分析某区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学习目标】
1、 运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评价其“过度地带”的地理位置。
1、 知道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地区;识别主要的黄土地貌类型。
1、 利用水土流失小实验,说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教学模式】问题导学、讲练结合,自学指导
【教学方法】多媒体导入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法
【教具准备】课件、多媒体安塞腰鼓视频片段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导入 新课 播放歌曲信天游,视频李娜的《黄土高坡》片段,请同学边听,边看,边记录下再歌词及图画中出现的和黄土高原有关的事物。并进行展示。 学生展示在视频中捕捉到的与黄土高原有关的地理事物: 背景中的:安塞腰鼓、窑洞、黄河、黄土高原的地貌景观 通过播视频,学生能够从中获取有关黄土高原的信息,对黄土高原有一个总体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指导自学 自主建构 指导自学 自主建构 自学指导一:1、说一说黄土高原属于四大区域之中哪一个?位于第几阶梯? 2、在课本p18图上找出太行山、秦岭、乌鞘岭、长城,说说黄土高原的大致范围。 3、找出黄土高原所跨省级行政区自学指导二:4、看以下几幅图并结合旧知识、从地形、气候、植被、农业生产等方面思考黄土高原地理位置的过渡性。? 学生观察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图勾画出主要的山脉并回答问题:1,黄土高原位于四大地理区域的 地区位于第 级阶梯。 2、位置:黄土高原位于__ 山以西,_ _以东,_ _以北,_ __以南。 3、范围:黄土高原所跨省级行政单位,自东向西依次为: ① 省、②_ _省、 ③_ 区、④_ 省。 4、 从气候的干湿区类型来看: 从_ 向 _过渡。 从农业生产来看: 从 _向_ 过渡。 通过学生识图、认图、描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 结合以前所学知识,分析归纳黄土高原的过渡性特点,前后联系,形成知识系统。
小组学习 合作探究 探究一:1、风成说 观看视频:黄土高原的形成,结合课本P19页阅读材料,介绍黄土高原的形成过程。 2、黄土塬、黄土墚、黄土峁、黄土川 多媒体展示塬、墚、峁、川等黄土地貌? 探究二 水土流失严重(一)实验探究水土流失原因1、材料准备: 烧杯5个,塑料板5张,喷壶2个,普通土壤3份,带草皮土壤1份,粘度较大土壤1份。 2、实验过程第1组实验:选用普通土壤,铺在与水平面呈40°夹角的塑料板上,向上匀速浇灌1喷壶清水,用1号烧杯接纳其流出的水。 第2组实验:选用普通土壤,铺在与水平面呈20°夹角的塑料板上,向上匀速浇灌1喷壶清水,用2号烧杯接纳其流出的水。 第3组实验:选用带有草皮的土壤,铺在与水平面呈40°夹角的塑料板上,向上匀速浇灌1喷壶清水,用3号烧杯接纳其流出的水。 第4组实验:选用普通土壤,铺在与水平面呈40°夹角的塑料板上,向上同时匀速浇灌2喷壶清水,用4号烧杯接纳其流出的水。 第5组实验:选用黏性较大的土壤,铺在与水平面呈40°夹角的塑料板上,向上匀速浇灌1喷壶清水,用5号烧杯接纳其流出的水。 3、实验结论: 对比各烧杯中所接纳的水与土的多少,讨论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 【点拨提问】 1、2 两组实验对比说明什么? 1、3 两组实验对比说明什么? 1、4 两组实验对比说明什么? 1、5 两组实验对比说明什么? 【总结归纳】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有:①黄土质地疏松②降水集中;人为原因有:①乱垦滥伐②过度放牧③陡坡耕种等。 1、通过视频及课本图片,认识黄土高原的形成过程,理解风成说。 “证据”: 离沙漠越远,黄土颗粒越细。 2、观察黄土塬、黄土墚、黄土峁、黄土川的相关图片,并说明其特点。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塬、墚、峁、川的关系。 黄土塬:顶部平坦开阔,四周被流水强烈切割,是良好的耕作区。黄土墚:长条形脊状,多沟谷的地形区。黄土峁:顶部坡度较缓的圆锥形丘陵。黄土川:下切在黄土区中的河谷 在流水强烈冲刷、切割作用下,黄土层先形成黄土塬,黄土塬进一步发展形成黄土墚,黄土墚再发展演变就形成了黄土峁,进而形成黄土川。 若实验无条件进行可播放视频或动画模拟实验。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第4组: 第5组: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1、2两组实验对比说明坡度越大,水土流失越严重; 1、3两组实验对比说明植被覆盖越好,水土流失越轻; 1、4两组实验对比说明降水强度越大,水土流失越严重; 1、5两组实验对比说明土质疏松的土地,水土流失严重。 通过视频展示及课本资料,帮助学生理解黄土高原形成的过程,并进一步探究四种黄土地貌的形成过程,理解风力堆积与流水侵蚀两种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利用科学实验,模拟探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科研精神。 在试验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能够认真分析实验过程中的变量,理解各种因素对水土流失产生的影响。 总结归纳实验结果,通过综合分析,掌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云因和人为原因。培养其科学探索精神及综合分析各种地理要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