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下生物 12.3人体感知信息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七下生物 12.3人体感知信息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5-15 22:00: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节 人体感知信息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概述眼球的基本结构
概述视觉形成的过程
描述近视的形成和矫正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保护眼睛、关注健康的意识
教学重点:
眼球的基本结构和视觉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
眼球的基本结构和视觉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欣赏图片:美丽的钱家坪中学(通过视觉获取信息)
(2) 讲授新课
1、 眼球的结构
1、师:我们从外界感知的信息有80%来自视觉,视觉是怎样形成的呢?眼是引起视觉的器官,我们先来了解眼的结构。
2、图片展示“眼的结构”,提问:眼的结构组成?
归纳:人的眼是由眼球和一些附属结构构成的,主要部分是眼球。 (过渡: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3、学生阅读教材第102-103页有关内容,找出眼球的各个结构功能,同时注意观察图12-15,提示观察的顺序是从外到内,由前向后。
4、展示眼球结构模型,帮助学生记忆。
5、课件展示“眼球的结构”,完成填图,进一步检验学生掌握情况,并引导学生归纳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6、提问:我们俗语所说的“黑眼珠”和“白眼球”分别应当是眼球的哪部分结构?
(指出虹膜含色素,色素深浅影响虹膜颜色。)
7、进一步探究:瞳孔的变化?学生回答。
8、观察与思考:照相机和眼球的比较
9、随堂练习

二、视觉的形成
1、师:我们了解了人的眼球结构,那么人的视觉是如何形成的呢?根剧眼球的结构,大家思考:眼球是怎样成像的呢?
请学生描述成像的过程,并用课件展示。
2、拓展:解释我们看见的物体都是直立的物像的原因。
3、问题展示:有一个小女孩,眼球的结构完整无损,但是她看不见周围的物体,
想一想,这种眼睛可能是哪部分发生了病变?
(视觉形成的三个条件:眼球完好、视神经完好、大脑视觉中枢正常)
【过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注意用眼卫生,就可能发生各种眼病,例如:近视。】

(三)近视及矫正:
1、近视形成的原因及矫正:
用眼过度,肌肉疲劳,使晶状体变凸,或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外界反射来的光线经晶状体的折射后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面,因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
近视——佩戴凹透镜使物像落在视网膜上
2、拓展:远视形成的原因及矫正
3、比较:近视和远视
4、近视的预防:
①生阅读教材第104—105页,了解怎样预防近视。
②师简要讲述怎样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5、拓展:其他的眼睛疾病
1996年,国家卫生部、教委、团中央、中残联等12个部委联合发出通知,将爱眼日活动列为国家节日之一,并确定每年6月6日为“全国爱眼日”。
爱护眼睛,从现在做起!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对眼与视觉有了较全面的认识,请大家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四)巩固与练习
1、位于眼球最前方的是( )
我们说的黑眼球指的是( )白眼球指的是( )
眼球的结构中具有感光作用的是( ),
含有丰富的血管,对眼球起营养作用的是( )
眼球中具有折射光线作用的结构是( )
A.巩膜 B.视网膜 C.角膜 D.虹膜
E.晶状体 F.脉络膜
2、晴天的中午,你看完电影,走出电影院时,瞳孔会 ,使进入眼球的光线 。
3、矫正近视眼佩戴的镜片是( )。
A、平面镜 B、凹透镜 C、凸透镜 D、凹面镜
4、4、外界物体发射过来的光线,依次经过( )到达视网膜。
A、瞳孔、角膜、晶状体、玻璃体
B、瞳孔、角膜、玻璃体、晶状体
C、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
D、角膜、瞳孔、玻璃体、晶状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