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常见的酸和碱》检测题
一、单选题
1.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不正确的是( )
A.干冰—CO2 B.消石灰—Ca(OH)2
C.纯碱一NaOH D.小苏打一NaHCO3
2.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同种元素的粒子质子数相同,所以含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B.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所以点燃氢气前一定要验纯
C.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所以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D.中和反应能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3.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机化合物一定含有碳元素,所以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化合物
B.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所以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一氧化碳和碳单质都能夺取氧化铜中的氧,它们都具有还原性
D.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以带电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4.为达到预期的目的,下列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顺序可以分离CaCO3、CaCl2的混合物
B.在溶液中加入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硫酸根离子
C.生活中为了降低水的硬度往往采用加热煮沸的方法
D.某同学将pH试纸润湿后,用玻璃棒蘸取食用白醋滴在试纸上,测定其pH
5.某溶液的pH=14,关于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pH表示的是溶液的酸碱性 B.它的碱性比pH=12的溶液强
C.可用pH试纸测定它的pH值 D.该溶液不可能是氯化钠溶液
6.下列选项中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一致的是( )
A.二氧化碳 冰 CO2 B.氢氧化钙 熟石灰 Ca(OH)2
C.氧化钙 石灰石 CaO D.氢氧化钠 烧碱 Na2O
7.正确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过滤 B.测溶液的酸碱度
C.蒸发结晶 D.稀释浓硫酸
8.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把氢氧化镁加入到无色的酚酞试液中,无色酚酞不变色
B.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的瓶盖,瓶口会有白烟出现
C.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最后得到浅绿色溶液
D.向硝酸铜溶液中加入铁钉,银白色固体表面有紫红色物质析出,放热、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9.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活中可通过煮沸来降低水的硬度 B.天然水经过滤后,得到的水是纯净物
C.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凡是有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10.实验室中装有浓硫酸的试剂瓶应该贴有的图标是
A. B. C. D.
11.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C.石蕊试液遇氨气变红色
D.升高饱和石灰水的温度,溶液会变浑浊
12.下列溶液中,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的是( )
A.澄清石灰水 B.烧碱溶液 C.氨水 D.氯化钠溶液
13.某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溶液呈碱性 B.用pH试纸测其溶液酸碱度,pH<7
C.该溶液可能是碱溶液 D.向该溶液中滴加盐酸,溶液的pH变小
14.当我们被蚊虫叮咬后,蚊虫能在人的皮肤内分泌蚁酸(具有酸的性质),从而使皮肤肿痛.要减轻痛痒,应在叮咬处涂抹下列物质中的( )
A.食醋 B.氢氧化钠溶液 C.食盐水 D.牙膏或肥皂水
二、实验题
15.如图是初中化学教材中的一些实验,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①的实验现象为_____;
(2)实验②中薄铜片上的乒乓球碎片先燃烧,滤纸碎片后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
(3)实验③在白色点滴板上进行实验的优点有_____。(答一条)
三、推断题
16.下列物质A—H,X、Y、Z时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B常温下时无色液态,它们的组成元素相同。X、Y是两种氧化物,而且X是黑色固体,Y是常用的食品干燥剂,z是红色固体,G是一种蓝色难溶固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G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X其____________作用;
(3)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归纳是学习的重要方法,小红归纳硫酸的五条化学性质。(如图所示,连线表示相互反应)。
(1)反应①中要有明显现象该指示剂是_____;
(2)图中A所代表的物质类别是_____;
(3)图中只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有_____(填序号);
(4)反应②使用铁的方程式_____;
(5)任举一例⑤的方程式_____;
(6)性质③决定了硫酸可以用于除锈,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18.已知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是胃酸的主要成分,B、C组成元素相同,D是铁锈的主要成分。它们的相互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问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
(1)A和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2)C物质的用途(写出一种即可)_____。
(3)A转化为B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四、计算题
19.现有含HCl和的混合溶液67.5g,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加入NaOH溶液质量为ag时,溶液中的溶质有______。
(2)求混合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
(3)若欲计算出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其他实验数据。
20.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配制了100克氢氧化钠溶液,取其中20克置于烧杯中,将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慢慢滴入烧杯中,以测定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并使用数字传感仪测得溶液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甲所示。
(1)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时,除了烧杯、天平和玻璃棒等仪器外,还需要图乙中的______(填字母)仪器。
(2)反应进行到A点时,溶液中的pH______7(选填“>”“<”或“=”)。
(3)兴趣小组所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
(4)反应进行到B点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
21.甲、乙两个化学研究小组的同学对生活中的一些金属材料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Ι.甲组同学收集了一些废铜屑。他们欲用这些废铜屑制取硫酸铜,设计了如下两个方案:
从绿色化学的观点出发,上述两个方案中,你认为比较合理的是_____方案(填“1”或“2”)。
Ⅱ.乙组同学还利用单质铜制取氢氧化铜。设计方案如图1:
(1)铜加热转化为氧化铜的化学反应,属于_____反应类型(填“化合”、“分解”、“置换”之一)。
(2)取一定量的氧化铜放入盛有一定量稀硫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向烧杯中逐滴加入 10%的NaOH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所滴入NaOH溶液质量的关系曲线如图2所示。
① 滴入上述NaOH溶液至 B 点时,溶液中溶质是_____。
② 当滴入上述NaOH溶液至 A 点时,试通过计算,所得氢氧化铜沉淀的质量_____。(计算结果精确至 0.1g)
参考答案
1.C 2.B 3.C 4.D 5.A 6.B 7.C 8.A 9.A 10.A 11.D 12.D 13.B 14.D
15.蜡烛由下到上依次熄灭 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节约药品;便于对比衬托;便于观察颜色变化等
16.Cu(OH)2; 催化 CaO+H2O=Ca(OH)2。
17.石蕊试液 碱 ③④ Fe+H2SO4==FeSO4+H2↑ H2SO4+BaCl2==BaSO4↓+2HCl Fe2O3+3H2SO4==Fe2(SO4)3+3H2O
18.Fe2O3+6HCl=2FeCl3+3H2O 可以做燃料(或冶炼金属) CaCO3+2HCl=CaCl2+H2O+CO2↑
19.NaCl、NaOH 20%。 不需要
20.AC > 16% 11.7%
21.1 化合 Na2SO4、NaOH 9.8g
答案第1页,总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