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课件(共4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课件(共4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5-16 23:12: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3张PPT)
唐装
唐人街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唐装 唐人街 唐诗
……
思考:
“这个充满朝气的、开放的、伟大的朝代”,是中国历史上的哪一个时代?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自主学习
1、 了解并掌握唐朝建立的基本情况?
2、“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3、 武则天统治的基本史实?
4、 什么是“开元之治”?是哪一位皇帝在位时期?
5、 什么是“开元盛世”?
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2.
1. 唐朝的建立
时 间: 618年
建立者:李渊
都 城:长安
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
改年号为“贞观”
李世民就是唐太宗
唐太宗李世民
(626—649年在位 )
李世民杀死太子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成为太子并掌握实权,后高祖内禅,传位于李世民,即唐太宗。
唐高祖窦皇后四子表
长子 李建成 太子
次子 李世民 秦王
三子 李玄霸 早夭
四子 李元吉 齐王
贞观之治
什么是“贞观之治”?
唐太宗(李世民)统治的贞观年间(627—649年),政治比较清明,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发展较快,国力强盛,百姓生活有所改善,史称“贞观之治”。
材料一:(贞观初期,洛阳以东直至沿海)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
──《贞观政要·纳谏》
?
材料二:(经过唐太宗一段统治后)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
?
──《资治通鉴》
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1.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2.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生六部制和科举制,制定法律,减省刑
法,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3.经济上:减轻人民的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4.军事上: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房玄龄
杜如晦
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魏征、李靖
魏征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唐太宗
唐太宗曾向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他还常引用古人的话:“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问:为什么唐太宗把君主和百姓的关系比喻成舟与水的关系?
说明唐太宗已经通过隋朝灭亡的教训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所以励精图治,善于纳谏用人,轻徭薄赋,终于开创了封建社会的盛世局面“贞观之治”
二、女皇帝武则天
1、执政过程。
2、在位措施。
3、如何评价她。
1、执政过程
本是( )的皇后,逐渐掌握实权,晚年称帝,改国号为( )。
唐高宗

2、在位措施及作用。
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 )、( )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农业生产
选拔贤才
3、如何评价。
我国历史上( )的女皇帝。她在位期间,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唯一
武则天统治的基本史实
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统治时期,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和武举,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局面出现奠定了基础。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武则天的治国措施有哪些?
政治上:1、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2、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 不拘一格的选拔人才,扩大 了统治基础。
经济上: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对武则天的评价
材料一为“武则天确实是个治国之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毛泽东”
材料二: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病逝了。她的墓碑,通高7.53米,宽2.1米,厚1.49米,但碑中不见唐代所刻一字。武则天为什么在自己的墓碑上不刻一字?历代学者为此争执不休,众说纷纭。
(1)综合所学知识分析,武则天有哪些功绩让毛泽东赞誉她?
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破格重用有才能的人
使唐朝的国力不断增强
(2)材料二中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留下的“无字碑”。对于她为何不在自己的墓碑上刻写碑文,历代学者争执不休,众说纷纭。其中,有一种说法认为她立无字之碑,意思是自己的千秋功罪,让后人评说。请你结合所学知识,用一句话评价她对唐朝的贡献。
她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这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对武则天的评价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她在位期间唐朝经济发展,国力不断上升。“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但武则天也有不少消极行为。他崇佛教,建寺院,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在打击政敌的过程中也不免滥杀无辜。
——功大于过
评价历史人物的一般方法与标准:

一分为二


标准:看其是否有利于经济的
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唐太宗和武则天注重发展生产,促进
了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是值得肯定的。

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狼,
远行不劳吉日出。
人口增长,国力鼎盛
仓库充实,经济繁荣
安居乐业,社会安定
忆 昔 杜甫
“玄宗少历民间,身经迍难,故即位之初,知人疾苦,躬勤庶政。”
这个人是谁?结合材料猜想一下,他上台后会怎么做?
唐玄宗李隆基(685-762),712-756年在位。前期年号“开元”。
三、开元盛世
什么是开元盛世?
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开元盛世(开元之治)的措施:(唐玄宗)
①整顿吏治,裁减官员
②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③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想一想这个时期的唐玄宗和
唐太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思维拓展
想一想,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在治国方面有哪些共同点?唐朝兴盛的原因是什么?给我们留下什么样的启示?
共同点:
改革内政、重用人才;重视发展生产;完善科举制度等……
原因:
国家统一;统治者励精图治;善于用人;重视农业生产,发展经济等……
启示:
1)重视维护国家统一;2)重视农业生产,发展经济;
3)要善于用人等……
课堂小结
唐高祖
(李渊)
唐太宗
(李世民)
女皇
武则天
建立唐朝
贞观之治
政启开元,
治宏贞观
唐玄宗
(李隆基)
开元盛世
1.唐朝建立于:

A.618年 B.626年 C.581年 D.589年

2.历史上把唐太宗统治时期称为:

A.贞观之治 B.开元盛世
C.开皇之治 D.光武中兴
课堂练习
3.贞观初年,太宗常常告诫臣下不可浪费民力。他主张
A.统一铸造五铢钱
B.轻徭薄赋
C.废除丞相
D.闭关锁国
[参考答案] B
4.小明将参加学校组织的“话说唐太宗政绩”的知识擂台赛,他准备的下列史实中不正确的是
A.任用魏征等贤臣
B.重视人才的培养
C.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D.创立科举制度
[参考答案]D
5.殿试第一称“状元”,号称“大魁天下”,是科举考试中的最高荣誉。殿试制度的创立者是( )
A.隋炀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6.(2016?株洲石峰区月考)唐代诗人杜甫在《忆昔》诗中写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该诗称颂的“封建盛世”是( )
A.文景之治 B.开皇之治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C
D
当堂检测
7.通过秦末和隋末农民战争可以看出农民起义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  )
A.实现了改朝换代 B.改变了封建社会阶级力量对比
C.迫使统治阶级调整统治政策 D.消灭了大批地主阶级
8.我们今天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   )
A.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她临朝处政,开创殿试
C.她重用人才,奖励农业生产????
D.她在“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之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C
D
9.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孟宪实,在《百家讲坛》作了“太宗继位”“魏征进谏”“以民为本”等系列讲座。由此推知他所讲的主题是(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10.房玄龄富于谋略,杜如晦善断大事,唐太宗重用他们做宰相,这表明唐太宗( )
A.重视发展生产 B.推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C.注重任用贤才 D.提倡节俭
C
C
11.思想决定行为,下列观念中决定了唐太宗注意减轻人民负担的是( )
A.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B.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
C. “官在得人,不在员多"
D.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12.“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唐太宗这样认识,是因为( )
A. 感受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
B. 魏征的直言敢谏
C. 受到“三省六部”的牵制
D. 《唐律疏议》等法令的威慑作用
A
A
13.下列有关“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的叙述中,不合适的是 (  )
A、合并州县  
B、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役,减轻人民负担
C、唐太宗善于用人,重视纳谏 
D、农民占有一定土地,赋税负担减轻
14.基本上肯定武则天的统治,主要是因为:( )
A.她是我国历史惟一女皇帝
B.她替多病的高宗处理朝政
C.她能重用一些有才能的人
D.她统治期间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D
A
15.“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基于此,唐太宗采取的措施( )①虚心纳谏  ②减少老百姓服役天数  ③节用戒奢 ④招贤用能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6.猜一个历史谜语:持久和平(打一古地名)。下列王朝中,定都此地的是( )①秦朝 ②西汉 ③西晋 ④东汉 ⑤隋朝 ⑥唐朝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⑤⑥
D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