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诗词鉴赏备考复习之课后检测
一、沙场试锋
(一)济南市2018年中考题 陇头送征客
南朝·周弘正
朝霜侵汉草,流沙度陇飞。
一闻流水曲①,行住②两沾衣。
【注释】①流水曲:出自《列子·汤问》中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主要讲述了他们之间的知己情谊。
②行住:指征客与诗人自己。
赏析“行住两沾衣”中“沾”字的妙处。(4分)
(二) 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
宋·辛弃疾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赏析“儿童偷把长竿”中“偷”字的妙处。(4分)
(三) 题鹤林寺
唐·李涉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注释】李涉,中唐诗人,宪宗时,曾任太子通事舍人。不久,贬为峡州(今湖北宜昌)司仓参军,在峡中蹭蹬十年,遇赦放还,复归洛阳,隐于少室。
诗的末句“偷得浮生半日闲”,有的版本作“又得浮生半日闲”,你认为用“偷”字好还是用“又”字好,为什么?(4分)
二、一鼓作气
(一)济南市2016年在中考题 夏意
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从本诗第二句中找出你最欣赏的一个字,并作赏析。
(二)济南市2015年中考题 春思
唐·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赏析“春日偏能惹恨长”中“惹”字的妙处。
参考答案
一、沙场试锋
(一)【答案示例】 “沾”是浸湿的意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与好友分别时泪湿衣襟的情景,表现了诗人送别好友时的不舍之情。
(二)【答案示例】“偷”就是“偷走”的意思,(1分)这个字极有趣味,使人仿佛看到了一群馋嘴的儿童,正手握长长的竹竿,一边扑打着梨枣一边东张西望随时准备拔腿逃跑,(1分)形象地写出了孩子们的顽皮、天真、可爱,(1分)也表达了诗人对孩子们的喜爱之情。(1分)
(三)【答案示例】用“偷”字更好。(1分)“又得浮生半日闲”只是客观的表达了又一次得到闲适之意,与首句“终日昏昏醉梦间”的心境不符,(1分)“偷”字则更具主观色彩,更能表现出诗人于“竹院逢僧话”后领悟到了要从容乐观地对待失意人生的积极态度。(2分)
二、一鼓作气
(一)【答案示例】我认为第二句中的“透”字用得好。“透”是穿透的意思。榴花盛开红红如火,却无刺目之感,给人一种润润、娇娇的感觉,意境十足,令人赏心悦目。
(二)【答案示例】
示例一:“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将春日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抱怨春日把恨引长,产生度日如年之感,表达了诗人与日俱增的愁绪以及无法排遣的苦闷。(修辞手法占1分,表达作用占2分。意思对即可)
示例二:“惹”是招引(或:引起)的意思,诗人抱怨舂日把恨引长,产生度日如年之感。妙用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与日俱增的愁绪以及无法排遣的苦闷。(“惹”字的意义占1分,“惹”字的表达作用占2分,意思对即可)
3
(共24张PPT)
诗词鉴赏之炼字专题
青山一道同风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1
学会理解和归纳诗歌的
内容和情感;
2
掌握品味诗歌
富有表现力词语的方法。
1.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唐·贾岛)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唐·王湾)
3.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
4.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宋祁)
内容意境的
悠远唯美
思想感情
的
深邃真挚
手法运用的
精当巧妙
遣词造句的
生动新奇
但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
敲
生
绿
闹
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
海日生残夜
炼字
初中生诵读古诗词,能“领悟作品的内涵,
评价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
体验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
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语文课程标准》
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古人写诗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之妙,
试简要分析“山随平野尽”中“随”字的表达效果。
古人写诗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之妙,
试简要分析“山随平野尽”中“随”字的表达效果。
“随”是意思是随着。“随”字化静为动(或“以静写动”),写出群山随着平原的出现而不复见,形象地描绘了渡过荆门后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
字
句
法
境
情
字面义
内涵义
情感义
?
题目
注释
关键词句
意象
知人论世
题
意
关
注
人
“沾”是浸湿的意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和好友分别时泪湿衣襟的情景,表现了诗人送别好友时的不舍之情。
字
句
情
法
境
本题4分,“沾”的意义占2分,表达作用占2分。意思对即可
赏析“行住两沾衣”中“沾”字的妙处。(4分)
济南2018年中考题
①就字论字,脱离诗歌本身简单地解释词语;
② 缺少对该字效果的阐述,遗漏要点。
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
宋·辛弃疾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赏析“儿童偷把长竿”中“偷”字的妙处。(4分)
题鹤林寺
唐·李涉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注释】李涉,中唐诗人,宪宗时,曾任太子通事舍人。不久,贬为峡州(今湖北宜昌)司仓参军,在峡中蹭蹬十年,遇赦放还,复归洛阳,隐于少室。
诗的末句“偷得浮生半日闲”,有的版本作“又得浮生半日闲”,
你认为用“偷”字好还是用“又”字好,为什么?(4分)
(一)《清平乐》【答案示例】
“偷”就是“偷走”的意思,(1分)这个字极有趣味,使人仿佛看到了一群馋嘴的儿童,正手握长长的竹竿,一边扑打着梨枣一边东张西望随时准备拔腿逃跑,(1分)形象地写出了孩子们的顽皮、天真、可爱,(1分)也表达了诗人对孩子们的喜爱之情。(1分)
(二)《题鹤林寺》【答案示例】
用“偷”字更好。(1分)“又得浮生半日闲”只是客观的表达了又一次得到闲适之意,与首句“终日昏昏醉梦间”的心境不符,(1分)“偷”字则更具主观色彩,更能表现出诗人于“竹院逢僧话”后领悟到了要从容乐观地对待失意人生的积极态度。(2分)
赏析某字的妙处。
或某字历来为人称道,
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这个词与另一个词
比较哪个更好?
为什么?
你最欣赏诗中哪个字?
请赏析。
常考题型
2015 2016 2018
夏意
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济南2016年中考改编题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