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末过关检测(三)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选对的得4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显示各向异性的物体必定是晶体
B.不显示各向异性的物体必定是非晶体
C.具有确定熔点的物体必定是晶体
D.不具有确定熔点的物体必定是非晶体
解析:选B.非晶体和多晶体都显示各向同性,所以A对、B错;晶体不论是单晶体还是多晶体都具有确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所以C、D都对.
2.在完全失重状态下的宇宙飞船中,液体表面的形状将是( )
A.椭球形表面 B.球形表面
C.和容器形状有关 D.不能确定
解析:选B.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效果是使液体表面具有收缩到最小表面积的趋势.在体积相等的各种形状的物体中,球形物体的表面积最小.在地球上,液滴因所受重力的影响不能忽略而呈扁平形状,表面近似于椭球形.若在完全失重状态下的宇宙飞船中,无论液体多大,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都将呈球形.故正确选项为B项.
3.某球形固体物质,其各向导热性能相同,则该物体( )
A.一定是非晶体
B.可能具有确定的熔点
C.一定是单晶体,因为它有规则的几何外形
D.一定不是单晶体,因为它具有各向同性的物理性质
解析:选B.导热性能各向同性的物体可能是非晶体也可能是晶体,因此A选项错误;多晶体具有确定的熔点,因此B选项正确;物体的外形是否规则不是判断是否是单晶体的依据,应该说,单晶体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是“天生”的,而多晶体和非晶体也可以有规则的几何外形,当然,这只能是“后天”人为加工的,因此C选项错误;某一种物理性质各向同性并不能说明球形固体一定是各向同性,它也可能是具有各向异性,故D选项错误.
4.节能减排是今年政府的重要工作,现代建筑出现了一种新设计:在墙面的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小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入一种非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下列四个图像中,表示球内材料的熔化图像的是 ( )
解析:选C.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在熔化过程中当温度达到熔点后,不断吸热,但温度却保持在熔点温度,直到晶体全部熔化;而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先变软,然后熔化,在此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
5.关于半导体的导电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半导体的导电性不会因外界条件的变化而改变
B.在极低的温度下,纯净的半导体仍能很好地导电
C.在有光照射时,有的半导体可以导电
D.掺入一定杂质后,半导体的导电性能一定会变差
解析:选C.半导体的导电特性对外界条件非常敏感,故A错;在极低温度下,纯净的半导体不导电,故B错;掺入杂质会极大地改变半导体的导电性,使之接近导体,故D错;在有光照射,且温度不太低时,半导体导电,故C对.
6.玻璃烧杯中盛有少许水银,在太空轨道上运行的宇宙飞船内,水银在烧杯中呈现的形状是( )
解析:选D.因为水银不浸润玻璃,所以在完全失重的情况下,水银的形状只由表面张力决定.因为在表面张力作用下水银的表面要收缩至最小,所以最终水银呈球形.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是正确的,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7.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从宏观到微观不断深入的过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液体的分子势能与体积有关
B.晶体的物理性质都是各向异性的
C.温度升高,每个分子的动能都增大
D.露珠呈球状是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
解析:选AD.分子势能与分子间距有关,选项A正确;晶体分子分为单晶体和多晶体,单晶体的某个性质具有各向异性,而多晶体具有各向同性,选项B错误;温度升高,分子平均动能增大,但每个分子的动能不一定增大,选项C错误;露珠呈球状就是因为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选项D正确.
8.关于液体的表面张力,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表面张力是液体各部分的相互作用
B.液体表面层分子分布比液体内部稀疏,分子间相互作用表现为引力
C.表面张力的方向总是垂直液面,指向液体内部的
D.表面张力的方向总是沿液面分布的
解析:选BD.表面张力是液体表面之间的相互吸引力,而不是液体内部各部分之间的作用,所以选项A错误.从分子层面解释,选项B是正确的.表面张力方向总是沿液面分布的,如果液面是平面,表面张力就在平面上;如果液面是曲面,表面张力就在液面切面上,选项C错误,D正确.
9.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安德列·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他们通过透明胶带对石墨进行反复的粘贴与撕开使得石墨片的厚度逐渐减小,最终寻找到了厚度只有0.34 nm的石墨烯.石墨烯是碳的二维结构.如图所示为石墨、石墨烯的微观结构,根据以上信息和已学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石墨是晶体,石墨烯是非晶体
B.石墨是单质,石墨烯是化合物
C.石墨、石墨烯与金刚石都是晶体
D.他们是通过物理变化的方法获得石墨烯的
解析:选CD.石墨、石墨烯与金刚石都有规则的分子排列,都是晶体.从题目给出的物理情景看,石墨烯是用物理方法获得的.C、D项正确.
10.关于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体的微观结构与非晶体类似
B.液体的微观结构接近于固体
C.液体的微观结构接近于气体
D.液体变成固体后体积一定减小
解析:选AB.液体分子的排列接近于固体,并且其微观结构与非晶体非常类似,故A、B正确,C错误;液体变成固体后,体积不一定减小,如水结成冰,体积增大,D错误.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共52分.按题目要求作答.解答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或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1.(6分)如图所示,金属框abcd水平放置,ab边能在框架上无摩擦地左右滑动.让金属框布满肥皂膜,那么,ab边将向________滑动,做________运动.
解析:由于ab边能在框架上无摩擦地左右滑动,而肥皂膜的表面张力为ab边提供了向右的拉力,使它向右做变加速运动.
答案:右 变加速
12.(6分)地矿工作者在野外考察时发现了一种矿石,该矿石具有某种规则的外形,当沿某一方向敲击时,比较容易将其一层层剥离,而沿其他方向敲击则不然,你对该矿石可作出怎样的判断?
解析:由于该矿石具有规则外形,且不同方向具有不同的力学性质,即具有各向异性,而各向异性是单晶体独有的性质,故可知该矿石为单晶体.
答案:见解析
13.(6分)(1)实验:将方铅矿石晶体(单晶体)、灵敏电流计、干电池、开关连接成简单的串联电路(如图所示),先让矿石A端和干电池正极相连接,然后把矿石掉个头,B端跟干电池正极相连接,依次连接C端、D端,观察每次通电时电流计的读数.
经过观察发现:方铅矿石各个方向的导电性能__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
(2)如图所示的光敏特性实验中,通过减弱照射在光敏电阻上的光强来改变其阻值.观察欧姆表的示数变化表明,随着光强的减弱,光敏电阻的阻值会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解析:(1)单晶体具有各向异性,故方铅矿晶体各个方向的导电性能不相同.
(2)半导体材料制成的光敏电阻阻值随光照的增强而减小,随光照的减弱而增大.故应填增大.
答案:(1)不相同 (2)增大
14.(8分)如图所示,把橄榄油滴入水和酒精的混合液里,当混合液的密度与橄榄油密度相同时,滴入的橄榄油呈球状悬浮在液体中,为什么?
解析:根据油滴的受力情况和表面层的特点即可解释.滴入混合液中的油滴,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浮力作用.由于油的密度与液体密度相同,使得油滴好像处于失重状态.油滴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收缩液面有使液面尽量减小的趋势.因为在同体积的几何体中,球的表面积最小,所以油滴在表面张力作用下收缩成球状悬浮在混合液内.
答案:见解析
15.(12分)如图所示,把一根金属丝水平地悬挂在灵敏弹簧测力计的下端,然后将盛着液体的容器放在金属丝下面,使金属丝垂直地浸入液体中,这时如果把灵敏弹簧测力计慢慢地向上移动,让金属丝水平的从液体里露出来,就可以看到金属丝和液面之间出现了一层液体的薄膜,同时金属丝本身也被薄膜包围着,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薄膜向下拉引金属丝,而使测力计的弹簧伸长,继续移动测力计,直到金属丝和液面之间的薄膜刚要断开为止.设此时测力计的读数为F,金属丝的重量为mg,求薄膜每一面上平行于金属丝的分界线上的表面张力的大小.
解析:设液体表面张力为F1,由平衡条件
mg+2F1-F=0
解得F1=(F-mg).
答案:(F-mg)
16.(14分)NaCl形成立方点阵晶体,Na+和Cl-交替排列在立方体的角上,如图所示,X射线的测量表明相邻的Na+和Cl-中心间的距离是2.82×10-10 m,钠和氯原子量分别约为23.0和35.5,氯化钠的密度是2.17×103 kg·m-3.请利用这些已知条件推算阿伏伽德罗常量.
解析:假设每个钠离子和每个氯离子都是一个小立方体,钠离子和氯离子中心间距离就是该立方体的边长,由此可知钠离子或氯离子的体积,由氯化钠密度可求出氯化钠的摩尔体积.于是可求出阿伏伽德罗常量.
NA= mol-1
≈6.01×1023 mol-1.
答案:6.01×1023 mol-1
PAGE
5
(共15张PPT)
本章优化总结
第3章 固体、液体与新材料
有规则的几何外形
单晶体物理性质各向异性
晶体
有确定的熔点
无规则的几何外形
多晶体物理性质各向同性
固体
有确定的熔点
无规则的几何外形
非晶体物理性质各向同性
无确定的熔点
表面张力
液体表面的收缩趋势
表面层及特点
固体、液体
表面张力方向
与新材料\液体
作用的效果
附着层及特点
浸润与不浸润成因
毛细现象
现象
现象
毛细现象{成因
应用与防止
知识体系网络构建
宏观把握·理清脉络
认识液晶分子结构特点
性质
液晶
液晶的应用
∫液晶显示器
液晶测温
影响导电性能的因素
与新材构)半导体/D型半导体
固体、液体
n型半导体
极管的单向导电性
纳米技术
纳米材料{纳米材料的奇特效应
纳米材料的广泛应用
新材料(新材料的分类
新材料的优良性能及应用
专题归纳,整合提升
归纳整合·深度升华
(共28张PPT)
C
本章优化总结
,
晶体、非晶体的判断
1.单晶体、多晶体、非晶体的异同
(1)单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单晶体 非晶体
外形 有确定的几何形状 没有确定的几何形状
物理性质 各向异性 各向同性
熔点 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无一定的熔化温度
典型物质 单晶硅、单晶锗 玻璃、蜂蜡、松香
(2)单晶体和多晶体的异同
单晶体 多晶体
结构 整个物体就是一个晶体 由许多细小的晶体(单晶体)杂乱组合而成
外形 有确定的几何形状 没有确定的几何形状
物理性质 各向异性 各向同性
熔点 有一定熔化温度 有一定熔化温度
2.晶体、非晶体的几点注意
(1)利用有无固定熔点判断晶体、非晶体,利用各向同性或各向异性判断出多晶体或单晶体.
(2)从能量转化的观点理解晶体的熔化热和凝固热.
(3)晶体具有各向异性的特性,仅是指某些物理性质,并不是所有物理性质都是各向异性的.例如,立方体铜晶体的弹性是各向异性,但它的导热性和导电性却是各向同性的.
(4)同一物质既可以是晶体,又可以是非晶体,如天然的石英是晶体,熔融过的石英(石英玻璃)是非晶体.
(5)非晶体的结构是不稳定的,在适当条件下要向晶体转化,如把晶体硫加热熔化,并使其温度超过300 ℃,然后倒人冷水中急剧冷却,硫就会变成柔软的非晶体,但经过一段时间后,非晶体的硫又变成晶体了.
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可以根据各向同性或各向异性来鉴别晶体和非晶体
B.一块均匀薄片,沿各个方向对它施加拉力,发现其强度一样,则此薄片一定是非晶体
C.一个固体球,如果沿其各条直径方向的导电性不同,则该球一定是单晶体
D.一块晶体,若其各个方向的导热性相同,则一定是多晶体
[解析] 多晶体和非晶体都显示各向同性,只有单晶体显示各向异性,所以A错,B也错,C对.单晶体具有各向异性的特性,仅是指某些物理性质,并不是所有的物理性质都是各向异性的,换言之,某一物理性质显示各向同性,并不意味着该物质一定不是单晶体,所以D错.
[答案] C
液体表面张力及其作用
1.表面张力是液体表面层各个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吸引力.它是由于表面层内分子之间的引力产生的,表面张力使液体表面具有收缩的趋势.
2.浸润、不浸润现象和液体、固体都有关系,是由附着层的分子分布性质决定的.
3.毛细现象是表面张力、浸润和不浸润共同作用的结果.若液体浸润毛细管管壁,则附着层有扩张的趋势,毛细管中液面上升,反之下降.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鸭子从池塘中出来,羽毛并不湿——毛细现象
B.细玻璃棒尖端放在火焰上烧熔后尖端变成球形——表面张力
C.粉笔能吸干纸上的墨水——浸润现象
D.布做的雨伞,虽然纱线间有空隙,却不漏雨水——毛细现象
[解析] A是不浸润现象,B是表面张力,C是毛细现象,D是不浸润现象.
[答案] B
液 晶
1.定义:液晶是一种特殊的物质状态,介于固态和液态之间.其产生可用图示表示为:
2.物理性质
(1)具有液体的流动性;
(2)具有晶体的光学各向异性;
(3)在某个方向上看其分子排列比较整齐,但从另一个方向看,分子的排列是杂乱无章的.
3.液晶的应用
(1)液晶显示器:用于电子手表,计算器,微电脑等.
(2)利用温度改变时,液晶颜色会发生改变的性质来探测温度.
(3)在电子工业、航空、生物医学等领域应用广泛.
(多选)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棒状分子、碟状分子和平板状分子的物质呈液晶态
B.利用液晶在加上电场时由透明变混浊可制作电子手表、电子计算器的显示元件
C.有一种液晶,随温度的逐渐升高,其颜色按顺序改变,利用这种性质,可用来探测温度
D.利用液晶可检查肿瘤,还可以检查电路中的短路点
[解析] 通常棒状分子、碟状分子和平板状分子的物质容易具有液晶态,但不是任何时候都呈液晶态,故A错.
[答案] BCD
PAGE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