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一、教材分析: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二年级生物教材(上册)的内容。本节课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第一课时“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后的又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主要完成血液循环途径的教学。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在第一节“血液”和第二节“血管”的有关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血液循环途径,以及血液循环对人体内物质运输的重要作用,也是对前两节中重要知识点的运用。血液循环途径这部分内容与后面的知识点,如“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也有着密切联系,因此本节课在整个章节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中心位置,是本章知识结构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这一节知识比较抽象,不好理解和记忆,因此,本节重难点是如何在短时间里使学生理解血液循环的途径和意义。
二、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虽说在初中已经历了半个学期的学习生活,但无论从生理,心理还是智力等方面来说,仍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对人体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由于都不太了解,所以无法解释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因此保持着高度的好奇心。所以,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引导学生分析具体问题,对于一些生理问题正确对待,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三、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观察血液循环视频和血液循环图的动画,能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
2、通过比较血液成分的变化,能区别动脉血与静脉血。
3、能说出血液循环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
通过对血液循环视频和动画的观察和学习,发展学生的识图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认同血液循环对于人体的重要意义。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血液循环的途径和意义。
2.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二)教学难点:
1.了解血液循环途径(体循环和肺循环)。
2.在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3.能够说出血液循环在人体中的重要意义。
五、教学流程
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 学 回 顾 复习心脏四个腔名称、与之相连的血管、血流方向 展示血液循环图:分别指出心脏的四个腔及相连的血管,引导学生回顾之前知识点。 思考并抢答 温故而知新, 复习第一课时的内容,为本节课学习打好基础。
情 境 导 入 结合展示,创设问题情境 展示图片,并设问:亮亮小朋友很疑惑“妈妈,我的头部受伤了,在手上打点滴能治好病吗?”引导学生想到血液循环输送药物。 学生回答,说出血液循环可以输送药物。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 学 目 标 展示“三维”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观察血液循环视频和血液循环图的动画,能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 通过比较血液成分的变化,能区别动脉血与静脉血。 3、能说出血液循环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 通过对血液循环视频和动画的观察和学习,发展学生的识图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目标: 认同血液循环对于人体的重要意义。 学生认读目标 通过具体化、明确化、层次化的目标展示,让各层次的学生明确在课堂上要解决的问题、可以怎样解决、以及应该达到什么程度。 ?
自 主 感 知 探 究 演 布置任务:展示2个自学问题,让学生找出体循环和肺循环与血液循环的关系,并学会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 展示问题:(1)血液循环分为哪两个部分? (2)什么是动脉血?什么是静脉血? 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找到问题的答案并展示。 小组讨论,并展示问题的答案: 体循环+肺循环 =血液循环 动脉血:含氧丰富、二氧化碳少、颜色鲜红的血。 静脉血:含氧少,二氧化碳多,颜色暗红的血。 ?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
互 助 交 流 研 讨 赏 析 展示问题: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观看视频,并找答案? 抄录教学课件中的4个问题的关键词,然后观察“心脏与血液循环的视频”,找到问题的答案。让学生先从整体上了解血液循环的大致过程。问题如下: 1.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起点和终点各是什么部位? 2.体循环和肺循环通过什么结构取得联系? 3.在体循环和肺循环中,血液发生变化的部位各在哪里? 4.写出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 结合视频,找出抄录问题的答案,并回答。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 体循环: 起点:左心室 终点:右心房 动脉血转静脉血 肺循环: 起点:右心室 终点:左心房 静脉血转动脉血 二者通过心脏起的联系,血液发生变化的部位是在毛细血管。 血液循环的途径随后和学生一起写出来。 让学生能从整体上对血液循环有个感性、动态的认识。三次导入,明确阶段任务。 ? ?
深 入 学 习 得 出 结 论 再次通过幻灯片中动画的播放,让学生验证上面问题的答案,并更深入的了解体循环和肺循环 展示上图的动画,让学生再次很清晰的看到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 得出结论: 体循环: 起点:左心室 终点:右心房 动脉血转静脉血 肺循环: 起点:右心室 终点:左心房 静脉血转动脉血 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愿望,从而完成了质疑——猜测——解疑的学习过程。
思 维 拓 展 展示一个和血液有关的生活问题,让学生讨论解答 展示问题: 某人脚背发炎,医生在他的臀部肌肉处注射消炎药物,此药运至足部的途径是什么?(请用图表示) 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合作,讨论药物运至足部的途径。 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归 纳 总 结 总结本节知识点 引导学生总结收获。 ? ? 学生结合幻灯片的提示来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 利用图解的形式总结本节知识点,让学生在整体上形成知识框架,更好的掌握重点内容。
拓 展 练 习 辅 导 本节相关练习题 利用幻灯片中的题目巩固练习知识点。 ? 利用练习题来检测自我。 ? 巩固落实知识点。形式多样,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需要。
六、课堂小结
1.体循环+肺循环=血液循环
2.血液循环:
左心室 主动脉 全身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 上下腔静脉
左心房 肺静脉 肺部毛细血管 肺动脉 右心室 右心房
批注:蓝色为体循环,黑色为肺循环。
板书设计
巩固练习
1.右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小鱼尾鳍内部分血管的分枝情况,箭头代表血流方向,请根据图回答:
(1)图中A代表的血管是 。
(2)图中B代表的血管是 。
判断的依据是 。
(3)图中C代表的血管是 。
2.与心房相连的血管是( )
A.动脉 B.静脉 C.动脉血 D.毛细血管
3.与右心房相通的血管是( )
A.上、下腔静脉 B.肺静脉
C.主动脉 D.肺动脉
4.下列血管中流动着动脉血的血管是( )
A.上、下腔静脉 B.肺静脉
C.主动脉 D.肺动脉
5.左右心室射出的血( )
A.都是动脉血 B.都是静脉血
C.依次是静脉血和动脉血 D.依次是动脉血和静脉血
6.血液通过肺循环后,血液的变化是( )
A.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B.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C.养料增多,废物减少 D.养料减少,废物增多
7.血液在体循环和肺循环中流动的共同规律是( )
A、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
B、心室→静脉→毛细血管→动脉→心房
C、心房→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室外
D、心房→静脉→毛细血管→动脉→心房
8.下列结构中,氧含量最多的是( )
A、肺动脉 B、肺部毛细血管 C、肺静脉 D、肺泡
9.肌肉注射某种药物,若作跟踪检查,则最先发现这种药物的是在心脏的( )
A、左心房 B、左心室 C、右心房 D、右心室
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体循环+肺循环=血液循环 2.体循环:起点:左心室 终点:右心房
肺循环:起点:右心室 终点:左心房
左心室 主动脉 全身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 上下腔静脉
左心房 肺静脉 肺部毛细血管 肺动脉 右心室 右心房
A
B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