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诗词阅读冲刺提分——之分类通关指导 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古诗词阅读冲刺提分——之分类通关指导 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83.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5-16 22:26: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考古诗词阅读冲刺提分
——之分类通关指导

一、古代诗歌的分类之体裁

一、古体诗
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
这个概念和通常说的“古代诗歌”不同,是专用名词,和唐代形成的近体诗相对存在。
广义的古体诗指唐代以前各种诗歌体裁,这包括《诗经》《楚辞》《汉乐府》中的诗及“三曹”、陶渊明的诗歌等,还包括唐及唐代以后文人仿古的诗作,比如李白写的《古风五十九首》,比如诗人们借乐府旧题所写的诗歌,这些都是古体诗,也就是说,诗题中凡出现“歌”“行”“吟”“引”“弄”“操”“曲”等字样的都该属于古体诗,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的《琵琶行》等;狭义的古体诗,仅指五言古诗和七言古诗。
古体诗的特点是:每篇句数不限,每句字数不限,可押韵也可不押韵,押韵也可换韵,句与句间没有平仄对应和用词对仗的要求。一句话,古体诗格律上比较自由,同近体诗在格律上有极严格的要求不同。有的古体诗句数、字数和律诗相同,但用韵、平仄和对仗都不同于律诗的要求,所以仍是古诗。
二、近体诗
近体诗也叫今体诗,是相对于古体诗而言的格律诗。近体诗在唐代初年正式形成(“近”和“今”都是就唐代而言的)。
它包括绝句、律诗、排律。绝句共四句,每句五字的叫五绝,每句七字的叫七绝,二四句押韵,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没有对仗要求。
律诗共八句,每句五字的叫五律,每句七字的叫七律,偶数句押韵,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
排律十句以上,像律诗一样,除首尾两联外,中间各联都对仗,押韵也和律诗一样。
近体诗用字还要讲究平仄,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说法。
归纳起来,近体诗的特点有四个:①句数固定;②押韵固定;③讲究平仄;④讲究对仗。这四点也是近体诗与古体诗的主要区别。
三、词
词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起源于南唐之际,大盛于宋,以后作者则代不乏人。它原本是配合燕乐(兴起于隋唐,由汉族音乐、少数民族音乐与外来音乐融合而成,随着金元北曲的盛行而衰亡。燕,同“宴”,因常用于宴会,故名)曲调的歌辞,在发展过程中渐与音乐分离,成为纯粹的文学式样。
因为配合歌唱,所以最初称曲、曲子词,又因长短不一,所以又称为“长短句”,又因为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别体,所以称“诗余”。
词根据长短的不同及乐调的变化,一般来说分为三类: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也叫慢词,91个字以上。最短的小令只有14个字,最长的长调有200个字以上,可见字数差别是很大的。
词须有词牌。词牌,最初是特定的词乐曲调的名称,后来成为特定的词体格式的标目。某些词牌的命名,与创始之作的内容有关联,但后人倚声或依谱继作,则不一定受此限制,可以赋词牌本意,也可以撇开词牌本意自由发挥。
词的词牌和标题是有着严格区别的,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体现,词牌是一首词的曲调名称。词必须有词牌,但不一定有标题。
宋词有婉约与豪放两个主要流派。
婉约派 (?http:?/??/?www.haosou.com?/?s?q=%E5%A9%89%E7%BA%A6%E6%B4%BE&ie=utf-8&src=wenda_link" \t "_blank?):代表人物李清照 、柳永、晏殊、李煜
优点:1.婉约派的词大多描绘当时人们的生活情节,反映其对生活的各种态度。
2.婉约派的词大多富含浓烈的感彩,其文藻 (?http:?/??/?www.haosou.com?/?s?q=%E6%96%87%E8%97%BB&ie=utf-8&src=wenda_link" \t "_blank?)唯美,给人以心灵的极大享受。
缺点:1.宋词 (?http:?/??/?www.haosou.com?/?s?q=%E5%AE%8B%E8%AF%8D&ie=utf-8&src=wenda_link" \t "_blank?)顾名思义在宋代,但是当时国家饱受风霜,婉约派的诗词大多对战事描绘较少。
2.婉约派的词虽然美,但豪气不足,给人的整体感觉太过悲凉。
代表作: 《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 (?http:?/??/?baike.haosou.com?/?doc?/?6729837.html" \t "_blank?),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 (?http:?/??/?baike.haosou.com?/?doc?/?6306169.html" \t "_blank?)?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一剪梅》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http:?/??/?baike.haosou.com?/?doc?/?2571870.html" \t "_blank?)。
花自飘零水自流 (?http:?/??/?baike.haosou.com?/?doc?/?5415180.html" \t "_blank?),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http:?/??/?baike.haosou.com?/?doc?/?5668995.html" \t "_blank?),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豪放派: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
优点:1.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语词宏博,用典较多。
2.它不仅描写花间、月下、男欢、女爱。而且更喜摄取军情国事那样的重大题材入词,使词能象诗文一样地反映生活,所谓“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入”。它境界宏大,气势恢弘、不拘格律、汪洋恣意、崇尚直率,而不以主含蓄婉曲为能事。
缺点:不拘守 (?http:?/??/?www.haosou.com?/?s?q=%E6%8B%98%E5%AE%88&ie=utf-8&src=wenda_link" \t "_blank?)音律,然而有时失之平直,甚至涉于狂怪叫嚣。
代表作: 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 (?http:?/??/?baike.baidu.com?/?view?/?1994358.htm" \t "_blank?)?,千骑 (?http:?/??/?baike.baidu.com?/?view?/?1246732.htm" \t "_blank?)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辛弃疾《破阵子》 破阵子 (?http:?/??/?baike.baidu.com?/?view?/?74275.htm" \t "_blank?)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http:?/??/?baike.baidu.com?/?view?/?465473.htm" \t "_blank?)
醉里挑灯看剑 (?http:?/??/?baike.baidu.com?/?view?/?1953023.htm" \t "_blank?), 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四、曲
曲原是音乐名称,与词有密切关系。一般说的“曲”是指与唐诗、宋词并称的“元曲”。它包括散曲(可唱的短句)和剧曲(又称杂剧——用于表演的剧本)两部分。我们这里介绍的是散曲,是广义上的一种诗歌。
从形式上看,散曲和词很相近,不过在语言上,词要典雅含蓄,而散曲要通俗活泼;在格律上,词要求得严格,而散曲就更自由些。
散曲是清唱曲,它又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小令又叫叶儿,体制短小,通常只是一支独立的曲子,套数则由多支曲子组成,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曲牌名,而且要求始终用一个韵。
曲牌和词牌一样,是曲的音乐谱式,不同的曲牌在字数、平仄、押韵上往往不同。散曲的曲牌也有各式各样的名称,如《叨叨令》《刮地风》《喜春来》《山坡羊》《红绣鞋》之类,这些名称多很俚俗,这也说明散曲比词更接近民歌。


【小马过河】
渭川田家
王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从体裁上说,这是一首 诗。
答案:古诗


赤壁
杜庠
水军东下本雄图,千里长江隘舳舻。
诸葛心中空有汉,曹瞒眼里已无吴。
兵销炬影东风猛,梦断箫声夜月孤。
过此不堪回首处,荒矶鸥鸟满烟芜。
★对联在语言形式上的最大特点是 ,律诗中的 联和 联也具有这样的特点。
答案:对仗 颔联和颈联
阮郎归 初夏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
碧纱窗下洗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
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词”这种体裁的别称是 。
答案:长短句(诗余、曲子词)
例1
西江月 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
张孝祥①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
波神②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
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③岳阳楼上。
【注】①张孝祥:南宋初词人。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作者与友人信中提到:“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 ②波神:水神。
③准拟:准定。
★这首词的风格与宋代哪两位词人比较接近?这种风格的词人属于哪一流派?(3分)

答案:苏轼 辛弃疾 豪放派
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http:?/??/?www.baike.com?/?sowiki?/?%E8%BF%A2%E8%BF%A2%E6%9A%97%E5%BA%A6?prd=content_doc_search" \o "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这首词的风格与宋代哪两位词人比较接近?这种风格的词人属于哪一流派?(3分)

答案:李清照 晏殊 婉约派



















二、古代诗歌的分类之题材










第一课时 山水田园诗
一、认识山水田园诗
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中国山水田园诗渊源流长,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谢灵运、陶渊明、孟浩然、王维、范成大、杨万里等,李白、杜甫、欧阳修、苏轼等也有大量描写山水的佳作。
(山水田园诗是指以自然界的山水景物、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为表现内容的诗歌。)
二、常见意象与意境
什么是意象?意象有什么作用?
意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诗人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例如:《床前明月光》中的月亮便是意象,是李白用来寄托对家乡思念的客观物象。
意象的欣赏,指的是我们在阅读与理解诗歌作品时,首先抓住诗人选进诗歌中的意象,由意象特点到所包蕴的思想情感,进行准确的分析,这样我们就不难分析和把握住作者的思想观点、价值取向和整首诗歌的思想内容.
① 意象:炊烟、桑麻、桑榆、桃李、麦苗、豆苗、菊花、鸡、犬、禽雀、眠蚕
(表现对闲适恬淡的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及悠闲自在、轻松愉悦的心情)
意境特点: 清新优美、宁静和谐、富有生活气息。
②意象:野径、古木、荆扉、柴门、空林、空山、鸾鹤、孤云、禅房、古寺、暮钟
五柳、接舆、伯夷、叔齐 、林叟、幽人、樵夫、寺僧、道人、
(表达希望归隐山林、超然世外、宁静淡泊或自甘寂寞的情怀)
意境特点:远离尘俗,清幽静谧、清冷荒僻.
三、表达的思想情感
主要情感:热爱自然 向往自由 厌恶官场 憎恶黑暗 渴望归隐? 闲适淡泊 悠然自得
(1).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
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
?? 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前堂。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杂尘,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3).表达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
??? 《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4).出世与入世矛盾心理的折射?
???《江村》(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5).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
?? 《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四、常用表现手法
(一)描写:
1.听觉角度:①动静结合
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②以动衬静 或以静衬动
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用花落、月出、鸟鸣突出了春涧的幽静,
2.视觉角度:① 绘形、绘色 例如: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 ②角度变化 上下、俯仰、高低、 远近
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前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后两句描绘了秋山近景。
3.细致程度:①工笔 指对事物注重细部,进行精雕细刻、重彩浓墨的描绘。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此诗写的是赏景,刻画十分细微,,在“花满蹊”后,再加“千朵万朵”,更添蝶舞莺歌,色彩异常秾丽。
②白描 指以简洁、质朴的语言,粗线条地勾画景物轮廓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绘景,往往能取得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
陶渊明《归园田居》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前堂。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4.其他方面:虚实结合、正衬反衬等
虚实:景物描写中,“虚”是联想想象之景,如回忆、想象未来或幻想幻觉之景;“实”指当前视听之景。诗歌常用虚实结合(虚实相生、虚实相济)的手法。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就是用想像中美好的仙境。
衬托:是有主次之分两者相比较一方为另一方服务从而突出主要一方的手法,它分为正衬与反衬。
《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就是用天台之高映衬天姥之高的, 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就是浓彩重墨渲染了一派怡人风光,山青翠,花红艳,鸟翎白,碧波绿,景象清新,赏心悦目,却是为反衬下文漂泊的伤感。
(二)、诗歌鉴赏之“四抓”“三么”:
一抓题目: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情感……
二抓作者:知人论世
三抓诗句:(三么: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怎么写? )意象/意境、技巧、
情感……
四抓注释:①难理解的词语;②传递诗歌当中隐含的内容和信息(人物、背景、情感 ……)。
(三)、小马过河
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诗的颔联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清新鲜明的山村风景画,“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绿树把村子轻轻地环抱,青山在城外远远地倾斜,开窗面对着晒场和菜园,好一幅山村美景图。
2、颔联是千古名句,请自选一个角度(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作一简短分析。
例一:这两句诗近景、远景结合,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
例二:这两句诗运用了对仗的手法,“绿树”对“青山”,“村边”对“郭外”,词性相同,互相对应,十分工整。
例三:这两句诗用词造句十分逼真,诗中有画。如一个“合”字,表现了绿树环抱相拥的情态,突出了村边绿树的繁茂。(或:一个“斜”字形象地描画出了村外青山由近及远伸向远方的景象,画面感很强。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 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①送青来。
【注】①排闼:闯进门来。闼,小门。
(1)“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结合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拟人。写开门见“山”,“两山”似迫不及待地把苍翠的山色“送”进门来。化静为动,化无情为有情,赋予山以灵性,生动地写出了田园风光的盎然生机。写出了诗人身处其间的愉悦,表现了诗人对这种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兰溪棹歌??? ??戴叔伦 ????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1)诗的第一句从什么角度写,第二句从什么角度写? ,这两句诗勾勒出一个怎样的境界?
答:仰视;低头;勾勒出月色秀朗、溪水清澈的兰溪山色,朦胧飘渺,使人如同坠如仙境。
(2)试分析这首诗中“动静结合”的手法。
答:诗中前两句写了山水的明丽动人和月色的清爽皎沽,是静景;后两句写了鱼抢新水、涌上溪头浅滩的调皮,是动景。全诗动静结合,写出了兰溪山水的美好和蓬勃生机。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答:“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第二课时 羁旅行役诗
一、了解羁旅行役诗
羁旅诗是中国古代诗歌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所以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所谓“羁旅”,即因上述种种原因,长久寄居他乡之意。在此过程中,他们因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触发灵感,写下诗篇,就叫做羁旅诗。它们或写羁旅之思(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或托物传情(月、雁、笛、柳),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
二、鉴赏羁旅诗方法
1.整体感知,抓关键词语
羁旅类诗词中有一些关键的字词,如“孤”“悲”“无情”“怜”“空”“独”“故园”“相思”等,这是鉴赏的切入点。
例如:2005年广东卷阅读寇准的《春日登楼怀归》标题中的“怀归”是解读诗歌的钥匙。
春日登楼怀归(寇准)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
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
无事登上高楼远望,茫茫一片平野无边无际。四野空空,只见流水,不见渡者。小舟无依横在岸边。远处荒村古寺,一缕缕炊烟袅袅,三两声莺莺叫语。这些多像我遥远而熟悉的故乡啊,想到这里,不由惊醒。
精囊妙计:
有时特殊的节日,也是关键信息,如冬至、除夕、元宵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常常引发旅人的思乡怀人之情。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正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哪!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思考: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
二句写诗人自己,通过描述寒冬腊月、灯前抱膝独坐的冷清画面烘托诗人的思家思亲之情;
  三、四句作者运用换位的写法,通过想像冬至夜深时分家人围坐灯前谈论远方的自己的情景,来表现“思家”之情
2、抓住意象,品味意境
羁旅诗中使用频率比较高的意象有:
①“望月怀远”,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②“鸿雁传书”,如“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③“折柳送别”,如“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④“杜鹃啼血”,如“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
⑤ 寒蝉、猿啼——悲凉、伤感。
⑥ 沙鸥、浮云——飘零,喻在外漂泊的游子。
⑦ 落花——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
⑧ 日暮、夕阳、秋风、秋霜、衰草、黄叶——凋零;美人迟暮,易引发行人孤独、凄凉、惆怅之情。
⑨ 西楼、高楼、小楼、危楼、危栏——思念:借人在楼、倚栏或登楼远眺表现思念之情,如范仲淹的《苏幕遮》:“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小马过河:
闻 雁 (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寒 塘 (赵 嘏)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1)填空:这两首诗从体裁上看都属于__ 五言绝句 __。这两首都是抒发_ _思乡之情 。
(2)简答: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
参考答案: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仿佛在奋力飞回故巢。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
3、剖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①、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如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 《秋思》。
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挚爱与思念。如孟郊的《游子吟》、王维的《杂诗》等。
③、抒发抑郁不得志之情。(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如杜甫《旅夜书怀》
④、征夫思乡,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边塞诗中多有涉及。如高适的《塞上听吹笛》。
4、常见手法(抒情方法)
手法一,写景抒情
在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的往往具有一定的规律
以“故乡明月”传达“乡思情”;
以“松风山月”传达“隐逸情”;
以“中秋圆月”传达“相思情苦”;
以“长亭折柳”传达“惜别情”;
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
以“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传达“对世事沧桑的感叹”;
以“空城落花”传达“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
另外,还有“以乐景衬哀情”等以景衬情的方法。
手法二、 即事写情(叙事抒情)
秋 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
手法三、虚实结合
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
虚景是诗人通过联想或想象或梦境而虚拟的景物,虚实结合更能表达出一种浓溢的情思。
侧面落笔:不说自己想家,却说家人想自己,令人倍觉凄凉。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后人评价三四两句诗在全诗中“曲折有致,出乎常情”,对这一评价请简要阐述你的鉴赏体会。
本为诗人思念兄弟,却写家乡的兄弟为失落诗人而遗憾不已,把“我思人”的情绪,折射为“人思我”的幻觉。虚实结合从侧面落笔,使情感更加深沉而余味无穷。
手法四、渲染烘托
渲染指的是诗歌一而再、再而三地描写一个事物,以使事物的形象更为突出或突出某种气氛或烘托某种情思。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旅夜书怀》中“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就渲染出孤清、冷寂的气氛,与诗人漂泊生活孤独凄凉的苦闷心情相吻合。
手法四、以乐景写哀情
诗歌中大凡色彩明艳、充满生机、情感积极、欢乐的景色都可以称之为乐景。
绝句 唐.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如杜甫的《绝句》,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却勾画出一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小马过河:
除夜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除夜宿石头驿 戴叔伦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1)两首诗都以“除夜”为题,“除夜”指 ,两诗都选择 作为意象。
(2)高诗的“霜鬓明朝又一年”、戴诗的“明日又逢春”,两者都用了“又”字请分别赏析“又”字的内涵。
2、答案(1)除夜:除夕;“(孤馆)寒灯”或“霜鬓”“衰鬓”。
(2)高诗之“又”:归乡遥遥无期,一年又一年,寄托无奈、伤感、凄冷、孤寂之意;戴诗之“又”:可做多解,既可理解为在悲苦的人生中寄予新的希望,也可理解为诗人年年待岁,迎来的只能是越来越可怜的老境,一年不如一年的凄惨命运。只要意思接近即可)
夜 归 (周密)
夜深归客依筇行, 冷磷依萤聚土塍。
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注:“筇”古书上说的一种竹子,可以做手杖。这里代指竹杖。“塍”即田间土埂。磷:磷火
“竹窗斜漏补衣灯”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了哪些感情?请简要赏析。
答案:这幅画面描绘的是诗人想象(见到)的情景:竹篱茅舍中,一缕昏黄的灯光从竹窗里斜漏出来。青灯之下,诗人日思夜盼的妻子(母亲)正在一针一线地缝补着衣服。诗人那怀乡思归的急切心情,家中亲人对游子的关切和思念之情,正从这幅画面中流溢出来。
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注]本诗是王禹偁淳化二年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所作。
试从“景”和“情”的角度赏析“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答: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以乐景抒哀情。棠梨的落叶红得好似胭脂一般,香气扑鼻的荞麦花啊洁白如雪,描绘一幅生机盎然的山村图景,这是乐景。但斑斓色彩中蕴含着哀伤,悠闲中体现失意,有着漂泊异乡的凄苦悲凉。
第三课时:送别诗
——聚散皆是缘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1.形式标志:标题中往往有“送”“别”“赠”“酬”。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基本主题:依依不舍的留恋;
情深意长的勉励;
坦陈心志的告白;
永不褪色的深厚情谊;
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3.感彩:
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
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精囊妙计:
送别类诗歌高考考查角度:内容、情感、手法
鉴赏送别诗的方法:看题目
品意象(注意平时积累)
抓关键词句(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
注意手法(常用:借景抒情、衬托、以乐景衬哀情、想象也叫虚拟或虚实结合等)
一、送别诗常用意象
①柳、酒、月、水四大意象。柳(柳枝、柳条、柳丝、柳叶、柳絮等):以“柳”寓“留”,以“青”托“情”,以“缕”谐“旅”,以“丝”代“思”,以软条拟柔情,以细叶状愁眉,以飞絮零落喻人生飘沦。酒:把酒壮行,借酒浇愁,以酒劝慰。月:一方面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另一方面月光普照大地,是离人们异地同心的见证。所以送别诗中的月总有一种寒冷孤寂的色彩。水:以水之纤柔象征离情的缠绵,以水之深淼象征离情的悠长,以水之清寂象征离情的凄切,以水之空濛象征离情无边。
②草(离情之漫长)、(孤飞之)雁、清泪、骊歌(离别之歌)、灞桥、南浦、兰舟、长亭、孤舟(帆)、古道、冷雨、清猿等意象。
二、一样的送别诗,不一样的情怀
情感1:友人离去后的茫然、怅然若失。
情感2:对朋友未来的美好祝愿和宽慰
情感3:情深意长的勉励,劝慰中带着难分难舍
情感4:表明志节,坦陈心志的告白
情感5: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情感6:表明朋友间的友谊深厚。
情感7:诗人如在现实生活中遭逢坎坷,其送别诗常包含个人的身世之感。
三、诗中如何表达思乡之情?
(1)寓情于景,以景衬情,情景交融。诗人触景伤怀,常借落日余晖、明月孤帆、渡头柳絮、流水通波、江风寒雨、清猿北雁、浮云飞蓬这些意象,营造一种迷茫而悲凉、空廓而深沉的意境。先写景后抒情,一般叫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先叙别后写景,一般叫以景衬情、情景交融。
(2)烘托。不直接写人的离情心绪,而是通过写眼中物有伤离之意来烘托人的伤离之深,大有“物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意思。这种技法常与拟人的修辞手法一起合用。例如杜牧的《赠别二首(其二)》“蜡炬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3)以乐景衬哀情(也叫乐景写哀或反衬)。冷色调的凄风苦雨,渲染出清冷萧瑟的送别环境,正好衬托离别的哀愁。暖色调的良辰美景又何尝不能反衬离人的懊恼?景色越美,越显出欢聚的可恋和离别的难堪,美好景色反倒成为添愁增恨的因素,使人物的感伤之情倍感沉郁。
(4)想象(也叫虚拟或虚实结合)。送别诗常在作者触景生情的基础上向前推想,或想象分别后朋友行旅中的孤寂,或虚拟所到之地的民情风俗,或设想未来可能遇到的种种情景,或设想其别后的行旅之景和愁苦心境。这些想象实质上是表达自己对朋友的留恋和关切。
小马过河:
(08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请作简要概括。(2分)
答案:上片写浙东山水的美好;下片抒发作者送别的情意。
(07江苏卷) 阅读下面宋词,回答问题。
鹧鸪天 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光》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答案:思想感情: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送魏十六还苏州①
皇甫冉
秋夜沉沉此送君,阴虫②切切不堪闻。
归舟明日毗陵道,回首姑苏是白云。
[注] ①皇甫冉:唐代诗人。作者的朋友魏十六曾从苏州(即“姑苏”)到常州(即“毗陵”,唐代常州为毗陵郡)方向来拜访他;魏十六返回苏州时,作者乘船相送。②阴虫:指蟋蟀。
(1)简要概括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鉴赏古代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这首送别诗,写得感情深挚而又笔调轻灵,相当别致。第一、二句写送别时那种令人黯然神伤的环境,表现了诗人想到自己明天就要与友人分别,心情异常沉重。三、四两句作者以想象中的明天,与此时的秋夜作对比,进一步表达了离情别绪。
参考答案:表达了作者送别友人时内心的沉重与感伤,也表达了设想别后而流露出的留恋、孤独和惆怅。
(2)全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请作简要赏析。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全诗结构巧妙,语虽平淡而意味深长。前两句实写诗人送别之景,烘托情。后两句想象明天,与此时的秋夜作对比,进一步表达了离情别绪,又是虚写。考生答题时,一定要结合诗歌思想感情来分析。
参考答案:诗中的“实”是诗人送别友人时深夜的环境,“虚”是诗人想象别后的明天,自己在归舟中回望苏州,只见悠悠白云而不见友人;诗人借助想象,运用以虚写实的手法拓展了诗歌意境,深化了送别友人时的感情(留恋、孤寂和感伤)

第四课时:边 塞 诗
——黄沙百战穿金甲 (?mk:@MSITStore:E:?/?1%E6%95%99%E6%A1%88?/?02%E5%A4%8D%E4%B9%A0%E8%B5%84%E6%96%99?/?3%E8%AF%97%E8%AF%8D%E9%89%B4%E8%B5%8F?/?%E8%AF%97%E6%AD%8C%E9%89%B4%E8%B5%8F.chm::?/?020%E8%AF%97%E6%AD%8C%E5%B8%B8%E7%94%A8%E6%84%8F%E8%B1%A1%E8%A7%A3%E6%9E%90%E8%A1%A8.htm?)
一、边塞诗句知多少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从侧面反映天气异常寒冷,战争非常残酷的诗句是: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从军行七首》一诗中体现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的句子是: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出塞》语带讽刺,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用人不当和将帅腐无能的不满的句子是: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凉州词》中与《木兰诗》“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使至塞上》描写塞外雄奇瑰丽风光的句子是: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一、认识边塞诗
所谓“边塞诗”是以反映边界战争和征战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它从南朝开始逐渐为世人所瞩目,到了盛唐,由于边塞战争频繁,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科举考试而进身容易得多,再加上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氛围,奇情壮彩的边塞征战诗便大大发展起来,成为诗歌大国的一朵奇葩。
边塞诗派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一个以反映唐朝边界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流派。代表作家有高适、岑参等诗人。
二、边塞诗中的自然意象
? 边塞诗中常见的景物:秋月、雪山、大漠、孤城、边关、黄河、长云、雨雪、风沙;
? 边塞诗中常见的战事意象:金鼓、旌旗、烽火、长云、戈矛剑戟、 斧钺刀铩、雁飞鹰扬 、箭飞马走 ;
? 边塞诗中常见的地名及人名:(胡、羌、羯、夷指少数民族)碛西、轮台 、龟兹、夜郎;天山、阴山、受降城、玉门关、关山、阳关、凉州、楼兰;单于;
? 边塞诗中常见的乐器:羌笛、琵琶、胡笳、芦管、角、鼓。
三、不同时代的边塞诗有不同的思想感情,同一时代的边塞诗也有不同的思想感情。边塞诗最能体现国运兴衰,应对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
1.初唐诗风: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
2.盛唐之诗风: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王昌龄)
(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3.中晚唐诗风: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
(虽然诗人们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了多少悲壮,多少惋伤。)
4.宋代之诗风: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
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
(尽管仍然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更多的是报国无门的愤懑,归家无望的哀痛。与盛唐时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厉,更多一些惆怅。)
锦囊妙计——边塞诗常见感情分类
(一)、 描绘边塞雄奇壮丽的独特景观。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二)、描写艰苦激烈的戍边生活。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塞下曲》 李 白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征 人 怨? 》 柳中庸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 军 行? 》王昌龄
(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李 益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离别情。 王昌龄
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
(四)、愿意戍守边关、渴望建功立业,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南园》李贺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从 军 行》 王昌龄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塞下曲》李 白   
(五)、厌恶连年战事,批评边将无能,反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曹 松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
“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 高适
四、边塞诗常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
1.融情入景、以景衬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将浓浓的乡愁与荒凉的边塞风光融为一体。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渲染西北边疆空旷凄凉、条件艰苦、环境险恶的气氛,借以衬托远征将士战胜艰难困苦的大无畏精神。
表达效果:渲染(___)气氛、烘托(___)情感
正衬:凄清单调的景——思乡、幽怨的情,
奇异壮阔的景——豪壮、昂扬的情;
反衬:艰苦恶劣的环境——对英勇威猛将士的赞美之情
2.对比: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李白)
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
表达效果:突出( ) 和强调( )。如用内地和边塞的景物对比,突出边塞环境的艰苦。
3.虚实结合(曲笔、联想<浪漫主义写法>):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
少妇城南欲断肠, 征人蓟北空回首。(高适)
表达效果:运用想像,拓展诗歌内容,形成时空的对比,更生动感人。
4.用典故: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王维)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
表达效果:使诗歌内容凝练、含义深刻。
小马过河: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答案: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通过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等意象渲染出早秋边地凄冷的氛围。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解析:分析诗歌“意境”,答题步骤: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营造氛围的作用意义。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答案: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将士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1、诗中“貂锦”指什么?这是一种什么手法?
答:汉代羽林军穿棉衣貂裘,这里借指精锐部队,是借代手法。
2、诗歌的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答:诗歌的最后两句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可怜”“犹是”两句,表达诗人对阵亡战士的哀伤和悼念对战争的厌恶,为后方闺中人不知实情依然梦里与爱人相会的令人痛彻肝肠的情感与伤怀。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1、请分析这首词中典型的艺术手法。
答:这首词最大的特色是运用强烈的对比手法,以抒发作者心中的满腔的幽愤和无言的抗议。这里是匹马驰骋疆场,那边是蒙尘貂裘战袍. 这里是壮心在前线站场(天山),那边是退居家乡(沧州) ,作者用如此强烈的对比,深层次地揭示了词人的崇高理想与残酷现实之间的矛盾;从而激起读者对爱国志士产生很大的同情,对昏庸的南宋朝廷的憎恨。
从军行(其四)??唐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①,孤城遥望玉门关②。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③。?
[注释]①青海:湖名,在今青海省。雪山:指祁连山。②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③楼兰:汉时西域诸国之一,故址在今新疆罗布泊附近。
1、第一、二句写景对表现戍边将士有什么作用??
答:通过境界壮阔,环境恶劣的景物描写,(1分)衬托(1分)戍边将士不畏艰难,守卫边疆的豪情壮志。
第五课时:咏物言志诗
——绘尽天下万物态 寄寓世间感慨情
一、初步感知
《石灰吟》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特点:出山之难、不怕焚烧、不怕破碎、一身清白。
表现主题:作者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歌咏自己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表现手法:拟人

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
1、诵读解意
2、形象特点:一只在高树上饮着清露、自在鸣叫的夏蝉。
3、思想内容:只要品性高洁,声名自然远扬,无须任何外在凭借。
4、手法:托物言志
二、什么是咏物诗
咏物言志诗是指借助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一类诗歌。其所咏之物可以是花鸟虫鱼、飞禽走兽、山川日月、风雨雷电、器物玩好,等等。诗中的“物”或是描写的对象,或是抒情的对象。
三、咏物诗特点
1、标题:一般是“咏(题)+物”的格式,如贺知章的《咏柳》、黄巢的《题菊花》;或直接以所咏之物为题,如苏轼的《海棠》
2、对象:自然界存在的事物。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
3、内容:抒发情感,表明志趣,揭示哲理。
4、手法:托物言志,以物喻人;象征、拟人、对比;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等。
四、情感内容
从内容与主旨看,咏物诗大体分为四类:
(1)、单纯咏物。仅仅状物之形貌,言物之神态,仅求其形似,不赋予个人的感彩,最多表达诗人健康而高雅的审美情趣。如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赞美春柳的轻盈姿态,仅透露一点对自然之物的喜爱之情。
(2)、托物言志(寓意)。名为咏物,实则为了咏人、抒情。往往通过描摹物象写其特征与精神,融入个人的情感,或借物抒怀,或以物自喻,或感己伤时。如李纲的《病牛》(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借牛任劳任怨、志在众生、唯有奉献、别无他求的性格特点,表达自己不忘抗金报国,为社稷苍生甘愿劳苦的心志。此类咏物诗常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与豪情壮志。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要么就以物比兴(比喻),或寄寓高尚的节操,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途多舛的伤感,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
(3)、托物喻理。通过咏物来表达一定的哲学或社会道理。如苏轼《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道出只有主体与客体密切配合才能演奏出美妙的音乐来的道理。又如《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事物的答案不止一种,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你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4)、托物讽世。通过咏物来揭示或批判社会的不公平现象。如罗隐的《蜂》(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赞颂勤劳无私者的同时,更讽刺那些不劳而获者。
此类咏物诗,或忧国忧民,或感时伤世,或愤世嫉俗,或针砭时弊,或冷嘲热讽。
五、常用艺术手法
描写方法:正面描写(绘形绘色)、侧面烘托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双关、借代
表现手法:象征、对比、衬托
抒情方法: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六、精囊妙计
卜算子·咏梅 陆 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注:陆游生活在宋金交战的时代,他力主抗战,却遭到投降派的排挤。
1、“读懂”全诗
2、形象分析
环境特点:
自身特点:
3、作者处境:
4、所言之志:

5、手法分析:
总结:
解题步骤。
1、“读懂”全诗。
2、分析物象的自身特点、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
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
4、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4、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
附:常见意向及含义
江水: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
梧桐:凄苦
猿啼:悲伤 风急天高猿啸哀
鹧鸪鸟: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
沙鸥:飘零、伤感
双鲤:代指书信
(孤)雁:孤独 思乡 思亲 音信 消息
鸿雁:书信 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
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绿叶:生命力 希望 活力
竹:气节 积极向上
柳:送别 留恋 伤感 春天的美好
堤柳堆烟:往事如烟,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松柏:坚挺 傲岸 坚强 生命力
菊:隐逸 高洁 脱俗
梅:傲雪 坚强 不屈不挠 逆境
莲:表达爱情 纯洁清高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昔盛今衰)
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七、小马过河
画眉鸟
欧阳修
百转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1、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
前两句描绘了林间画眉自由自在的美好形象:鸟声宛转,鸟影翩翩,山花绚丽,树阴浓密,可以自由的飞翔。
2、后两句用什么手法来表现作者的思想?
运用对比手法,将笼中画眉和林间画眉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歌颂和追求。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李商隐青年时就考中进士,朝气蓬勃,充满信心,然而由于党争倾轧,使他长期沉沦下僚。诗人写此诗时,妻子刚病故,自己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
1、试析“曾逐东风拂舞筵”中“逐”字的精妙之处。
“逐”字写柳枝追逐春风,运用拟人手法,变被动为主动,写出了柳条的蓬勃生机。
2、试析这首诗对比的表现手法。
前两句写春日之柳追逐东风,在繁花似锦的春日,在热闹非凡的乐游苑的舞筵上,与舞女翩翩起舞;后两句写秋日之柳,清秋斜阳,秋蝉哀鸣,何等萧条凄凉。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衬出秋日之柳的衰落,表现出作者对秋日之柳的悲叹之情。
3、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自伤迟暮,自叹身世。(表达作者壮志难酬、命途多舛的悲凉心境。)

郑 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1、这首诗写菊时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对比的手法。把自己对菊的喜爱与王孙对菊花的鄙视对比,把秋菊的香溢池岸与高高在上却无用的瓦松对比,突出菊之高洁。
2、诗人借“菊”表达了什么感情?试分析。
参考答案:托物言志(或象征),借写菊的高洁气质和高尚品格,表现了诗人不高攀权贵、不慕名利而植根民间的高洁精神。
? 野 菊 【宋】 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1、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
颔联描绘了长于山野、色泽清淡、香气浓郁;不因无人欣赏而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的清高的野菊形象。
早?梅 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1、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步骤1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
步骤2“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
步骤3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第六课时:咏史怀古诗
——千古兴亡多少事 叹人叹己叹人生
一、什么是咏史怀古诗?
咏史怀古诗就是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故多用典故,手法委婉。
咏史和怀古的区别:
? 怀古诗:古,是指一种古迹,怀古词是抒发跟特定的古迹相关的古人古事的忧思。因此,
怀古又往往跟登临主体结合在一起。在艺术表现上,往往要写景,要写这个古迹的地理环境、景物景观。
? 咏史诗:可能是针对一个历史事件,可能是针对一个历史人物,直接写作者的思考、态
度,不一定要写景,不表现现在的时空场景。
二、咏史怀古诗特点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如:《念奴娇·赤壁怀古》、《过华清宫》、《赤壁》、《夜泊秦淮》。
2、结构:怀古诗常触及诗人心灵的最深处,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近年来高考也常涉及此类诗歌。而怀古诗的结构一般是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3、手法:运用典故,今昔对比,借景抒情,借古讽今,即事议论。
4、语言:含蓄蕴藉
5、意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 历史古迹。(吴钩 乌衣巷 淮水 柳营 后庭花 六朝 金陵)
6、风格: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
7、内容:国家——国运衰微,
统治者——荒淫奢侈,
名地——昔盛今衰,
古人——壮志难酬,忧国伤时,孤寂失意。
三、咏史怀古诗的情感主题
1、(古人)感慨身世,对照自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表达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悲叹年华消逝,时不我待、壮志难酬。
2.(古迹)抒发感慨,感伤兴衰(变迁):感慨盛衰无常、昔盛今衰,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
3.(古事)借古讽今,劝诫世人:感慨国运衰微,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4.理性反思之理性分析,独抒机杼。(客观评价)
四、怎样鉴赏咏史怀古诗?
锦囊妙计:
在理解时要注意抓住“一个接点”和“三条线索”。
1、找对接点。读懂怀古诗首先要弄清作品所涉及的历史事实、有关人物等典故,更重要的是要关注这些典故中的人、事与作者的际遇的连接点。
例如: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幽州台”是一个对接点,它是个典故,讲的是燕昭王延引人才的故事。它连着重用人才而筑黄金台的燕昭王和多次进谏而不被采用的陈子昂,这个对接点让我们体会到作者空怀抱国为民之心不得施展的呐喊。
咏怀古迹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对接点一是在王昭君的出塞与杜甫的“飘泊西南天地间”,二是在王昭君美冠后宫而不得恩宠与杜甫“古来材大难为用”的悲剧命运。诗中的明妃就是诗人自己,诗人自己就像当年的明妃。
2、三条线索
怀古诗中透露的作者的情感线索无外乎三条:怀人伤己、怀古伤今和理性反思。
怀人伤己: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古人的身世与际遇和作者有了某种相似性,触发点在古人,落脚点在自己。具体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第一种是对比失落型:
古人能一展抱负,建功立业,得遂心愿,而自己却因为某种原因被朝廷冷落或不能才尽其用,从而有了郁郁寡欢乃至消极遁世之心。
例如: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连接点:
同有匡济天下之心的苏轼和周郎
周瑜:英才年少而令“强虏灰飞烟灭”
自己:双鬓染霜而功业未就,已过不惑却“心在天山”,身老黄州。强烈的对比生发出浓重的“人间如梦”的感慨,今世之无奈却只能在清风明月间买醉。
第二种:同病相怜型:
自己和古人的遭遇相同,追思古人更体现自己的不得意。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方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此诗写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倾谈神鬼不谈治国之策。其实是借贾谊的遭遇来写自己的同样的遭遇,抒发并强化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怀古伤今:古代诗人的主流是寒士,济天下拯黎民的念头使他们更多关注在国家政治、社会生活上。诗人们常借写古迹、古事来表达对现实的关切、热情、不满、警戒。怀古尽管触点在古,但实际上表现了对现实的强烈关注。现实不合理想模式的时候就是怀古最有理由的时候。根据古迹或古事的现状可分为以下几类 。
第一种:古盛今衰型
既然是怀古咏史,现实的不尽人意就难免使诗人触景生情,抒发盛衰之感伤,独抒思古之幽情。抒发对物换星移、物是人非的悲哀之情。尤其是做为六朝古都、曾经繁华一时的金陵更是成为古代诗人们感情的集射地,不知触发了多少人的怀古之情,金陵怀古几乎成为咏史诗的一个专题。
金陵:石头城、台城、六朝旧事、后唐遗事、乌衣巷、朱雀桥、西塞山
第二种:物是人非型
昔日的风景依旧,只是朱颜已改。物是人非给人带来幻梦似的感觉,不由得让人做冷静的思考。
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全诗通篇写景,群山仍在,潮水依旧,月光依然,所变者已是“故国”、“空城”、“旧时月”,昔日繁华已化为乌有,全诗基调凄凉不堪,句句都融合着诗人的故国萧条之感,令人不胜伤感。
理性反思:前两类诗歌,作者都身置其中,抒发一己之感慨;此一种,作者跳出来,站在历史的高度,独抒机杼,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启迪世人。
第一种:借古讽今,别有寄托
借古讽今,劝诫今人不要一味贪图享乐/过度奢侈/穷兵黩武,以免重蹈历史覆辙(借古讽今)。
过华清宫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注:①华清宫:故址在今陕西临潼县骊山,是唐明皇与杨贵妃游乐之地。
一方面,是以卷起“红尘”的高速日夜奔驰,送来荔枝的“一骑”,挥汗如雨,苦不堪言;另一方面,则是得到新鲜荔枝的贵妃,嫣然一笑,乐不可支。两相对照,蕴含着对骄奢淫逸生活的无言谴责。
第二种:理性分析,独抒机杼,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启迪世人。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杜牧以诗人的眼光,从败不馁的角度立意,指出出色的战将自当胜不骄,败不馁,尤其是在受重创、陷绝境时,更应“包羞忍辱”,这才是真正的男儿。杜诗在为项羽的失败同情、惋惜之余,又对他的刚愎自用,缺乏自知不无讽刺。尤为人激赏的是,诗人借题发挥,道出一个颇有积极意义的命题:百折不挠,才能成功。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王安石以政治家的眼光,从当时形势的角度立意,指出项羽已失去人心,不会再有成功的希望。开篇以史实扣题,指出项羽的失败实在是历史的必然。三、四两句以辛辣的反问指出:杜牧未免太天真了,即使项羽真能重返江东,但对这么一个失尽人心而执迷不悟的人,江东子弟还肯为他拼死卖力吗?“卷土重来”实在是痴人说梦而已。
五、小马过河:
赤 壁   杜 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咏史·赤壁   胡 曾
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
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
1、两首诗吟咏的都是三国时候赤壁之战的历史,而两位作者对“周郎”的态度并非一致,其中区别何在?
杜诗慨叹周瑜侥幸成功,胡诗赞美了年轻统帅周瑜的功绩。
2、杜牧诗前两句写了什么?与胡曾诗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杜诗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是兴感之由。胡诗起笔直写战争场面,接着通过渲染烘托,尽力描写战争场面之酷烈,使周瑜形象再现纸上,表达了赞美仰慕之情。
桃花曲  顾 况
魏帝宫人舞凤楼,隋家天子泛龙舟。
君王夜醉春眠晏,不觉桃花逐水流。
1、试分析诗中“魏帝”、“隋家天子”两个典故的作用。
借古代亡国的教训,讽今朝君王安于享乐。  
2、诗歌抒发了什么感情?
作者借象征的手法暗示如果不接受历史教训,唐王朝的繁盛终将像桃花随水流走那样亦将付之东流。
念奴娇 登石头城  萨都剌
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指点六朝形胜地,唯有青山如壁。蔽日旌旗,连云樯栌,白骨纷如雪。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  寂寞避暑离宫,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落日无人松径里,鬼火高低明灭。歌舞樽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
1、这首诗歌结尾“伤心”二字因何而来?   
诗人登上石头城,想到从前这里的繁华显赫,这里曾发生的风云史事,看到今天的荒凉冷清,不禁生出昔盛今衰的“伤心”。
华清宫??吴融?(07年湖北卷)
四郊飞雪暗云端,唯此宫中落旋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4分)?
两首诗都应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2分)第一首诗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成阴,温暖如春。(1分)第二首今昔(或时间):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1分)
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2分)第二首诗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的兴衰。(2分)(意思答对即可。)?
第七课时:闺怨(宫怨)诗
——心怀闺怨诉深沉 几度离愁几度春

一、什么是闺怨诗
抒写思妇独守空闺的愁怨之情的诗歌。
? 闺怨诗的模式:别离──盼望──孤单
二、闺怨诗的分类
1、闺怨诗。青年士子为了博取所谓的功名利禄、荣华富贵而远离妻室,使得妻子在无尽的等待与无边的愁闷中生出怨恨之情。另外,则写那些闺中少妇因为丈夫没有多少时间留给自己,使得自己的青春红颜空对着明镜宝奁暗暗消退。王昌龄的《闺怨》一诗中写道:“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2、宫怨诗。最为常见的写宫女“恩已断”或“未承恩”或“君恩无常、见异思迁”之怨恨的诗作。张祜 《何满子》“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3、征妇怨诗。征妇可以说是边塞战争的附属产物,她们不仅要饱尝一般思妇的相思之苦、离别之恨,而且还得时刻牵挂边关丈夫的冷暖安危。一边是对久戍边疆的丈夫朝思夜想,一边对边关的那些无能将领颇有怨恨之情。沈佺期《杂诗》中写出了一个征妇的怨辞:“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这首诗,写闺中少妇和久戍未归的丈夫的两地相思之情。诗中不仅表达了他们的深挚恋情,而且也委婉、含蓄地讽刺了边将的无能。
4、商妇怨诗。“莫作商人妇,金钗当卜钱。朝朝江口望,错认几人船” “金钗”本是女子妆扮首饰,而今不但不必用作妆扮,却当作了问神卜卦的金钱一般来抛掷,其中苦情不言而喻。
5、少女闺怨诗。封建时代婚姻大事全凭父母之命,媒妁之约,由不得青年男女尤其是女性做主,她们的内心痛苦。为此,不少诗人写了少女闺怨诗,如白居易《伤春词》。
三、主要标志
(1)、标题中多含“怨”“怀”“思”“别”“忆”“望夫”“×妇叹”“闺怨”“幽恨”“寄良人”,或直接用“无题”等字眼,如王昌龄的《闺怨》。
(2)、诗中常有“眉锁”“翠楼”“绮席”“碧纱”“鸳被”“相思枕”“白发”“秋风”“夜雨”“寒月”“寒衣”“残梦”“泪如雨”“春风杨柳”“雁声月明”“红妆对镜”“喜鹊报枝”“雨燕双飞”“临笺泪长”等带有闺房色彩或带有思人韵味的凄清的意象,如张籍的《忆远》。
四、闺怨诗的内容
1.表现闺中女子的后悔、怨恨
  青年士子为了博取功名利禄、荣华富贵而远离妻室,使得妻子在无尽的等待与无边的愁闷中生出怨恨之情。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江南曲 李益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诗以白描手法,曲折而传神地表达了一个商人之妇的怨情。丈夫经商长年在外,自己独守空房。想到潮水涨落有规律,后悔当初没有嫁给随潮水出没的弄潮儿。
2.表现对丈夫的思念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杂诗 沈佺期
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征妇可以说是边塞战争的附属产物,她们不仅要饱尝一般思妇的相思之苦、离别之恨,而且还得时刻牵挂边关丈夫的冷暖安危。一边是对久戍边疆的丈夫朝思夜想,一边对边关的那些无能将领颇有怨恨之情。
3.表现对丈夫的关切、牵挂
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闺中妻子不知征人已战死,仍然在梦中想见已成白骨的丈夫,还在梦境中盼他早日回来团聚。

寄征衣(元)姚遂
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
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
诗用一个女子的口吻写出了一个闺中少妇为丈夫寄寒衣时的矛盾心情。同时,那种对丈夫的关切、体贴之情也溢出纸外。
4.表现闺中人的寂寞、冷清
菩萨蛮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峨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月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词的上片写闺中女子春眠懒起,意绪慵迟的情景。下片描写女主人公梳洗后照镜、着衣的情景。前两句写她梳洗打扮后,再用前后镜仔细照容,人脸与插戴的鲜花交相辉映,脸如花,花映脸,花容月貌,相互辉映。结拍两句,写女子穿上成双成对的金鹧鸪的罗襦。闺中之人,见此图纹,不禁有所感触。行文至此,温庭筠以自己高超的语言技巧揭开了女主人公懒起、迟妆、意慵的原因,使人心领神会。
5、抒发别离苦情
摊破浣溪沙 李璟
菡萏香消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韵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无限恨,倚栏干
过片两句,写得尤为哀切动人。“细雨梦回鸡塞远”指思妇在梦中梦见征人,及至梦回之际,则落到长离久别的悲感之中,而征人则远在鸡塞之外。
“细雨”二字,雨声既足以惊梦,梦回独处时,雨声更足以增人之孤寒寂寞之情。其下句以“小楼”之高迥,“玉笙”之珍美,“吹彻”之深情,而同在一片孤寒寂寞之中,所以必将上下两句合看,方能体会此“细雨梦回”、“玉笙吹彻”之苦想与深情。这二句情意虽极悲苦,其渲染的意境、其文字与形象却极为优美。
6、借思妇闺情寄寓作者自己的人生感慨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诗中所抒写的孤寂感以及由此引起的“偷悔灵药式”的情绪,融入了诗人独特的现实人生感受,而含有更丰富深刻的人生意蕴。在黑暗污浊的现实包围中,诗人精神上力图摆脱世俗,追求高洁的世界,而追求的结果往往使自己陷于更孤独的境地。清高与孤独的孪生,以及由此引起的既自赏又自伤,既不甘变心从俗,又难以承受孤独寂寞的煎熬,这种微妙复杂的心理,在这里被诗人用精微而富于含蓄的语言成功地表现出来了,这是一种含有浓重伤感的美。
7、少女闺怨
封建时代婚姻大事全 凭父母之命,媒妁之约,由不得青年男女尤其是女性做主,她们的内心痛苦。为此,不少诗人写了少女闺怨诗,如白居易《伤春词》
8、专写古代帝王宫中宫女以及失宠后起的怨情
(最为常见的写宫女“恩已断”或“未承恩”或“君恩无常、见异思迁”之怨恨的诗作。 )
行宫? 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这是一首抒发盛衰之感的诗。首句点明地点:古行宫;二句暗示时间:红花盛开之季;三句介绍人物;白头宫女;四句描绘动作:闲坐说玄宗。构筑了一幅完整动人的图画。当年花容月貌,娇姿艳质,辗转落入宫中,寂寞幽怨;如今青春消逝,红颜憔悴;闲坐无聊,只有谈论已往。此情此景,好不凄绝!
9、“托志帷房”
还有一种是以宫怨、闺怨寄托“士不遇”的情怀。因为“放臣弃妇,自古同情。守志贞居,君子所托”(陈沆《诗比兴笺》卷三)。男性诗人“借女人说话”,表现的却是非女人的主题,有人说:他们的目的是借思妇“托志帷房”。一般说来,“男性作家笔下的闺怨题材与君臣遇合的主题常常是一一对应的:以相思寓渴望抱效;以美人迟暮寓功业不就;以空闺寂寞寓怀才不遇;以冷落薄情寓遭排挤打击等等。
五、常见意象
? 言愁意象:月、梦、泪、雁、寒蝉、更漏、笛声等;
? 行为类意象:织布、捣衣、缝衣、登高、凭栏等;
? 室内用具类意象:灯、烛、帘、被、团扇、床枕、帷幕、帏、镜等;
? 庭院建筑类意象:高楼、宫殿、玉阶、窗等。
六、常用技法
比兴(托物起兴)。先从自然之物写起,然后用比喻、象征等手法引出所要表达的事情或情感,物的描写起烘托感情、渲染气氛的作用。
先扬后抑。(解释:

如王昌龄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本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反衬。寒月孤灯、冷衾泪枕、月落星稀、凄风苦雨、漏声雁影等凄凉之景往往衬托主人公的孤寂与幽怨,青青杨柳、斜燕双飞、春风浩荡等充满活力生机之景更能反衬闺中思妇的悲伤与幽怨。
对比
注意:由于贵州要求比较宽,所以有时有的资料会把反衬与对比等同起来。这是不对的,二者的区别在于:对比没有太多的主观情感,而反衬则一定是偏向于自己所喜爱的或讨厌的一面。
七、小马过河
点绛唇 李清照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 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
1、首句“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中的“愁”字贯穿全词,请具体赏析。(4分)
全词由写寂寞之愁,到写伤春之愁,再到写伤别之愁,最后到写盼归之愁,层层深入地写出了女子心中的万千浓愁。
宫 词 武衍
梨花风动玉阑香,春色沉沉锁建章。
唯有落红官不禁,尽教飞舞出宫墙。
[注]建章:宫殿名。
1、你认为这首诗第二句中“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4分)
“锁”字是诗眼。“锁”字形象地表明了满庭春色闭锁在高墙之内,无法泄露;而宫女的年华,也锁于重门之内,白白消逝。
秋闺思 张仲素
秋天一夜静无云, 断续鸿声到晓闻。
欲寄征衣问消息, 居延城外又移军。
望夫词 施肩吾
手燃寒灯向影频,回文机上暗尘生。
自家夫婿无消息,却恨桥头卖卜人。
【注】回文机:前秦符坚时秦州刺史窦滔被徙流沙,其妻苏惠善属文,把对丈夫的思念织为回文旋图诗,读法宛转循环,词意凄婉。
1、两首诗都写到了“消息”,张诗的“问消息”和施诗的“无消息”的具体内容有何不同?两首诗都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张诗的“问消息”是要探问出征的丈夫身在何处,施诗的“无消息”是不知道丈夫何时回家。两首诗都表达了对离家在外的丈夫的思念之情。(对具体内容的阐释各得1分,“感情”分析2分)
蝶恋花·春暮
李冠
遥夜亭皋闲信步,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
桃杏依稀香暗渡,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1、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一句中的“闲”字用得好,好在哪里?(4分)
伤春暮、怀人。(2分)“闲”字写出词人一副随意举步、漫不经心的样子,含有排遣内心某种积郁的用意。(2分)
2、“一寸相思千万绪”一句有什么表达特色?请略加分析。(2分)
主要采用了对比和夸张的手法。“一寸”和“千万”对比,“一寸”和“千万”同时又是夸张。(2分)
怨歌行 明?谢榛
长夜生寒翠幕低,琵琶别调为谁凄?
君心无定如明月,才照楼东复转西。
1、诗歌的第一句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试结合“长”和“寒”加以分析。(4分)
为全诗营造了一种寂寞、冷清的氛围。“长夜生寒”点明时间是夜晚,天气报冷。“长”字既表明夜还很长,又表明主人公由于苦闷而在主观上感觉长夜难捱的情绪状态;“寒”字既是对天气寒冷的描述,又是主人公由于寂寞、孤独而产生的内心的寒意。(答对“氛围”得2分,“长”和“寒”分析各占1分)




得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总分50分。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氛垢:尘埃。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分别是哪个字?请简要分析。(4分)
分别是“明”和“出”。
明,明亮夺目。写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的照射下“白水”波光粼粼,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出,呼之欲出,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青翠,呼之欲出,更加富有层次。
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
2、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
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
内容:因为“新晴”,人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的景象。
形式: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一诗题。静中有动,给前面所绘的一幅静态画面平添无限生
机,使整幅画面活了起来。
感情: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赞美。
江城子
【五代】欧阳炯
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注】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
3、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词中“水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两句含有深意。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6分)
“水无情”明写落日余晖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空有”明写六朝繁华已去,只剩月亮高挂,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之意。
台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4、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 (4分)
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
5、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同意。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
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6、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极易勾起游子的思乡之情。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也不知道回家的日期。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7、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4分)
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8、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4分)
怨——年年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环境艰苦。
别滁
欧阳修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9、这是一首以饯别为主题的诗歌,你认为诗人在这离别酒宴上的心情如何?(4分)
诗人是强为欢颜,内心是伤痛的。最后一句“莫教弦管作离声”就更明确地表明了诗人的心态。
10、人们是在什么样的自然环境下为诗人饯行的呢?你认为诗歌里有关饯行的环境描写与诗人
表达出来的主观情感和谐吗?简述你的理由。(4分)
阳光明媚、花开浓艳、绿柳在清风中轻轻飘荡,在这样的环境下为诗人饯行。
和谐。这是以乐景写哀情,实质是一种反衬手法的运用。
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1、这首诗要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4分)
诗中寓含哲理:强调只有不断从书中汲取精神营养,人的心智才能永远充盈澄澈。
12、这首诗写法上的特点是什么?试分析采用这种写法的好处 。(4分)
用比喻的手法谈读书的益处。好处:此诗意在说理,谈“观书”体会,但却不着一“书”字,而是巧用比喻,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捕捉形象,把深奥的道理寓于生动形象的描写之中。既给人丰富的美感,又给人哲理的启迪。
第三讲 鉴赏诗歌的形象
第一课时 形象
诗歌中的形象既指人物形象(包括诗人“我”的形象),又指诗歌中所描绘的景、物形象。诗歌作品中的人物、事件、自然景物和具体生活环境都是形象。对于叙事诗而言,诗中的“人”和“事”是形象;对于写景诗、状物诗而言,诗中的“景”和“物”是形象;对于抒情诗而言,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就是形象。诗歌中的形象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人物形象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包括主观形象(作品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和客观形象(作者描写的人物)。理解人物形象,要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细节的描写及侧面、环境的烘托渲染,概括出人物的特点,要结合作者的处境和写作背景,分析作者塑造人物的意义。
1.诗中主人公形象
在偏重叙事的诗歌作品中,诗人往往借助笔下塑造的人物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社会的看法或寄托自己的理想。如:《诗经?氓》刻画了勤劳善良而又清醒刚烈的女主人公形象;《孔雀东南飞》刻画了同封建家长制作斗争的刘兰芝、焦仲卿的形象。
2.诗人自身形象
诗人“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实际上是“诗化了的作者”,是作者在诗中的“代言人”。在古代诗歌中,诗人自身形象一般有下面几种形象类型:
(1).藐视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塑造了一个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诗人自身形象。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塑造的是一个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诗人自身形象。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如陶渊明《饮酒》中塑造了一个归隐田园的诗人自身形象。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诗人自身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如陆游和辛弃疾这两位诗人的许多诗歌都表达了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进而凸显了他们矢志报国的爱国形象。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塑造了一个思念故乡亲人的诗人自身形象。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杜甫的《兵车行》体察人民疾苦,反对战争,塑造了一个反对征伐的诗人自身形象。
题型示例:
【设问方式】
①此诗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抒情主人公)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②诗中刻画的某形象有怎样的特征?
③人物形象所表现的情感特点有哪些?
④请简要地分析某形象。
【精囊妙计】
1 明确指出是什么形象,概括人物形象的特征(组织语言的格式一般为“思想性格特征+
人物身份”)
②结合诗作分点说明、概括。
③概括形象的意义(分析形象中诗人所寄寓的思想感情或蕴含的哲理,指出作者抒发的感情)。
【答题示例】
塞下曲
李 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问题:分析诗中塑造的人物的形象。
[解题步骤] ①写的是为国杀敌的边关将士形象。
②边关将士在恶劣环境中不畏艰苦,早起晚睡,为国杀敌。
③抒写了对边关将士的赞美之情和诗人希望像边关将士那样报效祖国、建功立业之
情。
[参考答案] 这首诗塑造了为国杀敌的边关将士形象(步骤1),通过对边关将士在恶劣环境中不畏艰苦,早起晚睡,为国杀敌的描写(步骤2),表达了对边关将士的赞美,抒写了诗人希望像边关将士那样报效祖国、建功立业之情(步骤3)。
【对点训练】
1、2010?福建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访隐者
[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
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 ①坞:山坳。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问题: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
[答案] 这首诗塑造了一位独酌家酿、避世脱俗的“隐者”形象,(步骤1)通过对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打扫的隐居生活的描写,(步骤2)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步骤3)

2、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诉衷情
陆 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①。
【注】 ①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问题:简析上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答案] 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步骤1),他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步骤2)。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步骤3)。
二、景物形象
题型示例:
【设问方式】
①鉴赏意境类: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什么感情?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意境。
②鉴赏意象类:这首诗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
③描摹图景类:分析这首诗的画面美;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景象的。
④概括作用类:请简述写景的作用。
【精囊妙计】
①找出诗中的景物,概括景象(意境)特点。
②描摹诗歌图景,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③剖析作者思想及其情感。
【答题示例】
山居秋暝
王 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问题: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什么感情?
[解题步骤] ①山村晚景(找出诗中的景物)雨后清新、宁静(概括景象特点)的图景。
②通过对山雨初霁、空气清新、皓月当空、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浣女归舟的描写(描摹诗歌图景),渲染了一幅清新、宁静而又洋溢着和平安乐气氛的秋天山中傍晚的纯洁美好的图景(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③表明自己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同时表达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剖析作者思想及其情感)。
[参考答案] 诗歌描写了雨后清新、宁静的秋天山村晚景图(步骤1),通过对山雨初霁、空气清新、皓月当空、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浣女归舟的纯洁美好的景物描写,渲染了一种清新宁静、和平安乐的气氛(步骤2),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之情,并抒发了对官场生活的厌恶之情(步骤3)。
【对点训练】
3、[2009?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鹧鸪天 代人赋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 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问题:词的上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答案] 词的上片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步骤1)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步骤2)这是一首热爱田园生活的颂歌,表达了作者解官归居后鄙弃官场的思想感情。(步骤3)
4、[2009?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石湖①书扇韵
姜 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 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问题:这首诗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答案] 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步骤1)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步骤2)表现了作者对石湖主人归隐田园生活的赞赏之情。(步骤3)
三、事物形象
题型示例:
【设问方式】
①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意象?
②说一说这首诗中意象的特点。
③诗人通过诗中塑造的意象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精囊妙计】
①写的是什么物象?
②最能体现其处境的词语是什么?最能体现它品行的词语是哪些?
③指出物中蕴含的诗人的感情。
【答题示例】
北陂杏花
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