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课件 (共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课件 (共3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5-17 09:08: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宋代经济的发展
初一年级 历史

谢和耐 (1921-2018)
法国历史学家
  (南宋)在社会生活、艺术、娱乐、制度、工艺技术诸领域,无疑是当时最先进的国家,它具有一切理由把世界上的其他地方仅仅看作蛮夷之邦。
——《南宋社会生活史》
一、农业的发展
“苏湖熟,天下足”
一、农业的发展
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
一、农业的发展
《耕获图》
先进的生产工具
一年两熟制和复种技术


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

一、农业的发展
秧马
  这是宋朝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广泛使用的一种拔秧工具。拔秧时,人们跨坐秧马,前后滑行自如,既可减轻弯腰曲背之苦,又能提高劳动效率。
宋朝时的南北气温普遍变低,南方变幅小于北方,雨量充沛,较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唐宋时期,北方湖泊减少。中原地区的森林因长期砍伐遭到严重破坏,而南方受到的破坏较小,相对完好的森林植被可以发挥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和抵御灾害的作用。
——统编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42页
一、农业的发展
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
南方自然条件的优越
一、农业的发展
占城稻的传入和推广
  产于越南的占城稻有很多特点:一是“耐旱”;二是适应性强;三是生长期短,自种至收仅50余日。
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
政府对水稻的推广
一、农业的发展
宋代棉花和茶树的种植

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
一、农业的发展
经济作物的普遍推广
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
宋代棉花和茶树的种植


一、农业的发展
《耕织图》(插秧、染布)
  耕织图为南宋绍兴年间於潜县令楼璹[shú ]所绘制。楼璹将此图呈献给宋高宗,深得高宗赞赏,并将此图宣示后宫,一时朝野传诵。
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
政府对农业的重视与支持
一、农业的发展



北民南迁,带来大量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较为安定的社会环境
优越的自然条件
政府对于农业的重视
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
一、农业的发展
粮食作物 水稻 品种 由越南传入的 在北宋时推广到东南地区。
区域 种植面积迅速增长,同时,南方的水稻在北方也得到较大推广。
产量 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粮仓 长江下游和 流域一带成为粮仓,出现“ ”的谚语。
占城稻
南方
水稻
太湖
苏湖熟,天下足
经济作物 茶树 南方普遍种植茶树,产茶州县比以往有所 。
棉花 南宋后期由 扩展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增加
广东和福建
二、手工业的兴盛
宋代丝织业和制瓷业的发展
南方丝织业胜过北方
制瓷业辉煌发展



二、手工业的兴盛
宋·朱克柔《莲塘乳鸭图》
合花线示意图
二、手工业的兴盛
北宋汝窑天青釉洗
似玉、非玉、而胜玉
雨过天晴云破处 千峰碧波翠色来
二、手工业的兴盛
二、手工业的兴盛
南海Ⅰ号
考古发现 推论 特点
船身全长30.4米、宽9.8米,载重量近400吨
船头小、尖底、呈V字形
船身扁宽、船体高大、吃水深
船舷由多重木板紧密组合而成
已发现船体隔舱板12道
二、手工业的兴盛
水密隔舱技术的应用
船体规模大
更好的抵御海浪的冲击
利于破浪前行
更好的保持船身稳定性
海船考古
二、手工业的兴盛
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
——宋·朱彧《萍州可谈》
考古发现 推论 特点
船身全长30.4米、宽9.8米,载重量近400吨
船头小,尖底呈V字形
身扁宽,体高大,吃水深
船舷由多重木板紧密组合而成
已发现船体隔舱板12道
补充:指南针、世界上目前发现最早的船坞
二、手工业的兴盛
水密隔舱技术的应用
船体规模大
更好的抵御海浪的冲击
利于破浪前行
更好的保持船身稳定性
规模大
技术先进
设计科学
海船考古
行业 表现 中心地区
纺织业 丝织业: ;
棉纺织: 。 丝织中心 、 ;
有了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
制瓷业 辉煌时代、五大官窑 南宋著名瓷都 ;
是我国的制瓷中心
造船业 造船技术:世界领先、设计科学、规模宏大;
世界上最早的 ;
船上配备 。 、 、 是我国造船中心
二、手工业的兴盛
南方胜过北方
南宋后期兴起
四川
江浙地区
海南岛
江西景德镇
江南地区
船坞
指南针
广州
泉州
明州
龙泉窑青釉刻花菊瓣碟
宋代铜钱
漆器
金腰带
银铤
玉雕观音像
南海Ⅰ号部分出土文物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宋代海外贸易图
市舶司
蕃坊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上谕大臣……又曰:“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庶蕃商肯来,动得百十万缗,皆宽民力也。”
——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
行人熙攘
商贩密集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行人熙攘
商贩密集
商铺林立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行人熙攘
商贩密集
商铺林立
出现早市和夜市
出现草市

打破时间限制
打破空间限制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北宋铁钱
市罗一匹,为钱二万(约130斤)。
——《宋史·食货志》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北宋纸币铜版拓片
南宋纸币“会子”铜版拓片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济南刘家功夫针铺
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
转卖兴贩,别有加饶。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行业 表现 发达地区
海外贸易 1、范围:近至朝鲜、日本,远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2、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 ;
3、朝廷 海外贸易,设立 进行管理 广州、
泉州、
明州
城乡贸易 打破 和 限制 开封、杭州
纸币出现 、会子 地区
广州
泉州
鼓励
市舶司
时间
空间
四川
交子
四、经济重心的南移
宋代经济的发展
商业中心
制瓷业中心
纺织业中心
苏湖粮仓
造船业中心
造船业中心
造船业中心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四、经济重心的南移


魏晋南北朝江南开发
从唐朝中期开始到南宋完成
远古到西汉
北方先进
宋代经济的发展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经济重心的南移
原因、表现
纺织业、制瓷业、造船业




课堂小结
海外贸易、城乡贸易、纸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