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历史三轮热点专题六:传统文化和核心价值观 课件(共3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年高考历史三轮热点专题六:传统文化和核心价值观 课件(共3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5-18 11:34: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通用版本 高三年级
专题六:传统文化和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传统文化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大课题。党的十九大会议上习近平同志进一步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连,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丰富思想资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根植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基因,但这不仅是一种继承,更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理论实践和思想内容上的提升与发展。 。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以史为鉴。历史学科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对历史与现实结合的思考,对未来社会的一种前瞻。多年来高考文综历史题一直坚持“时代性”原则,将学科知识与社会现实、热点问题有机结合,落实“学以致用”“以史为鉴”的学科功能,引导学生放眼社会现实,以历史的规律阐释社会热点,以历史的原理折射社会发展。这充分体现了“历史问题现实思考、现实问题历史联系、将来问题立足现实”的命题特点。哪些历史问题属于热点问题呢?热点问题又如何界定呢?一般认为历史热点问题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热点问题命题特点 表现
前瞻性 既能体现当今社会战略性价值,又能符合人类社会未来发展命运的热点问题
现实性 既能体现国家意志,又能关系到老百姓民生的大事和热点问题
人文性 历史教材中有关人文知识和体现学科素养的知识
隐藏性 与现实热点问题相联系的隐性知识点
K
试题预测
















1.(视角:诸子百家的治国理念)荀子曰:“礼之所以正国也,譬之犹衡之于轻重也,犹绳墨之于曲直也,犹规矩之于方圆也。”胡适讲道:“礼”字广义颇含法律的性质。儒家的“礼”和后来法家的“法”同是社会国家的一种裁制力。这表明(  )。
A.先秦统治强调“隆礼重法”
B.礼制是诸侯治国的依据
C.“礼”和“法”功能异步同趋
D.儒家和法家有渊源关系
解析? 根据材料“同是社会国家的一种裁制力”可知,“礼”和“法”功能异步同趋,故选C项;“隆礼重法”是荀子的思想主张,而先秦时期百家争鸣,各诸侯国并没有统一的治国思想,故A项错误;材料“儒家的‘礼’和后来法家的‘法’同是社会国家的一种裁制力”不能理解为礼制成为诸侯治国的依据,故B项错误;材料与儒、法两家是否有渊源关系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 C
SHITI YUCE
















2.(视角:宋明理学的影响)元代修史,朱熹及门人弟子被列入《道学传》,而陆九渊等人则被列入《儒林传》。明代,道学之名逐渐被理学取代。到清代,陆九渊被列入《理学传》而不再被列入《儒林传》。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儒学发展成严密的思想体系
B.明代理学取得突出的成就
C.士大夫批判道学的虚伪说教
D.道学将理学和心学融为一体
解析? 明代王阳明发展心学,促进了理学的繁盛,且他的学说逐渐成为主流学说,并取得突出的成就,故选B项;宋代理学的出现标志着儒学发展成严密的思想体系,故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对道学的批判,故C项错误;道学是理学起源时期的名称,在宋代它只是理学主流学派程朱理学的特称,不包括陆九渊的心学,故D项错误。
答案? B
K
试题预测
SHITI YUCE
8
9
10
【考点链接】
12
13
回顾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它们有着共同的特点:
1、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是为了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启蒙和救亡相连,体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
2、学西方的历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不断深化的复杂历程。
3、中国人民对西方文化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的过程,最终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二、中国现代史的进步思想
五四运动——
洋务派:洋务运动——“ ”
抵抗派:
激进派:新文化运动——
革命派:辛亥革命——三民主义,实行

维新派:戊戌变法——实行
中国近代思想演变历程及特点
指导中国 革命取得胜利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学习西方与
相结合;
学习程度不断 ;思想不断

学习

学习

学习

“师夷长技以制夷”
中体西用
君主立宪制
民主与科学
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思想
( )
民主共和制
无产阶级
资产阶级
地主阶级



“工农武装割据”、新民主主义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新民主主义




救亡图存
深化
解放
器物
制度
思想
近代中国思想演变历程
救亡图存

一个主题
向西方学习
一个方向
器物
制度
思想文化


三个阶段
历程特点:逐步深入、由表及里、由浅到深



邓小平
实行改革开放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三个有利于”的思想



江泽民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胡锦涛

坚持科学发展观



习近平
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三大历史任务

四:西方近代人文精神的发展演变
(一)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历程:
起源(智者运动)——形成(文艺复兴)——发展(宗教改革)——高峰(启蒙运动)的历程。
不同时期人文主义的内涵具体各不相同:
1. 古希腊智者运动是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智者学派认识的对象从以自然界为重点转移到认识人类和人类社会,突出人的自身,强调人的价值、是古代雅典民主制度发展的产物。
2. 文艺复兴是近代人文主义出现的标志,肯定人和人性,突出人的作用。文艺复兴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与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3. 宗教改革是人文主义的发展阶段。宗教改革者们否定罗马教皇的权力,提倡个人宗教信仰的自由,沉重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
4. 启蒙运动是人文主义发展到高峰的标志。启蒙思想家高举理性主义的旗帜,反对专制和迷信;提倡科学、自由、平等;主张实行法治;对未来社会进行了设想。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把反封建斗争推进到反封建专制制度、建立理性王国上来。启蒙运动为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做了舆论准备,成为人类追求自由、平等的精神武器。
9.从古至今,中国教育制度和内容不断发生变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汉)由地方学即郡国学申送十八岁以上青年入太学,受业一年,经考试,以甲乙等分发。甲等得在宫廷充皇帝侍卫,乙等回归本乡作吏……凡属政府成员,皆须太学出身,或是由太学生服务地方政府为吏之双重资格为出身。此等人,皆经政府之教育与选择。每一成员,既通经术,亦称文学,又擅吏事,汉人谓之“通经致用”。
——摘编自钱穆《中国教育制度与教育思想》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汉太学教育的突出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10分)
材料二 国民学校修身科初级教科书《公民须知》目次
(注: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审定,商务印书馆出版,1917年1月)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教育的新发展,并分析其形成因素。(15分)
[答案] (1)特点:把教育和选拔管理人才结合起来,把读书和做官结合起来。
影响:有助于培养高素质的政府官员;进一步推动了儒学的传播与发展;有助于加强思想统一,强化中央集权。
(2)新发展:注重公民教育,培养公民的权利意识和法治意识。
因素:中华民国的建立,政治体制的变革推动教科书对公民知识的介绍和传播;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主权在民”意识增强;新文化运动促使民众权利意识进一步觉醒,推动现代公民教育理念的发展;民族危机加深,“教育救国”思想兴起并发展;欧美、日本等资本主义国家教育的影响。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