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语文考前拔高每日练(全国卷题型专练)第1练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届高考语文考前拔高每日练(全国卷题型专练)第1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5-17 09:39: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届高考语文考前拔高每日练(全国卷题型专练)第1练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东方卢浮宫”,_________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_________。敦煌石窟艺术是集建筑、雕塑、绘画于一体的立体艺术,(?????????),促使其发展成为具有敦煌地方特色的中国民族风俗的佛教艺术品,为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族关系、中外友好往来等提供珍贵资料,其文物价值,可说是_________。整个千佛洞地区是个艺术宝库,至少_________了1400多年的带有历代艺术风采的壁画、雕刻、经卷等等。背景题材即使以佛教文化为主,不同时代的艺术品也反映了传统的民间艺术特色,是人类文化的宝藏和精神财富。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坐落???? 闻名于世???? 无与伦比???? 累积
B.坐落???? 名垂千古???? 不可或缺???? 积淀
C.分布???? 名垂千古???? 不可或缺???? 积淀
D.分布???? 闻名于世???? 无与伦比???? 累积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敦煌石窟艺术继承中原汉民族和西域兄弟民族艺术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融化了外来的表现手法
B.敦煌石窟艺术在继承中原汉民族和西域兄弟民族艺术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融化、吸收了外来的表现手法
C.在古代艺术家继承中原汉民族和西域兄弟民族艺术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融化、吸收了外来的表现手法
D.古代艺术家在继承中原汉民族和西域兄弟民族艺术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融化了外来的表现手法
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背景题材虽然以佛教文化为主,但不同时代的艺术品也反映了传统的民间艺术特色
B.虽然背景题材以佛教文化为主,但不同时代的艺术品也反映了传统的民间艺术特色
C.即使背景题材以佛教文化为主,不同时代的艺术品还是反映了传统的民间艺术特色
D.即使背景题材以佛教文化为主,但不同时代的艺术品也反映了传统的民间艺术特色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作为一种发展战略,有内外经验可供参考。要使乡村振兴战略获得成功,必须了解国外乡村振兴的经验教训以及我国历次“三农”政策实施的效果与原因,在发展思路和具体措施上进行实质性的创新。
通过制度与技术创新振兴农村产业。没有产业的振兴,其他方面的振兴和发展就失去了基础。产业发展指的是农业和非农产业的发展与融合。农业的发展主要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非农产业的发展需要吸引多元化的发展主体,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需要创新制度,探索促进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村流动的政策措施。
新时期需要有高起点,尤其是要避免过去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发展中有时出现的产业西同、档次不高、无序竞争等现象。近期,需要在选准特色主导产业的基础上,重点考虑重组产业链,并适当调整空间布局,促进企业联盟和技术创新联盟的发展,逐步将传统的农业产业集群改造升级为现代创新集群。未来,则需要在继续推进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建设的基础上,推动龙头企业集群发展,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使其不但在农业产业链中发挥影响,同时在科技产业链与价值链中显示出应有的作用。
通过社会管理创新实现乡村宜居。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有效治理都是为了实现乡村宜居,而这些必须依靠社会管理创新。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是协调各种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
随着农村社区建设与发展进程的推进,无论是社会管理格局、社会管理体制、社会管理方式,还是社会管理问题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需要我们进行社会管理创新。越来越多的中介组织、非政府组织等第三部门渴望参与农村社区建设,这势必会影响原来的管理格局。随着地方政府的放权以及村民自治意识的增强,管理方式必然要求发生转变。因此,需要因地制宜,根据农村社区发展程度确定不同的社会管理方式。
加强社会管理创新,要追求“以人为本”,为各利益相关者提供参与平台和利益诉求渠道,通过全民参与解决社会问题。只有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提高乡村振兴多元主体参与决策的程度,才能减少决策的偏误和实施的阻力,实现发展成果的共享。因此,通过构建有效的民间参与机制等,才能有效保障农民利益,减少各种社会冲突,确保乡村振兴具体项目的顺利推进。
(摘编自高启杰《乡村振兴需要实质性创新》)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农业和非农产业的发展融合是其他方面振兴发展的基础,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
B.非农产业的发展需要促进资本、技术、人才等向农村流动,因此只有非农产业需要创新。
C.农业产业化示范区既能影响农业产业链,也能在科技产业链与价值链中显示其作用。
D.传统的农业产业集群产业雷同、档次不高、无序竞争,因此要改造升级为现代创新集群。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以十九大报告引出乡村振兴战略,论述了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必要的举措。
B.文章从制度技术创新与社会管理创新两方面论述了乡村振兴需要的实质性创新内容。
C.文章第五段论述了社会管理的格局、方式等,为乡村振兴战略实质性创新指明了方向。
D.文章全文采用总分结构;其中,后面三段层层推进,论述了实现乡村宜居的必要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了解国内外乡村振兴的经验教训,注重实质性的创新,才能使乡村振兴战略获得成功。
B.社会管理的实质性创新可以推进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有效治理,实现乡村宜居。
C.中介组织、非政府组织不参与农村社区建设,乡村管理格局和方式就不会发生改变。
D.全民参与解决社会问题,利于有效保障农民利益,确保乡村振兴具体项目的顺利推进。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及解析:
答案:1.A; 2.D; 3.B
解析:1.分布:散布之意;名垂千古:比喻好名声永远流传,用于人;不可或缺:意思表示非常重要,不能有一点点的缺失,不能少一点;积淀:指在长期积累中形成,多用于抽象事物,如积淀某种精神
2.在…基础上,介词短语中,不该再有主语,尤其是“敦煌石窟艺术”,前句已有;“融化”与“吸收”词序不当
3.关联词语并非假设关系;关联词语“虽然……但”的位置应该在主语之前

2答案及解析:
答案:1.A; 2.D; 3.C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
B项,“只有非农产业需要创新”错,文中并未说农业产业不需要创新。
C项,混淆概念,应该是在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基础上推动的龙头企业集群,能影响农业产业链,也能在科技产业链与价值链巾显示其作用。
D项,“传统的农业产业集群产业雷同、档次不高、无序竞争”,于文无据。
2.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论述了实现乡村宜居的必要性”错,应是论述通过社会管理创新实现乡村宜居。
3.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此项说法绝对,另外,乡村管理格局和方式发生改变的原因不仅仅是巾介组织、非政府组织参与农村社区建设。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