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导学案
【课程标准】
1.了解新航路开辟。(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因素和客观条件,知道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的基本航海历程及结果)
2.理解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
【核心素养】
1.(史料实证与唯物史观)通过分析各类型史料,知道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必然性与可能性,体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时空观念与历史解释)能够利用历史年表、地图等,描述几位航海家远洋航行的路线、过程,认识新航路开辟的艰巨性与开创性。
【时空坐标】
【思维导图】
【知识梳理】
一、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
(一)概念解析
1.旧航路:由中国或者印度出发,经过中亚和西亚,由海路或陆路转往欧洲的转口贸易路线。
2.新航路:十五、十六世纪之交,西欧各国本想探寻通往东方的航线,经过一系列的航海探险活动,开辟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这些航路通常被叫做“新航路”。
(二) 新航路开辟的动因 (阅读课本第34-35页第一目,找到动因并写到笔记本上)
1.历史传统:
2.经济根源:
3.社会根源:
4.思想根源:
5.商业危机:
6.精神动力:
7.政治动力:
(三)新航路开辟的条件(阅读课本35页中间一段,归纳欧洲人为什么能开辟新航路?)
1.客观条件:
2.主观条件:
二、新航路开辟
(一)主要航线的开辟:
航海家 时间 支持国 路线 成果
(二)其他众多航路开辟的过程:
地域 时间 出发国 航海家 成果 意义
北大西洋的高纬度地区
南半球
【深化拓展】
【巩固练习】
1.“即使哥伦布没有发现美洲大陆,达·伽马没有绕好望角航行,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其他人也会这么做。总之,西方社会已经达到起飞点,即将起飞。”最能说明上述观点的依据是( )
A.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B.传播基督教思想的需要
C.转口贸易利润的刺激 D.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
2.迪亚士在谈到海上探险的目的时说:“是为了像所有的男子汉都欲做到的那样,为上帝和陛下服务,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这里所说的“光明”是指( )
A.基督教思想 B.工业文明成果
C.科学精神 D.君主制度
3.1519年麦哲伦进行环球航行时,船队共5艘船,280名船员,总计费用830多万马拉维迪斯(当时西班牙货币单位)。庞大的费用私人难以募集,而西班牙国王投资占75%。这反映出的实质是( )
A.官方支持是进行海外探险的重要条件 B.麦哲伦环球航行的规模非常大
C.社会经济发展使欧洲王室财富大增 D.追求贵金属是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
4.16世纪葡萄牙著名诗人德·卡蒙斯这样深情地描绘他的祖国:“大陆,在这里是尽头;大海,在这里才开头。”诗句中反映了他对祖国引以为豪的是( )
A.成为“海上马车夫” B.垄断欧亚之间的贸易
C.率先开辟新航路 D.处于欧洲商业中心地位
5.哥伦布曾向葡萄牙王室提出向西航行到达印度的方案,遭到王室的拒绝。学生在讨论王室拒绝的原因时提出以下四个观点,较为合理的是( )
甲:王室在转口贸易中拥有高额利润 乙:东进前往印度已经取得重大突破 丙:在此之前的迪亚士已然直达印度 丁:达·伽马航行获得巨大经济效益
A.甲 B.乙 C.丙 D.丁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黄金、香料、珠宝是西班牙人和哥伦布海外冒险的另一个重要动因。由于《马可·波罗行纪》中关于中国与日本的财富无穷的神话在当时的欧洲广为流传,激起欧洲人的无限遐想。
材料二 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做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上帝福音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充满“内在动力”的帆船运载着奴隶、黄金、香料,也撒播着诸如“地球是圆的”等进步光芒。
——摘编自巴勒克拉夫《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哥伦布海外冒险的动力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单列举伊比利亚半岛国家的远航尝试。
参考答案
1——5:AAACB
6.(1)传播基督教;追求黄金、香料、珠宝等。
(2)远航尝试:1487年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远航非洲,发现好望角;1497年,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到达印度;1492年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哥伦布到达西印度群岛,发现美洲;1519—1522年,西班牙王室支持下的麦哲伦完成了环球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