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5-17 11:23: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了经济奇迹,初步奠定我国工业化基础是在
A.解放战争时期B.土地改革时期
C.“一五”计划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
2.“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以苏联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1万多个工业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意义重大,主要表现在
A.促进了国民经济有恢复B.保障了土改革的完成
C.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D.标志着三大改造的结束
3.图1、2、3是我国20世纪50年代的新闻报道图片。这些图片反映了当时我国

图1 图2 图3
A.完成了国民经济调整任务B.工农业生产高速发展
C.对国内主要矛盾缺乏认识D.强烈的富国强国愿望
4.火红的50年代,全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建设高潮,中国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毛泽东充满自豪地说:“我们不但要破坏一个旧世界;还要善于建立一个新世界。”20世纪50年代建设高潮出现的原因有
①人民政权的巩固②三大改造的完成
③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高涨④“两个凡是”方针的提出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5.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被誉为“中国名片”,其演化契合着国家和民族兴盛的一些环节。下图为新中国曾发行的部分人民币图案,从图案中不能得出的信息是当时的中国

A.优先发展重工业B.实行民族团结的民族政策
C.完成了三大改造D.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6.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是
A.新中国的成立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7.下图为建国初期我国主要工农业品产量变化柱状图。其中数据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B.西藏和平解放
C.“大跃进运动”的发动D.“一五计划”的实施








8.“英雄者,国之干,族之魂。”他出生于甘肃玉门,身上体现出来的“铁人精神”激励了一代代的石油工人,他是一个为民族争光争气、顶天立地的民族英雄。他是

9.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这八字方针是为了(  )
A.恢复建国初遭破坏的经济 B.开展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C.缓和文革造成的社会混乱 D.应对三年严重的经济困难
10.党的“十八大”首次高度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一个核心点。下面对我国近现代法律文献共性表述正确的一项
1912年 南京临时政府《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49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954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82年 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都推动了中国民主与法治建设的进程B.都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性质
C.都是民主与封建专制长期斗争的结果D.都主要受欧美民主政治的影响
11.“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材料总结了我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的重大失误是(  )
A.新中国成立初开展土地改革运动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12.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政治协商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3.高考的内容有时会反映出政治的方向。1977年的某市高考作文题目是《在抓纲治国的日子里》,但这个“纲”在1978年底被果断停止使用。题目中的“抓纲”是指
A.以经济建设为纲B.以阶级斗争为纲
C.以文化建设为纲D.以思想建设为纲
14.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1953年初,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B.“一五”计划期间,北京电子管厂建成投产
C.“一五”计划期间先后施工一万多个工业项目
D.“一五”计划的完成为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15.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之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始 D.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16.右图是1957年中国人民邮政发行的题为《人社》
的纪念邮票,这里的“社”指的是

A.农业生产合作社
B.农村供销合作社
C.农村人民公社
D.联产承包小组

17.北京同仁堂创办于1669年,是中国中药名牌老店。新中国成立后,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同仁堂在生产、销售、开发等方面都有进一步发展。国家对同仁堂的改造形式是(  )
A.强制没收B.互助合作C.自主经营D.公私合营
18.“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材料中“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指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一事件
A.开国大典B.土地改革C.“一五计划”D.三大改造
19.下面是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发展的状况图,指出从③到④产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开始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B.提出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C.全面掀起“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D.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20.1954年底,我国手工业合作组织达到4.17万多个,当年产值11.7亿元,相当于1953年产值的2.3倍。到1956年,全国手工业合作社己有10多万个,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合作社。这表明
A.国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B.公私合营取得显著成效
C.手工业合作化适应了生产发展D.“一五”计划进展顺利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下到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材料二到1956年底,我国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我国开始了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1)材料描述的是什么事件?为实现“新中国的工业化”,我国编制了什么国民经济发展计划?

(2)材料二中“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的标志是什么?写出一位在“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涌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

(3)概括材料乙中“党”的总任务,结合1956年的相关史实,说明总任务的完成情况。


(4)请为你的家乡经济发展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22.阅读下到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新生政权,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材料二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比重和增长速度变化表
变化行业 1953年农轻重比例(%) 1957年农轻重比例(%) 1953~1957年平均增长速度(%)
农业 52.8 43.5 4.5
轻工业 29.6 29.2 12.8
重工业 17.6 27.3 25.4
(2)上表中重工业增长速度最快,得益于哪一政策的实施?这一时期中国历史上出现的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是什么?

材料三青年突击队的出现引起团中央的关注,随即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仅全国各地基建工地的青年突击队就有7500个,参加青年13.5万人。
——胡献忠《把青春献给祖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青年运动综述》
(3)材料三中“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的历史意义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的标志。
材料四

开国大典
(4)照片“开国大典”拍摄于什么时间?毛泽东在1956年的这次“发言”针对的是什么事件?这一事件的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什么阶段?
(5)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要求至少答出两点)

一.选择题。
1-20:
CCDCCCDCDABBBDBADDDC
二.材料分析题。
21.(1)土地改革;一五计划(或第一个五年计划);
(2)三大改造的完成;王进喜、邓稼先、雷锋、焦裕禄等(任意一位即可)
(3)工业化;三大改造。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重大成就;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4)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引进先进无污染的企业等(有理即可)
22.(1)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土地改革。
(2)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或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完成(或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3)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4)1949年;“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坚持中国共声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以经济建没为中心,努力发展经济;増強
国家综合国力;维护国家统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乂道路等。(答到两点即可給,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給分)


农业和手工业由个体的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必然使生产力大大地获得解放。
——毛泽东在1956年一次国务
会议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