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年级物理
第十七章第一节《信息与信息传播》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物理源自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十六章主要介绍了电与磁的关系——电磁转换,十七章是在十六章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电磁波以及电磁波在现代通信中的广泛应用,本章从人类历史上信息与信息传播活动的五次巨大变革出发,让学生了解信息传播形式从文字到声音再到图像,传播的信息量由小到大,传播距离由近到远,传播速度由慢到快所经历的漫长过程;然后再简单介绍波的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与现代通信密切相关的电磁波以及电磁波的应用;最后介绍电磁波在现代通信中的应用。本章将物理和现代生活紧密相连,紧扣现代科技,使学生了解物理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不仅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也增强了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本章是以人类的通信发展为主线,每一节内容环环相扣,而《信息与信息的传播》作为本章的第一节内容,起着重要的启下作用。本节内容首先阐明了什么是信息,让学生认识到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社会,从而引入本章节的主线。然后说明信息和信息传播活动所经历的五次巨大变革,而在这五次变革的发生是以生产力的提高基础,科学技术发展为前提。接着介绍早期的传播工具,通过活动让学生自制电报机让学生亲自体验早期信息传播工具及存在的缺点,为引入新的、更先进的信息传播工具做好铺垫。“信息——早期信息传递工具不足之处——电磁波的发现和应用”通过第一节的讲解和学生活动,层层递进,帮助学生认识到电磁波发现的价值,为下一节课埋下一个很好的伏笔。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九年级下册十七章,所任教的对象为初三的学生。学生在这之前已经学过电与磁的相关知识,对电与磁有一定的认识,能够正确地设计和连接简单的电路。初三学生经过一年多的物理学习,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利用网络去搜索相关的资料。同伴之间的语言更容易使同龄的孩子理解,初三的学生有较强的小组合作能力,能够进行分工合作、交流讨论。
而本节课所讲的内容有较强的开放性,与生活非常贴近,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对于本节课的部分内容已经有不同层次的认识,所以基于这些情况,本节课在设计之时,我考虑将课堂还给学生,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给每个小组布置任务,让学生自主安排组员的任务,在课前利用网络、书籍去搜集资料,在组内进行讨论和整合,然后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小组之间进行相互交流,希望通过让学生在搜集资料和交流的过程中,对信息和信息传播过程以及信息传播的五次巨大变革有新的、深刻的认识。
十几岁的孩子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是非常强烈的,并且他们有一定的能力去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索,因此在“自制电报机”的环节我让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自主探究设计、自制一个电报机和密码本进行秘密通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物理学科的使用性和成就感,也让学生感受早期通讯设备的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做铺垫。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信息的定义,了解人类特有的信息有哪三种;
(2)知道信息和信息的传播活动经历了五次巨大变革,了解早期的信息传播工具,发现这些工具的优缺点。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大量的图片,生动活泼的展现知识;
(2)通过课前搜集资料,小组合作的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整合有用信息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通过学生自制有线电报机和接收机让学生体验创新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提升团队合作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科自豪感。
【教学重点】
了解信息和信息传播活动的五次巨大变革
【教学难点】
自制有线电报机
【设计思路】
总的来说本节课主要是由三个环节组成:1.教师介绍信息和信息传播的方式、工具。2.学生课前搜集资料,在课堂上交流展示关于信息和信息传播工具的认识。3.学生自主学习和设计简单的电报机,并且利用手边器材进行实际操作,利用其进行通信。本节课的教学形式主要有: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讲授教学;小组搜集资料、互助学习;学生活动进行动手操作。
本节课属于科普类的课题,主要目的是想让学生了解信息和信息传播方式的五次巨大变革,而这部分内容如果让老师去介绍,介绍多了课堂上显得老师非常啰嗦,学生听久了会觉得比较乏味,课堂比较单一枯燥。但如果只是简单地说一下五次变革又会感觉课堂太过于应试,学生只是简单记住了几个语句,没有体会到其中的变化的过程,失去了这节课的意义。
为了将这节课的内容丰富并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并没有拘泥于课本上的内容,直接将内容放开,给学生主题,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利用课前的时间去自主搜集关于信息和信息传播工具的相关资料、整理资料并组织语言在课堂上介绍。这样通过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过程,学生对某一个信息的变革认识非常深刻,而同伴之间的交流使得学生的知识面更加宽广,上台交流不仅使的课堂形式更加丰富多彩,而且学生更加有兴趣、在课堂上更加积极、更加专注,在交流过程当中还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对于“自制简易有线电报机”学生活动,学生此时已经有了一定的设计和连接电路的能力,所以我在处理这个活动时,我在课堂上安排时间让学习课本63至64页的内容,让学生利用手边的器材设计电报机的电路并利用身边物品设计自己组内的电码本进行交流。这样设计是因为学生的动手兴趣很强烈,让学生设计电路,学以致用,成功后有一种成就感。在锻炼学生设计和动手实验能力的同时也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电报机的优缺点。
【教学资源】
干电池2节、小灯泡2个、开关2个、挡板1个、导线若干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 入 新 课 1.课前老师通过动作和语言提示学生开始上课 [提问]刚刚上课前,老师做了哪些动作,说了什么话,传达了什么意义? 老师做了一个“嘘”和双手交叉的动作告诉我们开始上课了,安静和坐正的意思 从生活出发,通过常见的一些语言和动作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无处不在
什 么 是 信 息 [给出信息的定义]: 1.我们把各种事物发出的有意义的消息叫做信息 2.消息中包含的内容越多,信息量就越大 了解、认识信息的定义 直接告知信息是什么,简洁明了开门见山。
什 么 是 信 息 1.[提问] 你还能列举一些生活中获取信息的例子吗?这些信息是通过什么样的形式呈现的呢? 2.老师将一些典型的例子用图片的形式在PPT上展示出来并总结人类特有的三种信息:语言、符号、图像 学生思考生活中的信息,并举例 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让学生举例进一步认识什么是信息。通过比较这些事例,理解哪些信息是人类特有的。
信息 和信 息传 播活 动所 经历 的五 次巨 大变 革 1.教师组织学生课前以小组的形式上网搜集、整理资料,组织课堂上的小组展示 1.学生课前以小组的形式针对某一种信息或信息变革或者工具进行收集、整理资料 2.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互相交流信息。 小组课前搜集资料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能力,并且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
信 息 和 信 息 传 播 活 动 所 经 历 的 五 次 巨 大 变 革 2.课堂上组织小组展示 (1)展示“语言诞生”后[活动]悄悄告诉你:让一位同学将一段文字悄悄读给另一位同学听,然后另一位同学复述给全班同学。在复述的过程中发现第二位同学无法准确复述。 说明:语言作为信息的载体传递信息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因此人类发明了特殊的符号——文字。 (2)用承上启下的语言将几次变革串联起来,让小组展示环节连贯。 3.参与活动,感受语言作为信息传播媒介的不足之处 小活动的插入让学生在真实的体验中感受到信息和信息传播的变革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也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
早 期 信 息 传 播 工 具 1.[提问]信息的传播需要借助一些工具,你知道早期信息传播工具有哪些吗? 学生举例,并说出对其的认识。 学生来谈一谈自己对早期的信息传播工具的认识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以及给学生成就感。
早 期 信 息 传 播 工 具 师:今天我们一起重点来研究莫尔斯的电报机。 2.[活动] (1)自主阅读课本62至64页内容,认识莫尔斯电报机和电码的制作 (2)每个小组设计电路,利用手边的器材自制电报机。 (3)设计自己的电码,并在组内进行发报 (4)小组展示,设计的电路以及如何发报 (5)告知全班电码,全班来破译 (6)讨论电报机的优缺点 2.学生自主学习课本内容,小组合作设计电码和电报机电路图,并连接电路进行发报。 3.某一小组同学展示本组的电报机,并且告知电码本全班进行破译。 通过自制电报机和电码以及发报破密等一系列活动,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课堂充满趣味性。并且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刻体会到电报机的优缺点,为下一节课电磁波的引入埋下伏笔。
板书设计 17.1信息与信息传播信息和信息传播的五次变革: 语言的诞生→文字的诞生→印刷术的诞生→电磁波的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教学,使我更进一步体会到,在新时期、新理念下要做一个合格的教师,自身的素质和知识、技能的要求更高。
要想设计一堂高质量的课,首先,起点和思路要有全新的眼光和角度。其次,过程和细节要依赖于自身的综合技能和综合知识的先进性,以及对以人为本的认识程度。还要知彼知己,对现在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有充分的了解。
因此,学无止尽,我要不断的学习,关注和学习与教育相关的方方面面的知识,才能与时俱进,成为一个出色的教师。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