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测试题
1.4月24日,被确定为我国航天日。50多年前的这一天,中国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 )
A.东方红1号 B.神舟一号 C.神舟五号 D.神舟六号
2.下列成就中,按取得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中葡两国举行澳门交接仪式②战略导弹部队的组建③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④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
A.③②④①B.②③④①C.②④③①D.③④①②
3.科学无国界,科学无时限。20世纪初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提出了相对论,为原子能技术的开展提供了理论依据;20世纪60年代另一位物理学家根据相对论,主持形成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设计方案,被誉为“两弹元勋”。这两位物理学家分别是
A.爱因斯坦和邓稼先B.牛顿和邓稼先C.爱因斯坦和王大珩D.牛顿和王大珩
4.“喜看稻菽千重浪,要数风流是此翁。”这里的“翁”是指
A.邓稼先B.王淦昌C.屠呦呦D.袁隆平
5.1964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向某试验现场发贺电:“这对美帝国主义核垄断、核讹诈的政策是一个有力的打击,对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是一个极大的鼓舞。”这一贺电是为了祝贺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C.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成功D.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顺利升空
6.1970年4月25日新华社电:“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该电评论的是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新中国重返联合国
C.“东方红1号”卫星发射成功D.“神舟”五号实现载人航天
7.“这个飞船标志着中国成为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的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它是我国在航天技术上的又一座里程碑。”“这个飞船”是
A.神舟一号飞船B.神舟三号飞船C.神舟五号飞船D.神舟六号飞船
8.近现代中国,在实现国家独立,富强这一目标的激励下,在科技报国的道路上,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科学家。下面选项中全部属于科学家的一组是①李四光②鲁迅③聂耳④徐悲鸿⑤钱学森⑥袁隆平
A.②③⑤B.①③④C.②⑤⑥D.①⑤⑥
9.2018年5月,在全国两院院士大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称赞我国许多科学家都是“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民族英雄。其中的杰出代表有“两弹元勋”
A.袁隆平B.邓稼先C.王进喜D.焦裕禄
10.袁隆平被授予建国以来第一个特等发明奖,因为他
A.在国际上首先培育成“籼型杂交水稻”B.创立地质力学
C.成功研制“两弹一星”D.主持修建京张铁路
11.《走向丰衣足食的世界》一书中写道:“他在农业科学上的成就击败了饥饿的威胁,领导着人们走向丰衣足食的世界。”文中的“他”是指A.焦裕禄B.邓稼先C.袁隆平D.钱学森
12.20世纪70年代,它的成功发射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开端,使我国跻身世界航天科技的大国之列。“它”指的我国第一颗A.原子弹B.导弹C.氢弹D.人造地球卫星
13.下列人物中,被誉为我国“杂交水稻之父”的是
A.邓稼先B.袁隆平C.钱学森D.华罗庚
14.1.“萃取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这句颁奖词称赞的是下列哪一人物?
A.袁隆平B.屠呦呦C.邓稼先D.钱学森
15.改革开放后,我国增加传统节日为法定节假日,并出现了小长假,法定节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包括①政府注重民生②脱贫任务完成③休闲需求增加④法制体系健全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16.流行语言是时代发展的一面镜子。20世纪80年代以来,下海、打工、跳槽、经济社会、出国留学等语言迅速流行起来,这反映了我国
A.文学艺术创作的繁荣B.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
C.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D.改革开放后的社会变革
17.“跳槽”、“炒鱿鱼”、“人才招聘会”等流行语突出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A.失业率居高不下B.就业观念的变化
C.综合国力的提升D.医保制度的变化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初期,我国石油严重短缺,60多岁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带领技术人员跋山涉水进行石油勘探。在勘探最困难的时候,李四光鼓励大家:“我们一线的生机,还是在我们的民族,大家打起精神,举起锄头向前挖去。”终于,1959年勘探出了大庆油田。随后,在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大港、胜利、华北大油田相继找到,中国摘掉了“贫油”的帽子。
(1)举出一名新中国早期的国防科研工作者及其贡献。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这些科研工作者身上有什么共同精神?
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尽管是一个低收入国家,中国仍然选择了追求高科技水平的发展战略……特别是出于国家防御的目的……成立了一批精英聚集的研究机构,比如中国科学院(CAS)。六七十年代,中国在核技术、空间技术以及基因工程方面的重大进步证实了这种制度成功的一面。
(2)材料二中,“核技术、空间技术”方面的“重大进步”指什么?“中国仍然选择了追求高科技水平的发展战略”的目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列举把“大国重器掌握在自己手中”需要具备的条件。
材料三现在是第四次工业革命……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者一个行业如果不能意识到这场变革的核心以及其中隐藏的潜能,或者没有找到应对之道,那么也许其他新的行业、国家和地区在新技术可能性的基础上会取而代之,获得领先地位。
(4)针对材料三中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你认为中国的“应对之道”是什么?
材料四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日益讲究穿戴,注重衣服的面料、质地、花色、款式和品位;从凭票供应肉、蛋、油到各种美味食品应有尽有,以至于“减肥”成为时尚;居住条件的改善引发了“装修热”;从骑自行车出门到开私家车远行,“自驾游”成为时尚。——选自《经济成长历程》
(5)材料五说明了什么?改革开放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材料五:
(6)上述材料反映了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生活的哪些变化?造成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9.某班同学准备举办专题展览,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请你参加本次活动,完善展览内容。
【任务一】第一组负责搜集改革开放前购物用的票证,下面是一张粮票和一张油票。
(1)请你说说当时我国使用粮票和油票等票证的原因。
(2)请你从衣食住行四方面说一说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改变。
(3)运用所学知识,探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生活取得巨大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参考答案:
1-17题:AAADACCDBACDBBCDB
18.(1)邓稼先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给分,如钱学森、钱三强、于敏等)精神:艰苦奋斗、忘我工作、追求卓越、创新精神、自力更生、不计报酬、为国奉献等。(一方面,语意相同给分,总分)
(2)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国家防御。
(3)条件:国家独立;符合国情的政治制度(制度保障)(制度创新);人才(教育发展);技术(先进科技);政策支持(政府重视)(加大科技投入);经济发展;爱国主义;奋斗精神等。(要求:,一方面,意思相同不重复给分,总分)
(4)要抓住技术革新的机遇,大力实施科教战略,鼓励创新,保护知识产权。
(5)改革开放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6)变化:人们消费结构不断优化;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或人们注重和享受多种休闲生活,)法定节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原因: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不断增长;政府关注民生;国家增加节假日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等。(一点一分,共)(以上答案意思相近、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19.(1)经济发展水平低;商品供应严重匮乏等。(符合题意,答出一点即可)
(2)略:本题注意语言表述改革开放前后的对比)
(3)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邓小平理论的正确指导;科学技术的推动;改革开放战略的实施;全国人民的努力等。(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