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科版 高中生物 2019-2020 必修三 第四章 种群 第三节 探究酵母菌的种群数量的变化(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浙科版 高中生物 2019-2020 必修三 第四章 种群 第三节 探究酵母菌的种群数量的变化(共2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5-18 10:49: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动态变化
单细胞真核生物
最适温度:28-30℃,PH:4.5-5
生长周期短,增殖速度快,1.5-2h繁殖一次
能进行出芽生殖又能进行有性生殖
还可以用酵母菌作为实验材料研究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一、酵母菌
1、探究实验设计时要遵循的原则: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平行重复原则。
二、探究性实验特点
1、血细胞数板是一种专门用于计算较大单细胞微生物的一种仪器。
2、计数时,常采用抽样检测法。
计数时,如果使用16格×25格规格的计数室,要按对角线位,取左上、右上、左下、右下4个中格(即100个小格)的酵母菌数;如果规格为25格×16格的计数板,除了取其4个对角方位外,还需再数中央的一个中格的酵母菌数。
三、微生物的计数方法
血细胞计数板是一种专门用于计算较大单细胞微生物的一种仪器。
计数时,常采用抽样检测法。
取样要求:
镜检要求:
浓度要求:
3、镜检、计数要求:
四、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
实验原理:
种群的数量变化有一定的规律。在理想条件下,种群呈“J”型增长,在有限的环境下,种群呈“S”型增长。
酵母菌生长周期短,增殖速度快且世代间不重叠,在实验室条件下,用液体培养基培养酵母菌,可以观察酵母菌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五、实验步骤
酵母菌培养注意的问题:
培养液配制
灭菌
接种
培养
无菌操作
培养条件
计数试管 第0天 第1天
第2天
第3天
第4天

A B A B A B A B A B
样品1
样品2
总数
平均数
稀释倍数
平均数
*稀释倍数

比色计读数
估计值
第 1 天
第 4 天
第 6 天
第 7 天
死亡
六、实验结果曲线
活菌数
七、针对“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有人提出了新的问题,某同学按下表完成了有关实验。
试管编号 培养液/mL 无菌水/mL 酵母菌母液/mL 温度(℃)
A 10 — 0.1 28
B 10 — 0.1 5
C — 10 0.1 28
温度、营养物质对酵母菌生长的影响
1
2
3
4
5
6
7
时间/天
酵母菌数 106个/ml
B
C
A
D
八、练习:
试管编号 A B C D



液 培养液/ml 1000 10 10 -
无菌水/ml - - - 10
酵母菌母液/ml 0.1 0.1 0.1 0.1
温度 280C √ √ × √
50C × × √ ×
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增长、波动、稳定、下降等
“S”型曲线有一个K值,即环境容纳量。
种群数量的增长也受到许多环境因素(如温度、培养液的pH、培养液的养分种类和浓度、代谢产物等)的影响。
练习
1、生活在一个生物群落中的两个种群(a、b)的增长率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b种群数量增长到一定数量后,逐渐减少,最后甚至可能全部死亡
B.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强度由强到弱
C.a、b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对应的时间点分别是t4和t2
D.a种群为“S”形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
K值并非稳定不变。
曲线模型与实际曲线的比较
实际曲线不像曲线模型那样的光滑和典型。
实际种群数量在K值上下波动。波动可以是周期性的,也可以是非周期性的。
思考并讨论
1、若图①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的某种群,则a点后发生变化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2、若图②所示为在10ml的培养液中培养酵母菌,则b点后的变化原因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③曲线在指导灭鼠过程中有何指导意义____________。
若用于海洋鱼类的捕捞呢?
这些曲线对于合理控制野猪数量有何实际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