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复习——多项选择类题目专题复习 (19张ppt+导学案+习题)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化学复习——多项选择类题目专题复习 (19张ppt+导学案+习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5-18 09:28:26

文档简介




济南市2020年延期开学初中化学教学课程
学习任务单
一、学习指南
课题名称: 鲁教版 九年级 多项选择类题目专题复习
题型说明: 为了适应新时代教育形势的发展,使初中化学学习更好的与高中化学学习接轨,使初中化学学考改革与新高考改革相适应,今年济南市化学学考也做出了相应的改革和调整,将选择题部分第二大题的5个4分的选择题,以多项选择题形式呈现。
评分标准: 多项选择题共5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学习目标: ⑴ 建立“宏观—微观—符号”间的联系,逐步形成微粒观、元素观等基本的化学观念 ⑵ 初步学会根据物质的性质不同鉴别和提纯物质 ⑶ 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置换反应进行判断,学会分析金属和盐溶液反应后的滤渣和滤液成分及质量变化 ⑷ 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涵,能用元素守恒的观念进行有关计算
二、学习任务
【典型例题】1. 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如下图,则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A.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B.物质丁的化学式是H2O C.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D.甲、乙两物质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13∶16【迁移训练】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图中 x 的数值为 3 B.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改变C.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D.参加反应的甲、乙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 1︰2【典型例题】2. 有某单一溶质的溶液 X,取三份等量的该溶液,分别向其中滴加 NaOH 溶液、 稀盐酸、AgNO3溶液中的各一种,产生的现象如下表所述。则下列对该溶液X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溶液一定为无色溶液 B.该溶液中含有 CaCl 2 C.该溶液是一种盐的溶液 D.该溶液中含有+2 价铜离子【迁移训练】有三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只知道它们分别是稀盐酸、 澄清石灰水和氯化钠溶液中的各一种。下列四种试剂中,能将上述三种无色溶液一次鉴别出来的是 A.Na2CO3溶液 B.MgCl2溶液 C.KNO3溶液 D.紫色石蕊试液【迁移训练】下列各组物质的鉴别中,所选的鉴别试剂,正确的是 【典型例题】3. 为除去下列各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采用的除杂方法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杂质除杂方法 A铜粉氧化铜在空气中充分灼烧 BNaCl溶液Na2CO3加入适量稀硫酸 CH2CO2通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干燥 DCaCl2溶液HCl加入过量CaCO3,过滤 【迁移训练】除去下列物质中含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试剂及主要操作均合理的是A.CO2(HCl)将混合气体通过NaOH溶液,干燥 B.Cu(CuO) 加入适量的稀硫酸,过滤 C.NaNO3溶液(Na2SO4)加入过量的Ba(NO3)2溶液,过滤 D.NaOH溶液(Na2CO3):加入适量的Ca(OH)2溶液,过滤【典型例题】4. 现有 ZnSO4 和 CuSO4 的混合溶液 100 g,加入 5 g 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一定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和滤渣。下列有关说法中,合理的是 A.滤渣的质量一定大于 5 g B.整个过程中 ZnSO4 的质量不变 C.滤渣中一定含有单质 Fe 和单质 Cu D.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 Zn2+ 和 Fe2+ 【迁移训练】将一定质量Fe粉和Ag粉的混合物加入Cu(NO3)2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 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滤渣中一定没有单质铁 B.滤液中一定含有Cu2+ C.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和铜 D.滤液的质量一定大于原溶液的质量【典型例题】5. 取一定质量的CaCO3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后,冷却,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8.0g,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剩余固体中钙元素质量为4g B.反应中生成2.0g CO2气体 C.原来CaCO3的质量为10g D.剩余固体中有5.6gCaO【迁移训练】现有9.3g NaOH与Na2CO3的固体混合物,测得其中钠元素与碳元素的质量比为23:3。在室温下,将该混合物与50g稀硫酸混合,恰好完全反应,所得不饱和溶液的质量为57.1g。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反应中生成2.2g二氧化碳 B.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有两种溶质 C.原固体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为4.6g D.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9.8%







随堂检测
1. 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图示中x的数值为3
C.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D.反应中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2:7
2. 有三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只知道它们分别是NaOH溶液、CaCl2溶液、稀硫酸中的各一种。下列四种试剂中,能将上述三种无色溶液一次鉴别出来的是
A.紫色石蕊试液 B.Na2CO3溶液 C.Cu(NO3)2溶液 D.BaCl2溶液
3. 除去下列各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序号 物质 杂质 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
A H2 HCl 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干燥
B NaNO3溶液 Na2SO4 加入适量的Ba(NO3)2溶液,过滤
C KCl溶液 K2CO3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D 铁粉 Fe2O3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过滤
4. 往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根据上述现象分析,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A.滤液的质量一定大于原溶液的质量 B.滤渣中一定有三种金属
C.滤液中一定有Ag+、Cu2+、Fe2+ D.滤液是浅绿色溶液
5. 现有5gMgO、Mg(OH)2的固体混合物,与200g4.9%的稀H2SO4恰好完全反应,形成不饱和溶液。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固体混合物中镁元素的质量为4.8g B.所得的溶液中有两种溶质
C.所得不饱和溶液的质量为205g D.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12g



参考答案:1. BC 2.AB 3. ABC 4. BD 5. CD



(共19张PPT)
初中 化学 九年级
多项选择类题目专题复习
为了适应新时代教育形势的发展,使初中化学学习更好的与高中化学学习接轨,使初中化学学考改革与新高考改革相适应,今年济南市化学学考也做出了相应的改革和调整,将选择题部分第二大题的5个4分的选择题,以多项选择题形式呈现。
多项选择题就是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也可能是三个或四个选项都符合题目要求。
1. 注重化学学科素养的考查
2. 题目容量大、思路广
3. 对能力的考查更加深入
4. 要求考生具备完整、细致、全面的思维品质
多项选择题共5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化学反应的微观表示
实验设计鉴别物质
实验设计提纯物质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化学反应与元素守恒的灵活运用
初步学会根据物质的性质不同鉴别和提纯物质
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置换反应进行判断,学会分析
金属和盐溶液反应后的滤渣和滤液成分及质量变化
建立“宏观—微观—符号”间的联系,逐步形成微粒观、
元素观等基本的化学观念
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涵,能用元素守恒的观念进行有关计算
1. 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如下图,则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
A.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B.物质丁的化学式是H2O
C.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D.甲、乙两物质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13∶16
H2O
0
-2
-2
52
160
13 : 40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
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零
A.图中 x 的数值为 3
B.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改变
C.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
D.参加反应的甲、乙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 1︰2
0
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x
4
4
反应前后,元素种类、质量不变
A.该溶液一定为无色溶液 B.该溶液中含有 CaCl 2
C.该溶液是一种盐的溶液 D.该溶液中含有+2 价铜离子
2. 有某单一溶质的溶液 X,取三份等量的该溶液,分别向其中滴加 NaOH 溶液、
稀盐酸、AgNO3 溶液中的各一种,产生的现象如下表所述。则下列对该溶液
X 的叙述,正确的是
蓝色
Cu(OH)2
AgCl
有三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只知道它们分别是稀盐酸、 澄清石灰水和氯化钠溶液中的各一种。下列四种试剂中,能将上述三种无色溶液一次
鉴别出来的是(   )
A.Na2CO3溶液 B.MgCl2溶液
C.KNO3溶液 D.紫色石蕊试液
AD
HCl Ca(OH)2 NaCl
应用一 鉴别问题
酸性
碱性
中性
方法:根据反应现象不同鉴别
下列各组物质的鉴别中,所选的鉴别试剂,正确的是
NH4Cl+NaOH=NaCl+H2O+NH3↑
H2SO4+BaCl2=BaSO4↓+2HCl
碱性
碱性
选项 待鉴别的物质 鉴别试剂
A 氧气、二氧化碳、空气 燃着的木条
B 氯化铵固体和氯化钠固体 氢氧化钠溶液
C 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 酚酞试液
D 稀盐酸和稀硫酸 BaCl2溶液
3. 为除去下列各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采用的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2Cu + O2 △ 2CuO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2NaOH+CO2=Na2CO3+H2O
CaCO3+2HCl=CaCl2+H2O+CO2↑
不减:不与所需物质反应
不增:不引入新的杂质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方法
A 铜粉 氧化铜 在空气中充分灼烧
B NaCl溶液 Na2CO3 加入适量稀硫酸
C H2 CO2 通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干燥
D CaCl2溶液 HCl 加入过量CaCO3,过滤
除去下列物质中含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试剂及主要
操作均合理的是
A.CO2(HCl)将混合气体通过NaOH溶液,干燥
B.Cu(CuO) 加入适量的稀硫酸,过滤
C.NaNO3溶液(Na2SO4)加入过量的Ba(NO3)2溶液,过滤
D.NaOH溶液(Na2CO3):加入适量的Ca(OH)2溶液,过滤
2NaOH+CO2=Na2CO3+H2O
CuO+H2SO4=CuSO4+H2O
Na2SO4+Ba(NO3)2=BaSO4↓+2NaNO3
Ca(OH)2+Na2CO3=CaCO3↓+2NaOH
不减:不与所需物质反应
不增:不引入新的杂质
看清关键词——过量
4. 现有 ZnSO4 和 CuSO4 的混合溶液 100 g,加入 5 g 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得到一定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和滤渣。下列有关说法中,合理的是
A.滤渣的质量一定大于 5 g
B.整个过程中 ZnSO4 的质量不变
C.滤渣中一定含有单质 Fe 和单质 Cu
D.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 Zn2+ 和 Fe2+
Zn>Fe>Cu
Fe + CuSO4 = Cu + FeSO4
56
64
一定有Cu,可能有Fe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
将一定质量Fe粉和Ag粉的混合物加入Cu(NO3)2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
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滤渣中一定没有单质铁
B.滤液中一定含有Cu2+
C.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和铜
D.滤液的质量一定大于原溶液的质量
Fe>Cu>Ag
Fe + Cu(NO3)2 = Cu + Fe (NO3)2
说明滤渣中,没有H前金属
可能有Cu2+
64
56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
5. 取一定质量的CaCO3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后,冷却,测得剩余固体
的质量为8.0g,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下列判断中,
正确的是
A.剩余固体中钙元素质量为4g B.反应中生成2.0g CO2气体
C.原来CaCO3的质量为10g D.剩余固体中有5.6gCaO
未反应的 CaCO3
钙元素的质量:8.0g×50% = 4g
原来CaCO3的质量:
56
44
x
2.0g
x = 2.5g
反应前后,元素种类、质量不变
现有9.3g NaOH与Na2CO3的固体混合物,测得其中钠元素与碳元素的质量比为23:3。在室温下,将该混合物与50g稀硫酸混合,恰好完全反应,所得不饱和溶液的质量为57.1g。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反应中生成2.2g二氧化碳
B.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有两种溶质
C.原固体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为4.6g
D.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9.8%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2NaOH+H2SO4=Na2SO4+2H2O
CO2的质量:
9.3g + 50g - 57.1g= 2.2g
碳元素的质量:
钠元素的质量:4.6g
H2SO4——Na2SO4——2Na
反应前后,元素种类、质量不变
化学反应的微观表示
实验设计鉴别物质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化学反应中元素守恒的灵活运用
实验设计提纯物质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
反应前后,元素种类、质量不变
方法:根据反应现象不同鉴别
判断反应后滤渣和滤液的成分
原则:不减、不增
谢谢!
课后作业
1. 如图表示某个化学反应,据图分析判断,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A. 该反应用于复分解反应  B. 反应中乙、丙两物质质量比为2:7
  C. 图示中x的数值为4   D. 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2. 下列实验方法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A.用过滤的方法除去黄河水中的泥沙
B.用水鉴别硫酸铜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
C.用BaCl2溶液除去NaCl溶液中的Na2CO3杂质
D.用燃着的木条鉴别二氧化碳和氮气
3. 要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中,合理的是
A. NaCl溶液(Na2SO4):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过滤
B. N2 (O2):将气体缓缓通过灼热的铜网
C. CaCO3 (CaCl2):加水溶解一过滤一洗涤一干燥
D. KCl溶液(K2CO3):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4. 室温下,向含有ZnCl2、FeCl2、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将滤渣晾干后称量,质量为a克。取少许滤渣,滴入稀盐酸,有气泡冒出。则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A. 滤液是无色溶液 B.滤液中一定含有Fe2+、Zn2+
C. 加入铁粉的质量一定大于a D.滤渣一定是Cu、Fe两种单质的混合物
5. 室温时,往盛有10.6g碳酸钙和氧化钙混合粉末的烧杯中加入1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108.4g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生成CO2为2.2g B.原固体混合物中钙元素为4g
C.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11.1g D.所加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95%



参考答案:1. CD 2. ABC 3. BC 4. AC 5. AD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