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1—2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问题探讨】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
一个品种的奶牛产奶多,另一个品种的奶牛生长快,要想培育出既产奶多、又生长快的奶牛,可以采用什么方法?
§1—2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P
×
F1
F2
556
315
108
︰
9
3
︰
×
101
32
︰
3
1
︰
黄色皱粒
绿色圆粒
黄色圆粒
绿色皱粒
黄色圆粒
黄色圆粒
绿色皱粒
︰
︰
讨论:
1.为什么子二代中会出现新的性状组合呢?
2.在F2中出现了9︰3︰3︰1的数量比,这与一对相对性状实验中F2的3︰1的数量比有联系吗?
3.无论是豌豆种子的粒形还是粒色,只看一对相对性状,依然遵循分离定律。那么,将两对相对性状一并考虑,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粒形
粒色
圆粒种子=315+108=423
皱粒种子=101+32=133
黄色种子=315+101=416
绿色种子=108+32=140
∴ 圆粒︰皱粒 接近3︰1
∴ 黄色︰绿色 接近3︰1
亲本类型
重组类型
重组类型
亲本类型
§1—2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P
F1
×
配子
YR
yr
F1配子
YR
yR
Yr
yr
YYRR
(黄色圆粒)
yyrr
(绿色皱粒)
YyRr
(黄色圆粒)
YR
yR
Yr
yr
⑴F1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
这样,F1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有4种:YR、Yr、yR、yr,它们之间的数量比为1︰1︰1︰1。
×
Yy
1/2Y
1/2y
Rr
1/2R
1/2r
1/4YR
1/4Yr
1/4yR
1/4yr
同对因子彼此分离
不同对因子自由组合
YYrr
YyRr
YyRr
yyRR
§1—2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P
F1
F2
×
配子
YR
yr
F1配子
YR
yR
Yr
yr
YYRR
(黄色圆粒)
yyrr
(绿色皱粒)
YYRR
YyRr
(黄色圆粒)
YR
yR
Yr
yr
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⑴F1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
⑵受精形成F2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这样,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有16种;遗传因子的组合方式有9种: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性状表现为4种: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它们之间的数量比为9︰3︰3︰1。
×
§1—2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
测交
测交后代
YyRr
(黄色圆粒)
×
配子
yr
1
1
1
1
YyRr
杂种子一代
(黄色圆粒)
yyrr
隐性纯合子
(绿色皱粒)
YR
yR
Yr
yr
yyRr
(绿色圆粒)
Yyrr
(黄色皱粒)
Yyrr
(绿色皱粒)
︰
︰
︰
思考与讨论:上述解释是否正确呢?孟德尔又设计了测交实验,让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讨论:请你根据孟德尔的解释,推测实验的结果。
孟德尔所做的测交实验,无论是以F1作母本还是作父本,结果都符合预期的设想。
孟德尔测交实验结果
黄色
圆粒
黄色
皱粒
绿色
圆粒
绿色
皱粒
F1作母本
31
27
26
26
F1作父本
24
22
25
26
§1—2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
【基础2】假如水稻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稻瘟病(R)对易感稻瘟病(r)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现用一个纯合易感稻瘟病的矮秆品种(抗倒伏)与一个纯合抗稻瘟病的高秆品种(易倒伏)杂交,F2中出现既抗倒伏又抗病类型的比例为 ( )
A.1/8 B.1/16 C.3/16 D.3/8
C
§1—2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
·自由组合定律(孟德尔第二定律)
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1—2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
·自由组合定律(孟德尔第二定律)
·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
思考与讨论 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在孟德尔发现遗传规律之前,一些研究杂交育种的专家对杂种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的现象早已熟知,但是他们往往把一种生物的许多性状作为研究对象,并且没有对实验数据做深入的统计学分析。
孟德尔对杂交实验的研究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他曾花了数年时间研究山柳菊,结果却一无所获。主要原因是:⑴山柳菊没有既容易区分又可以连续观察的相对性状;⑵当时没有人知道山柳菊有时进行有性生殖,有时进行无性生殖;⑶山柳菊的花小,难以做人工杂交实验。
讨论:
1.用豌豆做杂交实验的材料有哪些优点?这说明实验材料的选择在科学研究中起怎样的作用?
§1—2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
·自由组合定律(孟德尔第二定律)
·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
思考与讨论 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在孟德尔发现遗传规律之前,一些研究杂交育种的专家对杂种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的现象早已熟知,但是他们往往把一种生物的许多性状作为研究对象,并且没有对实验数据做深入的统计学分析。
孟德尔对杂交实验的研究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他曾花了数年时间研究山柳菊,结果却一无所获。主要原因是:⑴山柳菊没有既容易区分又可以连续观察的相对性状;⑵当时没有人知道山柳菊有时进行有性生殖,有时进行无性生殖;⑶山柳菊的花小,难以做人工杂交实验。
讨论:
2.如果孟德尔对相对性状遗传的研究,不是从一对到多对,他能发现遗传规律吗?为什么?
§1—2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
·自由组合定律(孟德尔第二定律)
·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
思考与讨论 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在孟德尔发现遗传规律之前,一些研究杂交育种的专家对杂种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的现象早已熟知,但是他们往往把一种生物的许多性状作为研究对象,并且没有对实验数据做深入的统计学分析。
孟德尔对杂交实验的研究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他曾花了数年时间研究山柳菊,结果却一无所获。主要原因是:⑴山柳菊没有既容易区分又可以连续观察的相对性状;⑵当时没有人知道山柳菊有时进行有性生殖,有时进行无性生殖;⑶山柳菊的花小,难以做人工杂交实验。
讨论:
3.如果孟德尔没有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他能不能作出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1—2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
·自由组合定律(孟德尔第二定律)
·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
思考与讨论 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在孟德尔发现遗传规律之前,一些研究杂交育种的专家对杂种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的现象早已熟知,但是他们往往把一种生物的许多性状作为研究对象,并且没有对实验数据做深入的统计学分析。
孟德尔对杂交实验的研究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他曾花了数年时间研究山柳菊,结果却一无所获。主要原因是:⑴山柳菊没有既容易区分又可以连续观察的相对性状;⑵当时没有人知道山柳菊有时进行有性生殖,有时进行无性生殖;⑶山柳菊的花小,难以做人工杂交实验。
讨论:
4.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在逻辑上环环相扣,十分严谨。他为什么还要设计测交实验进行验证呢?
§1—2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
·自由组合定律(孟德尔第二定律)
·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
思考与讨论 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在孟德尔发现遗传规律之前,一些研究杂交育种的专家对杂种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的现象早已熟知,但是他们往往把一种生物的许多性状作为研究对象,并且没有对实验数据做深入的统计学分析。
孟德尔对杂交实验的研究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他曾花了数年时间研究山柳菊,结果却一无所获。主要原因是:⑴山柳菊没有既容易区分又可以连续观察的相对性状;⑵当时没有人知道山柳菊有时进行有性生殖,有时进行无性生殖;⑶山柳菊的花小,难以做人工杂交实验。
讨论:
5.除了创造性地运用科学方法以外,你认为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还有哪些?
§1—2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
·自由组合定律(孟德尔第二定律)
·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
1866年,孟德尔将研究成果整理成论文发表,但未引起重视,沉寂了30多年。
1900年,三位科学家分别重新发现了孟德尔的工作。他们做了许多与孟德尔实验相似的观察,认识到孟德尔理论的重要意义。
1906年,约翰逊(丹麦)将遗传因子更名为基因,并提出表现型和基因型的概念。
表现型:指生物表现出来的性状(如豌豆的高茎、矮茎)。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如DD、Dd、dd)。
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如D和d)。
随着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基因的本质和作用原理成为遗传学家研究的中心问题。这些问题的研究使人们对生物的认识越来越接近生物活动的本质。正因为孟德尔的杰出贡献,他后来被人们公认为“遗传学之父”。
§1—2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
·自由组合定律(孟德尔第二定律)
·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
【基础1】判断下列表述是否正确。
⑴表现型相同的生物,基因型一定相同。 ( )
⑵D和D、D和d、d和d都是等位基因。 ( )
×
×
§1—2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拓展题】豌豆子叶的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圆粒种子(R)对皱粒种子(y)为显性。某人用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的豌豆进行杂交,发现后代出现 4 种类型,对性状的统计结果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问题。
⑴亲本的基因组成是_____
(黄色圆粒)_____(绿色圆粒)。
⑵在 F1中,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
是_____、_____,它们之
间的数量比为____。 F1中纯合子
的比例是____。
⑶ F1中黄色圆粒豌豆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如果用 F1中的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得到的F2的性状类型有__种。数量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YyRr
yyRr
黄色皱粒
绿色皱粒
1︰1
1/4
YyRR或YyRr
4
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2︰2︰1︰1
自我检测
一、概念检测
1.判断
⑴兔的白毛与黑毛,狗的长毛与卷毛都是相对性状 ( )
⑵隐性性状是指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 ( )
⑶纯合子的自交后代中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的自交后代中不会出现纯合子 ( )
×
×
×
自我检测
一、概念检测
2.选择
⑴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性状分离是指 ( )
A.纯种显性个体与纯种隐性个体杂交产生显性的后代
B.杂种显性个体与纯种显性个体杂交产生显性的后代
C.杂种显性个体与纯种隐性个体杂交产生隐性的后代
D.杂种显性个体自交产生显性和隐性的后代
⑵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aaBb个体杂交,F1 的表现型比例是 ( )
A.9︰3︰3︰1 B.1︰1︰1︰1
C.3︰1︰3︰1 D.3︰1
D
C
自我检测
一、概念检测
2.选择
⑶一对杂合黑豚鼠产仔4只,4只鼠仔的表现型可能是 ( )
A.三黑一白 B.全部黑色
C.二黑二白 D.以上三者都有可能
⑷南瓜的果实中白色(W)对黄色(w)为显性,盘状(D)对球状(d)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下列不同亲本组合所产生的后代中,结白色球状果实最多的一组是 ( )
A.WwDd×wwdd B.WWdd×WWdd
C.WwDd×wwDD D.WwDdWWDD
D
B
二、知识迁移
纯种的甜玉米与纯种的非甜玉米实行间行种植,收获时发现,在甜玉米的果穗上结有非甜玉米种子,但在非甜玉米的果穗上找不到甜玉米的子粒,试说明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提示:甜和非甜是胚乳的性状,胚乳是由胚珠中的极核和精子结合发育来的)。
三、技能应用
下图表示的是1355只某种蝴蝶的性状,哪些性状是显性的?哪些性状是隐性的?对图中数据进行分析,解释你的答案。
紫翅
黄翅
白眼
绿眼
200
400
600
0
800
蝴蝶数(只)
1000
性状
四、思维拓展
⑴举出身边一种生物遗传现象的事例,分析说明这一现象是否符合孟德尔的遗传规律。
⑵根据2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分析,讨论分析3~n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结果,用数学式表示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