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
一、教材分析
《病毒》选自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五章。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知道在生物圈中有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病毒》这节课,旨在让学生识别病毒,明白病毒结构简单、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且能繁殖后代等,它具有生命特征,因而是生物。
?教材中关于病毒发现史的介绍,阐明了技术手段对科学研究的促进作用,体现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同时,应注意病毒在生物圈的分布十分广泛,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动植物和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本节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教材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对病毒的认识是具有一定生活常识的,但是往往局限于其影响人类健康及其给农业、养殖业所造成的危害方面,缺乏对病毒与人类关系的全面客观的认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利用视频资料、图片资料和文字资料,引导学生理性认识病毒的结构特点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病毒的发现过程;
2、描述病毒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其生命活动特点;
3、举例说出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交流合作与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病毒发现的科学史,认同技术进步对科学研究的促进作用;
? 2、关注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认同病毒对人类有害也有利。
四、重点难点:
重点:
1.、病毒的主要特征
? ?2、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难点:
病毒的主要特征
五、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播放“西非埃博拉病毒”的新闻视频片段 观看视频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增进学生对埃博拉有关知识的重视程度。
(二)学习目标 展示学习目标: 1、知道病毒的发现过程; 2、说出病毒的形态特征和结构组成; 3、描述病毒的生命活动特点; 4、知道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了解学习目标 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三)自主学习 分点学习:1、病毒是怎样发现的?2、病毒的大小和形态是怎样的?3、病毒分为哪几类?分类依据是什么?4、病毒的结构是怎样的?5、病毒如何繁殖? 自主学习教材89至91页内容,思考问题,并在书上划记答题要点; 划记完毕学习小组对难点讨论两分钟 出示导学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四)自学反馈、精讲点拨 问题单个出现,引出相关知识,进行适当讲解,5个导学问题依次请学生回答,依次讲解,导学题答完,病毒特征即学完。(病毒的繁殖为难点,播放视频帮助理解) 回答导学问题; 分析屏幕上的资料图片; 观看视频; 做笔记 用问题将有关病毒特征的知识串联起来; 检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效果; 看视频,更形象直观的了解肉眼不可见的病毒如何繁殖、生活
(五)讨论 出示讨论题: 1、病毒可引起人和动植物的哪些疾病? 2、人类如何利用病毒造福人类? 学生讨论完毕,回答后,进行点评,讲解 讨论 回答 培养学生交流合作、语言表达能力,了解病毒对人类并非只有危害
(六)课堂小结 展示以病毒为中心的简要知识图,进行小结 学生自选认为掌握最好的知识点回答 用抢答题的方式提高学生答题的兴趣
(七)当堂检测 展示少量精选的习题 做题,回答 检测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
(八)课后拓展 布置课后练习题 课后搜集病毒相关资料,与同学交流 增进对病毒的认识,提高学生搜集、分析资料的能力
教学反思
1、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视频、图片等使病毒变“大”变活,有效的掌握病毒的特征。
小组合作交流活动不充分。
教学节奏把握不流畅。
PAGE / NUM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