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宋词李煜《虞美人》课件32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教版宋词李煜《虞美人》课件32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5-17 20:30: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一、导入:亡国之君的千古独奏
面对家国破灭:
杜牧悲叹:商女不知亡国恨,
辛弃疾痛心:可堪回首,

李清照哀婉:寻寻觅觅,

……无数的志士仁人发出了自己的愤慨,那
么作为一国之君又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隔江犹唱后庭花
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

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缪塞尔(法)
李煜(937——978),字重光,五代时南唐最后一个国主,习称李后主。他精于书画,谙于音律,工于诗文,尤以词著名,词尤为五代之冠。其前半生豪华奢侈,所写词多表现宫廷男女和离愁别绪。 绝代才人:在政治上,他是颓唐的,无能的,以致最后国破而家亡。但他在文艺上,却是经史诗文样样通晓,擅长书画,对音律有独特的感悟,尤其善于填词和作曲。
二、作者介绍
现存词四十四首,以降宋被遣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香艳缠绵,后期则充满亡国之恨,他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
姓名:李煜
别名:重光
职业:国主 词人
籍贯:徐州
国家:南唐
信仰:佛教
生辰:
937年七月初七
祭日:
978年七月初七
李煜的前半生,作为南唐的国君,生活相当豪华奢侈,在位十五年。公元975年宋军攻破南唐首都金陵(今南京),他被俘北上,囚居汴京(今河南开封)三年,他41岁生日时,作词《虞美人》,并令歌伎演唱,此曲触怒了宋太宗,不久就被宋太祖赐牵机药毒死,此曲因此成为了他的绝笔作。
三、写作背景介绍
四、诗歌朗诵
虞美人
李 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四、诗歌朗诵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
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
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把握节奏?:“语气可于四字作逗,或上二
下七,但终以一气呵成为佳。” 找出韵脚:两韵一换,ao~ong~ai~ou
1、“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为何希望他们“了”呢?
春花秋月,本是良辰美景,此时却是对囚徒生活的最佳讽刺,虽为王侯,实为阶下囚、亡国奴,故无心欣赏,反而怨问何时何日才是了结。
五、诗歌赏析(一)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2、“往事”是指什么呢?“知”字有何意味?
“往事”先是指过去的君王生活,他怀念的可能是锦衣玉食、后宫佳丽的尊荣;然后也是指对欢乐、尊严、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等等的期盼。
因为这些以前拥有的不懂得珍惜,而今才知可贵,故“知”字带有一种反省、质问曾经的自己的意味。
五、诗歌赏析(一)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五、诗歌赏析(一)

春花秋月: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往事:锦衣玉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
之滨,莫非王臣”;生存的安全感等等。

知:反省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诗歌赏析(二)
1、“又”字表现了什么意味?
“又”字是指再一次,表明多次,暗示囚
禁的时光之久,有种满心的委屈与屈辱。
2、为什么突出强调是“东风”?
“东风”是故国所在方位吹来的风,也指
吹拂着的春风。说明新的一年又过去了,时光
飞逝,人的生命也在一点一滴流逝,可是自己
只能在彻夜难眠中看着富国的希望逐渐渺茫。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诗歌赏析(二)
3、“故国”为何“不堪回首”?
此人怀念故国,可是故国回不去,只能是
想看不能看,想看不敢看的矛盾纠结中沉沦。
同时,“不堪”也传达出一种悔恨。
4、小结:
小楼:囚徒生活的艰难; 昨夜:辗转难眠;
又:表明多次,东风是指春风,又一个春天到来,囚徒的生活已经开始多年;
故国、明月:盼团圆,难团圆
季节的变化引起他的无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诗歌赏析(二)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诗歌赏析(二)
5、作者表达相同情感的词曲
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1、“雕栏玉砌”在哪里?此句前后是什么关
系?
诗歌赏析(三)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雕栏玉砌”是回忆故国的具体景物,是曾经生活过的宫廷。可惜物是人非,朱颜不再。前后呈对比,表达出江山易主的哀痛,以及时光流逝的忧伤。
2、此句中哪一个字最能概括全词的情感?
诗歌赏析(三)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改”。
二改地位,一国之君变为阶下囚。
一改朱颜,物是人非。
三改心情,尊荣显贵到忍辱忧伤。
3、作者表达相同情感的词曲
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
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
长恨水长东。
诗歌赏析(三)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物是人非,朱颜不再,既有江山易主的哀痛,
也有时光流逝的忧伤。
永恒的“春花秋月”
今非昔比的“往事”
年年到来的“东风”
不堪回首的“故国”
应犹在的“雕栏玉砌”
已改的“朱颜”
不变的“外物”
巨变的“人事”
4、前六句小结:作者是怎么样写“愁情”的?
1、此句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写愁?

①比喻。愁思如春水般汪洋恣肆,奔放倾
泻;如春水般不舍昼夜,无穷无尽,无始无
终。比喻的修辞手法使愁情可感可知,深具
形象性。
诗歌赏析(四)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此句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写愁?

②夸张。将无形的愁放大到如江水般那般
奔腾不止,永不停歇。表达了愁情的浓重,
有一种不顾一切的感情冲动,大胆抒发了亡
国之恨。
诗歌赏析(四)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类似运用比喻与夸张写愁情的诗句。
①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②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③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④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⑤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
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
   
  古代以水、以丝、以雨、以柳、以山、以风等喻愁,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铸就了中国文学史上的“愁”情飞扬,可见“愁”是可知可感,可触可摸,千姿百态的。
五、小结
后主归宋后,与故官人书云:“此中日夕只以泪洗
面。”每怀故国,词调愈工。……其赋《虞美人》有
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旧
臣闻之,有泣下者。七夕,在赐第作乐,太宗闻
之,怒。更得其词,故赐牵机药之事。

公元978年,以王礼葬李煜于洛阳北邙山,追封吴王。
自此一切尘埃落定。

“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句便工。”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
之词为士大夫之词。
——王国维《人间词话》

“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六、延伸评价
  春化谢了,秋月淡去,时光一年一年溜过,到何时才是人生的尽头?多少的往事还依然记得清清楚楚。昨晚,东风又吹进小楼,在月光下,实在不忍去回想我那失去的家国!往日宫中那些雕花的栏杆和玉石的台阶,应该依旧在那里,只是如今人事已变,面目全非。我真不道往后还有多少悲愁?多少悲愁,如满江的春水,永远不断地向东流,向东流……
七、全词翻译参考
  阅读李煜的《相见欢》完成练习?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八、课后练习
1.?下面对于词句比喻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以“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比喻自己帝王生活结束快。 B.以“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比喻国破家亡,是由于外力的打击。 C.以“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比喻帝王生活一去不复返,企其重来之不可得。 D.以“水长东”比喻自己的愁苦将会象东流水一样滚滚东去,自己就能摆脱忧愁、自由无忧了。
八、课后练习
D
2.下列对于词作内容理解不确切的一项是( ?) A、词人通过描绘春残花谢的自然现象,抒写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这首词是李煜的早期代表词作之一。????? B、词的上阕,描写在寒雨疾风的摧残之下,林花凋谢,春去匆匆。字里行间,寄寓着词人因感到人生短促,好景不长而产生的极度的哀伤。 C、词的下阕,抒写了好景不再的哀愁和人生痛苦的怨恨。 D、这首词语言清新、情调哀怨,情景交融。
A
  收集通过“月”来表达情感的诗句,并比较情感的异同。
九、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