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地理 八年级下册 第九章 第二节 高原湿地 ——三江源地区 课时作业(含答案 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 地理 八年级下册 第九章 第二节 高原湿地 ——三江源地区 课时作业(含答案 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5-18 15:41: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1、暑假乘火车从广州到拉萨旅游,出发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及理由,正确的是(  )
A.带上厚衣服----当地气温较低,日较差大
B.了解当地风俗----观摩藏族传统的那达慕大会
C.查铁路图----经过京广--广深--青藏铁路
D.熟悉伊斯兰教的意义----尊重当地居民的宗教习俗
2、一般来说,纬度较低、海拔较高、气候较干旱或晴朗天气较多的地区太阳能比较丰富。西藏拉萨有“日光城”的美称,其原因有(  )
①气温的日较差小
②海拔高,光照强
③晴天多,日照时间长
④气温年较差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青藏地区生态环境非常脆弱,我们应(  )
A.大幅度增加牦牛、绵羊、山羊数量,提高牧民收入
B.在本地区西部大力种植水稻、油菜等农作物,形成商品农业基

C.大力开采本区的石油、天然气资源,满足国家需求,增加国内生产总

因地制宜,适当发展畜牧业,在河谷低平地区发展种植业,发展高原生态旅游,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4、雪豹全身灰白色,布满黑斑,是高原地区的岩栖性动物,活动在雪线附近和雪地间,被称为“高海拔生态系统气压计”。它在我国主要生活地区是(  )
A.我国商品粮种植基地
B.我国海拔最高的航天发射基地
C.人口稠密地区区
D.太阳能、地热能、水能资源丰富
5、青藏地区有丰富的清洁能源指的是(  )
A.石油
B.地热、太阳能
C.煤、水能
D.水能、天然气
6、青藏铁路很多地方采用了“环保桥”,主要目的是(  )
①方便地面车辆和行人出行????②节约投资成本????③节约土地资源????④方便沿线藏羚羊等动物的穿行.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7、歌手韩红的一首《天路》唱出了藏族同胞的心声,“天路”指的是(  )
A.成昆铁路
B.青藏铁路
C.南疆铁路
D.贵昆铁路
8、去青藏高原旅游下列物品中需要携带的有哪些(  )
①防晒霜②防紫外线墨镜③帽子④氧气袋⑤羽绒服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③④⑤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拉萨河谷宽坦,平均海拔为3?600米,最冷月的平均气温却高于北京3℃~4℃,最热月平均气温低于北京10℃~11℃,因而气候更加冷暖宜人,拉萨河谷的大气含氧量约为海平面的65%,外来人员总因高原缺氧而产生心理畏惧。拉萨河水资源为105亿立方米,浇灌着河谷26万亩良田沃土,
粮食年产量超过9万吨,农区的人均占有粮883千克,是西藏三大粮仓之一。
材料二:据了解,从2013至2022年,拉萨市将在拉萨河谷规划用10年时间造林绿化河谷及两岸山体,项目总投资100亿元。
材料三:拉萨河谷位置(如图所示)。

(1)拉萨位于我国的 (地形区),该地形区独特的自然特征是 。拉萨夏季气温低于北京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2)拉萨河谷成为西藏三大粮仓之一,其种植的粮食作物是 ,结合图文材料分析其种植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较高的自然原因。(两点即可)。
(3)指出拉萨河谷造林绿化项目的环境意义。

有人提出将拉萨打造成避暑的旅游城市,也有网友对此表示吐槽。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从自然条件上说明网友吐槽的理由。



参考答案
1、暑假乘火车从广州到拉萨旅游,出发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及理由,正确的是(  )
A.带上厚衣服----当地气温较低,日较差大
B.了解当地风俗----观摩藏族传统的那达慕大会
C.查铁路图----经过京广--广深--青藏铁路
D.熟悉伊斯兰教的意义----尊重当地居民的宗教习俗
【专题】情境文字材料题;中国的地理差异与四大地理区域.
【分析】青藏地区位于中国西南部,横断山脉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和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南,包括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四川西部甘肃西南部和新疆南部边缘地区。该地区气候高寒,对生产生活影响很大。
【解答】解: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气温日温差较大,去拉萨应带上厚衣服,故A正确;
去西北地区应该了解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可观摩蒙古族传统的那达慕节,故B错误;
从广州出发,经过京广-沪昆-成昆-宝成-兰青-青藏铁路到达拉萨,故C错误;
西藏自治区主要少数民族为藏族,信仰佛教,故D错误;依据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青藏地区的民族、宗教、气候、交通概况,结合区域位置和气候特征理解解答即可。
2、一般来说,纬度较低、海拔较高、气候较干旱或晴朗天气较多的地区太阳能比较丰富。西藏拉萨有“日光城”的美称,其原因有(  )
①气温的日较差小
②海拔高,光照强
③晴天多,日照时间长
④气温年较差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专题】情境文字材料题;中国的地理差异与四大地理区域.
【分析】青藏地区因地势高耸而成为一个独特的地区,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称,拉萨位于青藏高原上,据此解答。
【解答】解:西藏拉萨有“日光城”的美称,其原因有海拔高,光照强,晴天多,日照时间长,故有“日光城”之称。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拉萨成为“日光城”的原因,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拉萨所在的地形区及特点,牢记即可。
3、青藏地区生态环境非常脆弱,我们应(  )
A.大幅度增加牦牛、绵羊、山羊数量,提高牧民收入
B.在本地区西部大力种植水稻、油菜等农作物,形成商品农业基

C.大力开采本区的石油、天然气资源,满足国家需求,增加国内生产总

因地制宜,适当发展畜牧业,在河谷低平地区发展种植业,发展高原生态旅游,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专题】课本知识迁移类开放题;大洋洲与南北极地区.
【分析】青藏地区的主体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由于海拔高,气温低,牧草矮小,载畜能力低。保护本区的自然环境,防止和控制生态破坏、草场退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解答】解:青藏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一旦破坏很难恢复,因此我们应该因地制宜,适当发展畜牧业;
青藏地区的主要农作物为青稞、小麦、豌豆,该区域气候高寒,不具备形成商品农业基地的条件;
石油、天然气是非可再生资源,应注意节约,青藏地区的太阳能、地热能等洁净能源比较丰富,应大力开发;
青藏地区应因地制宜,适当发展畜牧业,在河谷低平地区发展种植业,发展高原生态旅游,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青藏地区的环境问题、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等,依据青藏地区生态的环境,理解解答即可。
4、雪豹全身灰白色,布满黑斑,是高原地区的岩栖性动物,活动在雪线附近和雪地间,被称为“高海拔生态系统气压计”。它在我国主要生活地区是(  )
A.我国商品粮种植基地
B.我国海拔最高的航天发射基地
C.人口稠密地区区
D.太阳能、地热能、水能资源丰富
【专题】课本知识迁移类开放题;中国的地理差异与四大地理区域.
【分析】青藏地区的主体是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主要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西部。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地形,典型的高原山地气候,气候垂直分布十分显著。高原上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解答】解:雪豹生活在青藏地区,青藏地区的水能、太阳能、可燃冰、地热能等能源丰富。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青藏地区的洁净能源,常见的基础题。
5、青藏地区有丰富的清洁能源指的是(  )
A.石油
B.地热、太阳能
C.煤、水能
D.水能、天然气
【分析】青藏高原的水能、太阳能、可燃冰、天然气、地热能都是洁净无污染的能源.
【解答】解:青藏高原的水能、太阳能、可燃冰、天然气、地热能等5种能源都是洁净无污染的能源,青藏高原被喻为“离太阳最近的地方”,这里年日照时间超过3000小时,太阳能资源极为丰富。在西藏,太阳能不仅被用于做饭、烧水,还被用于发电、照明、取暖等,由此可见青藏高原最丰富的洁净能源是太阳能。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青藏地区的洁净能源,常见的基础题.
6、青藏铁路很多地方采用了“环保桥”,主要目的是(  )
①方便地面车辆和行人出行????②节约投资成本????③节约土地资源????④方便沿线藏羚羊等动物的穿行.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分析】2005年10月,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及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全线铺通.该铁路东起西宁,经格尔木、昆仑山口、沱沱河沿、安多、那曲、当雄,西至拉萨,全长1 956千米.
【解答】解:我国修建的青藏铁路,在穿过可可西里、楚马尔河、加索等自然保护区的线路上采取了绕避、设置通道等措施。特别是采用了“环保桥”(以桥代路),是为了保护里面的珍稀动植物,从而保护生态平衡,有利于保护环境。同时为地面车辆和行人出行提供了方便。
故选:D。
【点评】青藏铁路显著改善了青海、西藏的交通条件和投资环境,确保了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顺利实施.
7、歌手韩红的一首《天路》唱出了藏族同胞的心声,“天路”指的是(  )
A.成昆铁路
B.青藏铁路
C.南疆铁路
D.贵昆铁路
【专题】课本知识迁移类开放题;中国的地理差异与四大地理区域.
【分析】青藏铁路,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是中国跨世纪四大工程之一,该铁路东起青海西宁,西至拉萨,全长1956公里。青藏铁路是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线大部分线路处于高海拔地区和“无人区”,要克服多年冻土、高原缺氧、生态脆弱三大难题,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在冻土上路程最长、克服了世界级困难的高原铁路。
【解答】解:歌词中的“天路”是指青藏铁路。根据题意。
故选:B。
【点评】该题考查青藏铁路的名称,理解解答即可。
8、去青藏高原旅游下列物品中需要携带的有哪些(  )
①防晒霜②防紫外线墨镜③帽子④氧气袋⑤羽绒服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③④⑤
【专题】情境文字材料题;中国的地理差异与四大地理区域.
【分析】青藏地区主要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的西部,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25%,人口仅占全国总数的1%左右,青藏地区的主体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自然环境特征是高寒。
【解答】解:青藏地区的主体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自然环境特征是高寒。“携带物品的原则是轻便、实用”。“最好携带吸氧用具”是因为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气压低,缺氧;“防护用品最好带上墨镜、遮阳帽和防晒霜等物品”是因为高原地区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衣物中最好带上帽子、羽绒服”是因为高原上气温日较差大,早晚气温较低。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理解解答即可。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拉萨河谷宽坦,平均海拔为3?600米,最冷月的平均气温却高于北京3℃~4℃,最热月平均气温低于北京10℃~11℃,因而气候更加冷暖宜人,拉萨河谷的大气含氧量约为海平面的65%,外来人员总因高原缺氧而产生心理畏惧。拉萨河水资源为105亿立方米,浇灌着河谷26万亩良田沃土,
粮食年产量超过9万吨,农区的人均占有粮883千克,是西藏三大粮仓之一。
材料二:据了解,从2013至2022年,拉萨市将在拉萨河谷规划用10年时间造林绿化河谷及两岸山体,项目总投资100亿元。
材料三:拉萨河谷位置(如图所示)。

(1)拉萨位于我国的 (地形区),该地形区独特的自然特征是 。拉萨夏季气温低于北京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2)拉萨河谷成为西藏三大粮仓之一,其种植的粮食作物是 ,结合图文材料分析其种植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较高的自然原因。(两点即可)。
(3)指出拉萨河谷造林绿化项目的环境意义。

有人提出将拉萨打造成避暑的旅游城市,也有网友对此表示吐槽。请你结合所学知识,从自然条件上说明网友吐槽的理由。
【专题】地理探究类开放题;中国的地理差异与四大地理区域.
【分析】拉萨是中国西藏自治区的首府,西藏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中心,也是藏传佛教圣地,拉萨全年多晴朗天气,降雨稀少,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全年日照时间在3000小时以上,素有“日光城”的美誉。
【解答】解:(1)拉萨位于我国的青藏高原,该地形区位于我国地势第一阶梯,其独特的自然特征是高寒;拉萨夏季气温低于北京的原因是海拔高。冬季由于纬度比北京低,冬季拉萨的太阳高度比北京大,且白昼时间比北京长,太阳辐射量大,拉萨位于谷地地区,谷地地形封闭,不利于散热,不受冬季风的影响,所以气温比北京高;
(2)拉萨河谷种植的粮食作物是青稞,该地区种植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较高的自然原因是:光照强,日照充足,气温低,作物的生长期长,昼夜温差大等自然原因,使拉萨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较高,成为西藏三大粮仓之一。
(3)拉萨河谷造林绿化项目的环境意义是:增加空气湿度,增加大气中氧气的含量,调节气候,稳定拉萨河的径流,美化拉萨市的环境等。
(4)根据拉萨市的自然环境,该地区地势高,空气稀薄,氧气不足,容易导致旅游者产生高原反应;太阳紫外线辐射强烈,对老人及儿童身体健康有害;气温日较差大,会产生身体不适现象,容易引发疾病。所以说拉萨不适宜打造成避暑的旅游城市,因此,网友对此表示吐槽。
故答案为:(1)青藏高原;高寒;海拔高;(2)青稞;光照强,日照充足;气温低,作物的生长期长;昼夜温差大;(3)增加空气湿度,增加大气中氧气的含量,调节气候,稳定拉萨河的径流,美化拉萨市的环境等;(4)拉萨海拔高,空气稀薄,氧气不足,太阳紫外线辐射强,气温日较差大等。
【点评】本题考查拉萨的相关知识点,涉及拉萨的地理位置、独特的自然特征、粮食作物、地形地势等相关地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