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学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2.能综合运用比例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解比例的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教学准备:小黑板、教本、习题。
教学过程:
一、旧知复习。(小黑板出示)
1、思考问题:
(1)什么叫做比例?
(2)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2、填一填。
(1)2:4=6:( )
(2)由6×5=2×15,可得6:( )=( ):( )
(3)由A/5=B/6,可得( )×( )=( )×( )
3、解方程。
(1)2× X=7×8 (2)X × 1/3=2/5 ×3/2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过程,教师将(1)板书,作为新课中解比例的解题过程)
二、新知探究。
1、出示8:X=2:7
教师:你们能试一试解出X吗?(同桌之间互相讨论完成)
全班交流: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教师板书解题过程。教师在板书解题过程的时候强调:首先解题之前要先写“解”,其次通常把含有未知数的一项写在等号的左边。
教师:上面的这题和解的方程有什么不一样?
学生很容易发现这是一个比例,教师就说出什么叫解比例?并板书课题。
教师:刚才我们是根据什么来解的比例呢?
学生:是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
2、试一试。
解比例:(1)5:X=1/2:1/4 (2)5/8 = 3/x
(学生独立完成,再汇报结果,最后全班交流)
3、出示例2(小黑板展示)
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高320米,北京的“世界公园”里有一座埃菲尔铁塔的模型,它的高度与原塔高度的比是1:10。这座模型高多少米?学生自己读题,分析题意,找出题中的关键句子,然后试着进行解答。
通过学生的几种想法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即用比例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用比例解决的关键是找到关系式:模型高度:实际高度=1:10。学生找到关系式后自己独立解决,然后对照课本上的进行纠正。
三、巩固练习。
根据下面的条件列出比例,并解比例。
(1)5和9的比等于2和x的比。
(2)x和6的比等于7和8的比。
(3)等号左端的比是1.5:x,等号右边的比的前项和后项分别是3.6和4.8。
(4)比例的两个内项分别是2和5,两个外项分别是x和2.5。
学生独立完成,再汇报结果,最后讲评,最后一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
四、课堂小结。
教师: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学生回答)
五、布置作业。(书上题目)
板 书 设 计
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
模型高度:实际高度=1:10
8:X=2:7 X :320 =1:10
解:2X=8 ×7 解: 10 X=320×1
2X=56 10 X=320
X=28 X =32
教学反思:
解比例一课是在学习好比例的基本性质后学习的,教学解比例之前,先复习根据比例的含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然后告诉学生,还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来求比例里的未知项,部分学生也能根据刚学的比例的基本性质来求。所以教学开始,我设计了一些题目,让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来求未知项,学生完成的情况非常理想,都能够做出来。可是问题也来了,完全依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的比例的学生完成的又快又对,而其有一些后进生学生确对转化成方程有一点困难。在评讲练习作业时,我也没有很好的关注后进生,所以好生掌握了,但后进生有些没有。 课后,我想了想要给后进生补一补,以后自己教学时要注意这一点了,要让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