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九年级下册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经典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九年级下册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经典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5-18 15:03: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 本文先写邹忌在与徐公比美的过程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 接着写邹忌以 设喻讽谏齐王,,最后写 及其结果。
2. 邹忌是由一件家庭琐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 这件家庭琐事是什么?

3. 面对邹忌“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暠的问题, 由于感情的不同及身份地位的差异, 其妻、 妾、 客回答时的语气有差别, 下面相关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 “君美甚, 徐公何能及君也?暠———妻子赞美于前,比较于后, 发自内心, 出自真情。
B. “徐公何能及君也!暠———小妾急忙回答, 惟恐不能表白感情, 似乎战战兢兢。
C.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暠———客从容言之, 貌似深思熟虑, 实则阿谀逢迎。
D. 邹忌问妻子用生活化的“我暠, 显得亲切而随和,邹忌问小妾与客, 用书面语“吾暠, 显得生硬,表现了一种倨傲。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朝服衣冠(chao) 谤讥(bàng)B.时时而间进(jian) 暮寝(qǐn)
C.期年之后(ji) 纳谏(jiàn)D.弗如远甚(fu) 昳丽(yì)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邹忌修八尺有余(身高)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
C.朝服衣冠(衣服)D.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
3.“而”作连词用时,通常有以下几种用法:A表并列;( )
B.表修饰;C.表承接;D.表转折;E.表因果;F.表假设。请对以下各句中“而”的用法加以判断,并将结果依次填入后面的括号中。
(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2)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日( )
(3)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4)暮寝而思之( )
4.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B.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
C.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D.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5.对下面的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A.能在市场上议论我,传到我的耳朵里的。B.能在市场上议论我,让我听到的。
C.能在公共场合诽谤指责我,让我听到的。D.能在公共场合议论(君王的过失),让我听到的。
6.下列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记叙了战国初期邹忌劝谏齐王采纳雅言,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
B.妻、妾、客三者在回答邹忌与徐公谁美的问题上,都是由衷赞美,语气也一致。
C.齐王纳谏,颁布政令,并取得巨大成效,这表明他是个善于听取不同意见的君主。
D.邹忌劝谏齐王时讲究策略,以切身经历设喻,由己及君,由家到国,道理由浅人深。
7.古文默写。
(1)文中写邹忌对妻认为他美的看法的语句是
(2)文中写邹忌对“妾之美我”看法的语句是
(3)写齐威王奖赏进谏的政令初下时的情景的语句是
(4)写齐威王奖赏进谏的政令下达“期年之后”的情况的语句是
(5)文中与“王之蔽甚矣”相照应的句子是
8.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选自< >' 这是一部 ( ) 体史书.由西汉 ( )整理而成.文章题目中” 讽”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不同.是指 ( )
9.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千百年来,它像雨露一样,滋润着中华儿女的心田;它像土壤一样,培育着中华民族的自强精让我们一起走进国学,分享智慧吧!
(1)【扬国学精神】为营造活动的氛围,请你为学校的电子显示屏设计一条宣传语。要求:宣传语中含有“经典”一词。
示例:①书香溢满校园,经典伴我成长。
②用国学经典,开启智慧人


(2)【诵经典华章】经典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①《弟子规》中有句话:“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论语》中也有与之相近的阐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常言道:“平安易老,磨难长生。”《孟子二章》中与这一看法相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晒百家观点】在诵读《三字经》中“昔孟母,择邻处”时,同学们的意见产生了分歧。有的同学认为“孟母三迁”的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夸大了环境对一个人成功的决定作用,是“封建糟粕”,《弟子规》中也有一些不合时宜的东西,所以我们没必要学习这些所谓的“国学”。如果你是活动的组织者,你打算怎样说服他?(2分)


10.学习了《邹忌讽齐王纳谏》后,同学们对邹忌的进谏策略和齐威王的纳谏魄力十分佩服,于是开展了一次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相关任务。
(1)请根据课文内容,将下联补充完整。
上联:邹忌巧言善辩进言委婉 下联: ?
(2)同学们想建议李校长开设“校长信箱”,如果你是学生代表,你会怎样劝说李校长?(不超过40个字)


(3)受齐王通过不同途径采纳谏言的启发,学校就如何正确引导学生上网向大家征集建议。下面是小明同学建议书中的部分内容,请你帮助修改。
【甲】一、学校应聘请专业人员监管网络,控制学生上网时间,对网络中的有利信息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二、学校应组织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和网络法律教育。
【乙】三、学校应开展专题教育,引领学生正确认识、谨慎选择、合理使用网络。
⑴【甲】处画线句子有不合逻辑的语病,应将“ ”改为“ ”。?
②【乙】处画线句子中有词语搭配不当,应将“ ”改为“ ”。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1邹忌以生活小事设喻类比国家大事,讽劝齐威王纳谏.请写出三组类比的句子.
(1)臣之妻私臣
(2)臣之妾畏臣
(3)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13.出自上文的一个成语是 ,它既描写了进谏人多的场面,又说明齐国确实有许多弊端.
14.齐王虚心纳谏表现在哪些方面. 收到了什么效果. 请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
答:

15.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有哪些.
答:
16邹忌劝谏齐王的策略有什么高明之处. 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至少写出两条
答:


【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赵简子①出畋,命郑龙射野人②,“使毋惊吾鸟。”龙曰:“吾先君晋文公③伐卫④,不戮一人;今君一畋,而欲杀良民,是虎狼也。”简子曰:“人畋得兽,我畋得士。故缘木愈高者愈惧,人爵愈贵者愈危,可不慎乎!”
《郑龙谏勿伤百姓》
【注】①赵简子:即赵鞅。春秋末年晋国正卿。 ②野人:农夫。 ③晋文公:即重耳。春秋时晋国国君。④卫:春秋时的卫国。
17.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的意思
(1)邹忌修八尺有余 (2)王之蔽甚矣
(3)赵简子出畋 (4)故缘木愈高者愈惧
18.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的意思
(1)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2)人爵愈贵者愈危。
19.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什么??
20.同样是“谏”,邹忌和郑龙采用了什么不同的方法?




【2018年中考湖北鄂州卷】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
越王勾践栖①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②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大夫种③进对④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⑤皮,冬则资?⑥,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⑦,不可不养而择也。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
【注】①栖:退守。②昆:兄。③种:指文种。④进对:进谏。⑤资:积蓄,准备。⑥?(chī):细葛布。⑦爪牙之士:指勇敢的将士。
11.请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譬 如 蓑 笠 时 雨 既 至 必 求 之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朝服衣冠( (2)皆以美于徐公( (3)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4)乃号令三军( )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答:
(2)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答: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C.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不求闻达于诸侯D.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15.【甲】文中邹忌和【乙】文中文种在进谏方式上有着相似之处,二人都是通过_____的方式委婉进行劝谏。文种以商人夏天就要积蓄皮货,冬天就要积蓄细葛布等“以待乏也”,暗示君王平时就要_____。










参考答案
整体把握
1.齐王纳谏。
2.邹忌向他的妻、 妾、 客提出自己与徐公谁美的问题,出于不同原因, 他的妻、 妾、 客均说他比徐公美。
3.D点拨:邹忌问小妾与客的态度仍然是随和的, 并无倨傲
基础知识
1.A 解析:“朝”应读zhāo。
2.C 解析:“服”在句中作动词,可译为“穿戴”。
3.(1)A (2)C (3)B (4)B
4.C 解析:正确的朗读节奏应是“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5.D 解析:“谤讥”译为“议论”,“市朝”译为“公共场合”,“闻”译为“使……听到”。
6.B 解析:妻、妾、客在回答时,并不都是由衷赞美,语气明显不同。
7.C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豁然开朗”出自晋代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8. '战国策齐策一国别刘向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
9.(1)示例:①品国学经典,展中华风采。②与经典同行,和圣贤为友。③诵读国学经典,开启智慧人生。④经典进课堂,诵读成风尚。⑤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经典能致远。⑥读国学经典,塑高尚人格。⑦朗诵国学经典,品味中华文化,传承民族精神。⑧让国学经典走进我们的生活。
(2)①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示例:“国学”是当时特定社会、特定文化背景下的产物,它必然会有一些糟粕或过时的东西,但它同样有着许多精华,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选择地汲取中华文化精髓。
10.(1)齐王广开言路从谏如流 ?
(2)李校长,学校要是能设立一个“校长信箱”,让大家能为学校的发展积极建言献策,那该多好啊!
(3)①有利 不良
②引领 引导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3)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4)虽欲言,无可进者。 
(5)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11邹忌以生活小事设喻类比国家大事,讽劝齐威王纳谏.请写出三组类比的句子.
(1)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2)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3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13.门庭若市 ,它既描写了进谏人多的场面,又说明齐国确实有许多弊端.
14. 齐王称赞邹忌的建议很好,并立刻下令#臣民们凡能指出君王错误的,都能得到奖赏,并根据提意见的方式设立奖赏等级.群臣纷纷进谏.一年之后.人们都找不到意见可提.燕-赵-韩-魏纷纷来齐国朝见
15. 一是有邹忌这样敢于直谏且善于劝谏的忠臣;二是齐威王虚心听取并采纳群臣的意见
16 其高明之处在于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齐王&使他乐于接受$!或#高明在现身说法&使齐王容易接受!启示#说话要注意对象&要讲究方式方法&要委婉得体$!或#我们在劝说他人时力求语言委婉用
语得体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
拓展提升
17.①长,这里指身高 ②受蒙蔽?? ③打猎?? ④攀援爬(树).
18.(1)①满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以进谏的了.
②人的爵位(地位)越高就越危险.
19邹忌劝说齐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从而使齐国内政修明,吸引各诸侯国前郑龙用的是直谏--尖锐批评.来朝见齐王.
20.邹忌用的是曲谏--委婉规劝;郑龙用的是直谏--尖锐批评.
沙场点兵
【答案】
11.譬 如 蓑 笠/ 时 雨 既 至/ 必 求 之
12.服:穿戴 以:认为 知:管理 乃:于是,就
13.(1)所有的大臣、官吏、老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人,可得上等奖赏。(2)如果能够听到您的这番话,又有什么迟的呢?14.B
15.(1)以事设喻(类比或设喻说理) (2)招揽和培养谋士和勇士
【解析】
11.试题分析: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本题根据句意来句读。句意是:就像蓑笠一样,雨已经下起来了,一定要到处去找蓑笠。据此,答案为: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
点睛: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是有规律可循的:①句首关联词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②有些古今异义词朗读时要分开;③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停顿;④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⑤省略句中省略的地方一般要停顿;⑥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⑦古代的国名、年号、官职、人名、地名等应作停顿。⑧根据句子表达的意思来句读。
12.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
点睛: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 “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14.试题分析: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A项中“诚”分别为“确实,实在”和“果真”;B项中的“之”都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C项中的“闻”分别是“使……听到”和“闻名,传扬”;D项中的“间”分别是“间或,偶尔”和“参与”的意思。据此,答案为B。
15.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和概括。【甲】文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蔽纳谏。【乙】文写文种用生活中的琐事和“下雨找蓑笠”,类比设喻来向越王进谏。据此,第一空可填写“以事设喻”“类比设喻”等作答。根据乙文的内容,从“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可知:文种以商人夏天就要积蓄皮货,冬天就要积蓄细葛布等“以待乏也”,暗示君王平时就要招揽和培养“谋臣与爪牙之士”。据此理解填写作答。
参考译文:
【乙】越王勾践退守到会稽山上,向三军下令说:"凡是我父辈兄弟和同姓弟兄,只要有能够帮助我出谋划策打败吴国的,我将和他共同管理越国的政事。"大夫文种进见回答说:"我听说,商人夏天的时候就准备皮货,冬天的时候就准备细葛布。天旱的时候就准备船,有大水的时候就准备车辆,就是打算在缺少这些东西的时候派上用场。即使没有被四邻侵扰的时候,然而谋臣与武士,不可不选拔出来供养他们。就像蓑笠一样,雨已经下来了,肯定要到处找。现在君王您已经退守到会稽山上了,然后才寻求出谋划策的大臣,恐怕太迟了吧?"勾践说:"如果能够让我听听您的高见,又有什么晚的呢?"于是就拉着文种的手,跟他在一起商量。终于使文种去吴国议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