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故患有所不辟也B.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C.乡为身死而不受D.是亦不可以已乎
2.下列句中加点的“为”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B.为宫室之美C.乡为身死而不受D.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辟:同“避”,躲避)B.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丧:丧失)
C.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蹴:踩踏)D.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得:得到)
4.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B.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C.此之谓/失其本心
D.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5.下列可以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 )
A.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B.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C.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D.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6.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端没有直接进入议题,而是先从人们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事情写起,这样写的好处是给所要论述的问题增加了通俗性,为下文论证正题做好了铺垫。
B.文中能够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C.作者以浅显的类比、严谨的说理,阐述了“生”与“义”的关系,指出“道义”不是高于“生命”。
7.理解性默写。
(1)《鱼我所欲也》中作者说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而贤者能一直保持这种心的句子是:_ , , 。
(2)《鱼我所欲也》中承上启下,从人们熟知的生活现象谈起的句子是: ,_ ,_ _,_ _。
(3)本文的中心观点是
(4)含有不苟且偷生,而要视死如归意思的句子是
(5)与<礼记>中记载的不食嗟来之食的典故意思相同的句子是
(6)孔子在<论语,卫灵公>中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进一步阐述孔子的思想,表明儒家的生死义利之辩的句子是
(7)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是 文中举例论证时运用的一个成语典故是
8.“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请搜寻古今这样的“贤者”的言或行来印证孟子的这一观点。
答: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3)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勿丧耳。
10结合选段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1)鱼和熊掌在文中分别比喻 和 文章以鱼和熊掌设喻的目的是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的“是心”指什么.它与中心论点有什么联系?
答: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贤者可贵的精神是什么
答:
11.在本段中作者为了阐明观点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试举例说明
答:
12.古往今来有许多舍生取义的志士仁人请你举出一例并用一句话概括其事迹不超过20字。
答:
13.你从孟子的主要观点中得到哪些启示.
答: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飞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访,迎归。母有痼疾,药饵必亲。母卒,水浆不入口者三日。家无姬侍。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日:"主上宵旰④,宁大不将安乐时?"却不受。玠益敬服。少豪饮,帝戒之日:"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遂绝不饮。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日:"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日:"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选自《续资治通鉴》)
[注释]①宵旰:宵,夜;旰,晚。宵旰,天亮就穿起衣服,天很晚才吃饭。比喻勤于政事。
14.解释下面旬句中加点的词语。
(1)故患有所不辟也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3)吴玠素服飞 (4)饰名姝遗之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敌未灭,何以家为?
16.【乙】文中写了岳飞的哪几件事?你读后受到哪些教益?
17.【甲】文中阐述了作者的什么观点?对文中的观点,一向有不同的意见,你是怎样看待的?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
18.在我国,“义”文化意蕴丰厚,深入人心。请你参加“‘义’文化的魅力”综合性学习。
源流追踪
(1)“义”甲骨文作“”,从“”从“”。“”即“祥”;“”,兵器。与战前占卜的吉兆有关。“再卜色变,遽告不义,公乃令偃旗”中的“义”便是用其本义:____________________。“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中“义”则引申为:__________。
(2)试根据下面的材料,概括“义”包括哪些方面的思想内涵。
①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之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史记·屈原列传》)
②“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天祥临刑殊从容。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宋史·文天祥传》)
③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吕氏春秋》)
(3)“义”远流长
“端午节”到来之际,班级举办“心怀大‘义’”文化传承活动,请提出一项倡议
(2017贵州黔东南)
(一)阅读下面文言选段,按要求完成8—11题。(17分)
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8.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故患有所不辟也(动词,通“避”) B.万钟于我何加焉(动词,增加)?
C.此之谓失其本心(助词,无实义) D.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连词,假如)
9.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B.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C.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D.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10.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鱼我所欲也》出自儒家经典之作《孟子》,《孟子》记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个人修养。《鱼我所欲也》从怎样对待生与死、义与利的角度,阐述了孟子的主张:人性是恶的。
B.本文开篇运用比喻论证方法,以鱼和熊掌为喻,论述了人生的选择应以“义”为重,必要时要“舍生而取义”,同时批判了那些见利忘义的人。
C.“非独贤者有是心也”的“是心”指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这些善心。
D.面对生死抉择的时候,那些“舍生取义”者的表现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
11.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4分)
译文:
②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4分)
译文: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
1.D
2.
3.A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解释。D项“得”为通假字,同“德”,意为“感恩,感激”。
4.D
5.B
6.C
7(1)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__。
(2)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__。
(3)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4)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5)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6)舍生而取义者也
(7)舍生取义 嗟来之食
8.【答案】示例: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陈毅——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冷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也不愿屈服。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愿领取美国的救济粮。
9.(1)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
(2)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3)用脚踢着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4 不管是否符合礼与义就接受高位厚禄$
重点语段
10结合选段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1)生 和 义 引出)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同时暗含生与义孰轻孰重的关系
(2)舍生取义之心&即)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这是本段的结论&更加突出)舍生取义的观点
(3) 有为了道义而不贪生怕死&不避灾祸的廉耻之心&并能坚守不移$
11 比喻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鱼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正面道理论证,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反面道理论证,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12.示例 文天祥拒绝降元 示例,2朱自清宁可饿死不吃美国救济粮
13.示例2我懂得了人生的真正价值和生存的意义,当个人利益与祖国利益发生冲突时,要以大义为重,以国家利益-民族利益为重,学习古今英雄的气节,留取丹心照汗青
课内外对比阅读
14.(1)通“避”,躲避? (2)信念? (3)一向? (4)赠送
15.(1)不仅贤人有这种信念,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2)敌人还没有灭,怎么能安家呢?
16.(1)孝母? (2)拒受名姝? (3)戒酒? (4)辞帝为之营第。
我们要孝敬自己的父母,不止要从物质上照顾父母,还要从精神上给予父母关爱,尽自己所能为父母尽孝道。
17.舍生取义。? 当面对人生的重要抉择时,要分清主次,明辨是非,作出正确的判断。我们应从小树立重义轻利、舍生取义的价值观念。
【乙文译文】岳飞非常孝顺,母亲留在黄河以北,他派人去拜访母亲,并且接了回来,母亲有重病,岳飞总是亲自给母亲喂药.岳飞母亲去世.岳飞三天不吃不喝。家中没有婢女伺侯。吴铞一向佩服岳飞,愿意同他结为好友,就把有名的荧女打扮好送给他。岳飞说:"皇上(勤于政事)天不亮就穿衣起身,天黑了才吃饭,难道是大将享乐的时候吗?"推辞不接受。吴邻更加敬重佩服他。岳飞年轻时好放量饮酒,皇帝告诫他说:"你以后到了黄河以北地区才可以饮酒。"于是戒酒不喝。塞帝当初要为岳飞营造宅第,岳飞推辞说:"敌人还没有消灭,怎么能安家呢?"有人问:"天下什么时候才能太平?"岳飞答道:"文臣不贪爱钱.财,武将不怕死,天下就太平了。"
拓展提升
18.(1)神灵佑助的仁道、公理之战 合乎正义
(2)(示例1)坚持真理 忠君爱国 大公无私 (示例2)洁身自好 共赴国难 清正廉洁。
(3)(示例1)举办“心怀大‘义’”故事会,讲述中国古往今来先贤圣哲、明君忠臣、领袖英雄“行大义”的典故史实。(示例2)开展“‘义’义探究”读书报告会活动,评说经典著作阐释的“义”的思想内涵。(示例3)组织“‘义’行中华”论文征集活动,阐述当今时代传承“义”文化的意义、途径、措施等。(示例4)开展端午节纪念屈原的活动,研究屈原的生平、著作、思想影响等,在班内进行展示。
沙场点兵
8.(3分)B(解析:“加”名词,益处。)
9.(3分)C
10.(3分)A(解析:孟子主张人性本本善。)
11.(8分)①死亡也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所以祸患也有不躲避的时候。(“恶”“于”“辟”各1分,通顺1分;恶:厌恶;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辟”通“避”,躲避)“(4分)
②从前(为了礼仪),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为了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乡”“得”“为”各1分,通顺1分;乡:通“向”,从前;“得”通“德”,感激;为:动词,接受,做)(4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