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2019·邹城市期末)明朝建立之初,太祖朱元璋鉴于“人君不能恭览庶政,大臣专权自恣”的状况,采取的措施是( )
A.设立丞相,管理朝政 B.实行科举制,扩大统治基础
C.废除丞相,提升六部职权 D.杯酒释兵权
2.(2019·端州区期末)据史书记载,明朝时“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这段史料反映了明朝( )
A.地方势力强大,威胁中央 B.京官公务繁忙
C.皇权空前加强,对百官的震慑极大 D.京官与妻子的感情好
3.(2019·迁安市期末)“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又较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遏制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这一制度”指的是( )
A.隋唐的科举制 B.明朝的八股取士
C.明朝的厂卫制度 D.清朝的文字狱
4.(2019·河北期末)如图中的“三宝庙”位于马来西亚,是为纪念中国古代航海家郑和访问马六甲而建。明朝之所以能出现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主要原因是( )
A.海上交通发达 B.明朝前期国力强盛
C.指南针用于航海 D.造船技术高超
5.(2019·驻马店期末)阅读下列人物名片,根据名片的内容可以确定此人物是( )
A.渥巴锡 B.郑成功
C.戚继光 D.玄奘
6.(2019·广丰区期末)“全书共52卷,约190万字,记载药物1 800多种,分为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服器、虫、鳞、介、禽、兽、人16部62类,附方11 000多则,附图1 100多幅。”这本书是( )
A.《天工开物》 B.《本草纲目》
C.《农政全书》 D.《三国志通俗演义》
7.(2019·漳州期末)如图所示“明代科技”的思维导图中,错误的部分是( )
8.(2019·郾城区期末)中国古代很多伟大的工程都体现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伟大创造力。老师的课件中出现了这样一段话:它在政治、军事、文化等诸多方面产生了积极效应,是中华民族艰苦勤奋、坚韧刚毅和充满向心凝聚力的精神象征。这段话描述的是( )
9.(2019·兴县期末)如图是李明同学制作的某次农民起义的学习卡片。该农民起义发生在( )
A.隋朝末年 B.唐朝末年
C.元朝末年 D.明朝末年
10.(2019·河南期末)他是清王朝的奠基者,通满语和汉语,喜读《三国演义》。他二十五岁时起兵,横扫白山黑水,统一女真各部;他戎马倥偬数十载,多次大败明军,严重威胁明朝北部,成为威震中国北方的一代铁血汗王。他是( )
A.铁木真 B.阿骨打
C.努尔哈赤 D.皇太极
11.(2019·怀集县期末)顺治十年(1653年),顺治帝赐送离京返藏的五世达赖金册、金印,赐五世达赖喇嘛教领袖的最高封号,确立了五世达赖在喇嘛教中的领袖地位。顺治帝此举反映了清初民族政策的特点之一是( )
A.民族歧视 B.民族自治
C.民族隔离 D.政教合一
12.(2019·张家界)根据“宣政院”“台湾府”“驻藏大臣”“伊犁将军”等内容,可以提炼的学习主题是( )
A.经济重心的南移
B.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D.国家的产生和社会改革
13.(2019·莒南县期末)为了加强对如图①处所代表区域的有效管辖,清政府在此设立了( )
A.按察使司
B.西域都护
C.宣政院
D.伊犁将军
14.(2019·宜宾期末)《清顺治朝实录》载:“无主荒田,州县官给印信执照,开垦耕种,永准为业,耕至六年以后……方准征收钱粮。”这一措施( )
A.阻碍了清初农业的发展
B.导致清朝社会矛盾尖锐
C.推动了清初经济的发展
D.减轻全国农民徭役负担
15.(2019·盘龙区期末)在日益繁忙的商业活动中,明清时期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即“商帮”,其中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是( )
A.鲁商和粤商 B.晋商和徽商
C.浙商和滇商 D.苏商和徽商
16.(2019·郯城县期末)明清时期晋商是与徽商齐名的地域性商人群体,晋商经营的票号取名颇有讲究,如“日升昌”“合盛元”“协同庆”“大德通”等。这些票号名称所表达的思想理念不包括( )
A.表达兴旺发达的愿望
B.表示和气生财的寓意
C.提出对外开放的口号
D.倡导诚实守信的理念
17.(2019·岳阳)我国古代历朝统治者为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秦朝推行郡县制 ②唐朝颁布“推恩令” ③元朝设立“厂卫”机构 ④清朝设立军机处
A.①③ B.①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8.(2019·渠县期末)“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大明天子重相见,且把壶儿搁半边”……这些诗句被清朝统治者认为是“大逆不道”,其作者往往会蒙受牢狱之灾,甚至满门抄斩。这反映了清朝统治者( )
A.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建立中央册封制度
C.设立军机处
D.大兴文字狱
19.(2019·满城区期末)明朝前期,中国是当时世界上经济、科技最发达的国家;到了清代中期时,工农业与西方国家相比,迅速落伍。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西方列强的入侵
B.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C.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
D.自然灾害的影响
20.(2019·永春县期末)“它吸取了其他剧种的特点,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被誉为‘国剧’,走遍世界各地,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它”是( )
A.昆曲 B.秦腔
C.汉调 D.京剧
二、简答题(60分)
21.(16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一项贯穿我国封建社会始末的基本政治制度,从秦朝到清朝存在了两千多年,历朝历代统治者均采取各种措施对此加以发展与完善。据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授权侍卫亲军锦衣卫,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
(1)材料一描述的是哪位皇帝统治时期的官制变化?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反映的官制变化。(4分)
材料二 故宫的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2)材料二中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请你对该机构的设立作简要评价。(4分)
材料三 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之四百六十余人也。
材料四 乾隆帝时,大臣胡中藻的诗句中有“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帝看了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肺腑?”结果,胡中藻和族人被杀,祸及师友。
(3)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是对哪一考试形式的评价。此时的考试内容是什么?带来了怎样的危害?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清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4分)
(4)根据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发展的基本趋势是怎样的。(4分)
22.(14分)明清时期,中国封建社会经历了耀眼的辉煌后,终于收尽了最后一抹余晖,留给后人太多的思考与回味。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民族关系】
材料一
(1)两处建筑见证了明清政府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你认为哪种方式更可取?说明你的理由。(4分)
【思想文化】
材料二 明代八股文……注重的还是如何把封建制度发扬光大……其对当时社会发展所起的消极作用更是不容低估。
材料三 盛世康乾,文祸频生,蔽日窒天……心寒!学术凋颜,致万马齐喑二百年。叹文人雅士,只穷考据;儒生学者,不法先贤。觇景空谈,闻风畏避,济世英才一夜残。当知也,若精神禁锢,国祚难延。
(2)围绕“明清思想文化专制”的主题,归纳八股取士与文字狱的共同点。(4分)
【政治制度】
材料四 仔细想来,两千年间,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以加强皇权专制为宗旨,结果就是使专制越来越深刻……皇帝的“猜防”越甚,专制心思也就向着强化专制的方向自然而然地用力。
(3)总结明清两朝“加强皇权专制”的措施。(4分)
【科技文化】
材料五 明清时期文化发展总的特点是承古萌新,文学艺术繁荣,科技由发展转为停滞。西学东渐,中西文化交流开始进入新阶段。
(4)哪一新的剧种的出现能证明明清时期“艺术繁荣”?(2分)
23.(14分)宋代与清朝前期经济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对中国古代经济影响深远。
材料一 谚曰:“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范成大《吴郡志》
谚曰:“苏常熟,天下足。”
——[南宋]陆游《渭南文集》
材料二 (临安城)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自融和坊北,至市南坊,谓之珠子市,如遇买卖,动以万数;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
材料三
材料四 清朝前期的人口与耕地数量表(部分)
时期 人丁 户口 耕地(含田地、 山荡、畦地) 人均土地
顺治八年(1651年) 10 633 326 2 908 584顷61亩 28.29亩
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 23 312 236 6 631 132顷24亩 28.45亩
雍正十二年(1734年) 27 355 462 8 901 387顷24亩 32.21亩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 208 095 790 7 414 495顷 3.56亩
—— 《清实录》《清朝通典》等资料统计编制(1)材料一是宋代谚语,在南宋文人笔下反复出现。这些谚语的流行可以佐证我国农业重心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
(1)材料一是宋代谚语,在南宋文人笔下反复出现。这些谚语的流行可以佐证我国农业重心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南宋临安城商业贸易繁荣的表现。(2分)
(3)依据材料三,分析清朝前期农业生产取得较大发展的原因是什么。(4分)
(4)从材料四的图表中你读出了哪些信息?(2分)
(5)综上所述,归纳影响古代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4分)
24.(16分)在历史老师的指导下,七年级(1)班的同学们围绕清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收集整理了相关材料,设计了下列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绘制简图——领略辽阔版图】
(1)清朝前期,中国已成为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国力强大的统一多民族国家。观察下面清朝前期疆域方位示意图,填写序号代表的地名。(4分)
【解读图片——阐释统治危机】
(3)根据下面的图片,分别阐述清朝出现的社会危机。(6分)
【总结提升——分析衰败原因】
(4)清朝是中国古代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请你回顾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总结封建王朝由盛转衰的原因。(4分)
参考答案
1~20:CCBBC BDDDC DCDCB CBDCD
21.(1)明太祖。中央:废丞相,设六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
(2)军机处。军机处的设立进一步强化了我国封建君主集权,使皇权达到了顶峰。
(3)八股取士。“四书”“五经”。钳制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们的聪明才智。文字狱、文化专制政策。
(4)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22.(1)清朝修建外八庙的方式更可取。明长城的修建是为了抵御蒙古贵族南扰,从民族关系的发展方面看,消极作用很大。
(2)根本目的都是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都钳制了思想,摧残了人才;都阻碍了科学技术的进步等。
(3)明太祖废除丞相,权分六部;明太祖设立锦衣卫;明成祖成立东厂;雍正帝设立军机处。
(4)皮黄戏(或京剧)。
23.(1)农业重心南移。
(2)店铺林立;商业门类众多;贸易量大。
(3)开垦荒地,兴修水利,采用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如精耕细作,引进推广高产作物等。
(4)清朝前期人口迅速增长,耕地不断开发,但是耕地开发的速度赶不上人口增长的速度,导致人均土地面积下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5)生产工具改进,生产技术进步,社会环境,政府重视和统治者重农惠农措施,对外开放和勇于创新等。
24.(1)西伯利亚 葱岭 太平洋 南海诸岛
(2)农业组:大力推行垦荒政策,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对黄河、淮河等大河及大运河进行治理;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经济作物的种植有较大发展,品种增加,棉花、甘蔗、烟草、茶叶、药材、花卉、水果等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手工业组:清朝前期,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方面,品种繁多,产品精良;已经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等。
商业组: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出现了一批工商业市镇及商业大城市;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如山西晋商、江南徽州府徽商。
(3)图一:清朝军机处的设立,使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一切都要服从皇帝的意志,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图二:社会贫富分化十分严重,广大民众的生活日益困苦,社会危机重重。图三: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4)政治腐败;战乱不休;封建割据;暴政昏政;农民起义;思想专制;民族纷争;故步自封、闭关自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