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设计《回声》
教学内容 人民音乐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音乐》四年级下册第七课《回声》。
教学目标 1.聆听无伴奏合唱《回声》,感受歌曲通过旋律上的重复、力度上的变化来表现回声。 2.通过师生问好、游戏、模拟各种声音等活动来表现回声。 3.在聆听的过程中通过图谱感知音乐的特点,运用连与断、强与弱的表现手法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 准确、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难 点 连与断、强与弱的表现。
教学流程 师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欣赏歌曲 《回声》 三、学唱歌曲《山谷静悄悄》 1.学唱歌曲《山谷静悄悄》第一部分 2.学唱歌曲《山谷静悄悄》第二部分 四、课堂总结 师生问好。 1.初听全曲 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首歌曲,名字叫《回声》,你来听一听歌曲仿佛把你带到了哪里? 生: 师:回声一般在山谷里或者很空旷的房子里,并且能把声音反射回来的地方才能产生回声。 2.复听全曲 师:这首歌曲有乐器伴奏吗?歌曲通过什么手段表现回声的? 生: 师:这是一首纯人声无伴奏合唱歌曲,作者是尼德兰(如今的比利时)拉索作曲,歌曲已经传唱了四百多年了。 师:歌曲采用了轮唱的形式、力度强弱的对比、旋律的重复来表现奇妙的回声。 3.回声游戏 师:让我们也来做一个回声的游戏,用我们的声音把山谷里的回声表现出来。 (1)教师做原声,学生做回声。 (2)学生分组做出原生和回声 (3)模仿山谷中的声音 师:你觉得山谷中还能有哪些声音?谁能用声音模仿出来? 生: 师:好的,每个人都要想一个在山谷里发出的声音,我们一起做出你想要在山谷里发出的声音,注意看老师的手势(渐强渐弱) (4)完整做一遍回声游戏。 1.初听全曲(教师范唱) 师:让我们再来听一首表现山谷的歌曲,这首歌曲情绪是怎样的? 生: 2.复听全曲(播放音乐,出示图谱) 3.再听全曲(播放音乐,出示图谱) 师:音乐有连有断、有起有伏,所以让我们觉得又欢快又优美,那我们随着音乐,把这个图谱画一画。 4.学唱歌曲 师:你听到山谷里都有哪些景色了吗?你听我来唱一唱。 (1)教师范唱 (2)读歌词 (3)跟琴学唱第一部分 (4)表演第一部分(播放音乐伴奏) 5.学唱歌曲第二部分(教师音乐范唱) 师:山谷里除了美丽的景色,还发出了什么声音?是谁发出来的?(叮咚叮咚的声音) 生: (1)难点句的解决 师:叮咚的旋律你们熟悉吗?让我们来唱唱。 (2)难点句加回声 师:我们把这句加上回声是不是更有趣呢?试一试 (3)跟琴学唱第二部分 (4)表演第二部分(音乐伴奏) 6.完整表演歌曲(音乐伴奏)师:我们的歌声真美,好像真的给我们带到了山谷里,在你们的歌声中我好像看到了薄雾、小溪流、红梅花……7.结合回声游戏,学生完整演唱歌曲。师:最后我们加上前面的回声游戏和歌曲完整结合到一起来表演! 师:今天我们聆听了无伴奏合唱《回声》,又用我们的歌声表现了静悄悄的山谷美妙的景色,今天我们的音乐课就要上到这了,让我们用歌声说再见吧!期待着能再和大家合作! 用师生问好、发声练习的方式熟悉难点乐句的旋律。 通过聆听了解无伴奏合唱的演唱形式,设计回声,运用力度的变化表现回声。 设置悬念,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能带着疑问学习歌曲。 通过图形谱让学生感受旋律的特点用手势表现出来。 引导学生解决结束句中的休止与前一句的连接。 首尾呼应,引导学生自己进行二度创作,提高审美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更加爱上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