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诵读 2 送元二使安西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诵读 2 送元二使安西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5-18 22:29: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方案
教材解析
《送元二使安西》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这一切,都仿佛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这首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别情绪,而是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和祝福。这首诗以情意殷切、韵味深永,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独树一帜。后来纳入乐府,成为流行,久唱不衰的歌曲。
教学目标
1.借助教材,结合课外资料,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2.咀嚼和体悟重点词语的情味,体会作者语言的精妙。
3.有感情地诵读和背诵这首诗,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意。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诵读和背诵这首诗,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意。
教学难点
咀嚼和体悟重点字词的情味,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感悟诗人离别的情怀。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我们先来听一首歌曲《送别》,在这样的一种音乐声中,能不能激起情感的浪花,想起送别的古诗。(播放音乐《送别》)
其实,友情是每个人心中永久的歌。在古人眼里,友情是江上一叶舟,友情是月夜独登楼,友情是庭深小径幽……那么,在诗人王维眼里,友情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诗人王维笔下的一首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
2.教师板书课题——送元二使安西。
3.理解课题。
元二:姓元,排行第二,作者的朋友。
使:出使。
安西:指唐代安西都护府。
二、初读古诗
1.了解作者。
王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2.写作背景。
此诗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诗题又名“赠别”,后有乐人谱曲,名为“阳关三叠”。它大约作于安史之乱前,元二奉命出使安西都护府,王维到渭城为之饯行,写下这首诗。
3.结合注音,读通古诗。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4.结合注释,理解古诗。
渭城曲:另题作《送元二使安西》,或名《阳关曲》或《阳关三叠》。
渭城:秦时咸阳城,汉代改称渭城,在今陕西咸阳东北,位于渭水北岸。
朝雨:早晨下的雨。
浥(yì):湿润,沾湿。
客舍:旅店。
阳关:古关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5.反复读古诗,了解古诗大意。
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客舍周围青青的柳树格外清新。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饯别酒吧,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三、感悟古诗
1.宋代大诗人苏轼曾经说过,王维的诗有一个最大的特点“诗中有画”。所以读他的诗一定要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请你读诗的前两句,思考: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你的脑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雨、轻尘、客舍、柳;如烟如雾的蒙蒙细雨,瓦楞青青的旅舍,清新嫩绿的杨柳。
2.这样的画面带给你最直接的感受是什么?从这幅画面中你还品出了别的滋味吗?你是如何体会的?
细雨也好,客舍也罢,总能勾起离人心中淡淡的愁绪,特别是这依依杨柳更是让人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3.作者为什么都不约而同地选择“柳”来表达离别之情呢?
资料拓展:
送别诗
【隋】佚名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送别
【唐】王之涣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这两首诗里出现了相同的景物——柳树,表达了同样的情感——离别。古人赠柳,寓意有二:一是柳与“留”谐音,折柳相赠有“挽留”之意,不忍分别,永不忘怀。二是柳树和其他树木相比,其特点是随地可活,人之去乡犹如木之离土,望其随处皆安,一如柳之随地可活,为之祝愿,而纤柔细软的柳丝则象征着情意绵绵。
诗人王维也正是借柳惜别,借景抒情啊!明白了诗人笔下暗藏着的如此深意,
4.在这样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清晨,诗人王维要送自己的朋友元二到哪里去?
安西;安西与渭城相距3000多公里,横穿了大半个中国。如果用当时最先进的交通工具——马车行驶,需要半年。(出示安西到渭城的地图。)
5.想象元二到达安西之后的境况是怎样的呢?(出示安西阳关的图片。)
也许渭城这儿春雨绵绵,安西那儿呢?黄沙满天!也许渭城这儿生机勃勃,安西那儿呢?满目荒凉!渭城这儿有饮不尽甜甜的故乡水,听不完浓浓的家乡话,安西那儿呢?举目无亲,乡音不再有!
6.这幅画中还有人呢,是谁啊?他们正在干什么呢?诗中怎么写的?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7.怎么理解“故人”?结合资料说一说。
故人——老朋友。
资料拓展: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过故人庄》
8.作为好朋友的王维,友人即将离开家乡去到这样的地方不免有些不舍与担心,此时此刻,离别在即,王维是怎么劝酒的呢?为什么?
劝君更尽一杯酒,更——再,尽——完;安西距离渭城3000公里,就算是坐马车,元二也要走上大半年才能到达,更何况这一路去都是茫茫戈壁,人烟荒芜。离别在即,王维的不舍、担忧、祝愿都化作了这杯中的酒,酒有喝尽的时候,可不尽的是王维对元二的深深不舍以及切切担忧。
9.人生自古伤离别,让我们一起闭上眼睛,用心去感受王维对朋友的款款深情吧!再读古诗。
五、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诗人在分别之际写下的诗,我们叫它送别诗。除了我们今天学的这首《送元二使安西》,你还知道哪些送别诗?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六、作业布置
背诵《送元二使安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