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表格式教案 第4单元 测量(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表格式教案 第4单元 测量(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5-18 14:52:34

文档简介

第2课时 1千米有多长
教学目标 1.认识千米,了解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2.能根据具体情境选择恰当的长度单位,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体会所学长度单位的实际意义。 3.体会千米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从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1千米有多长,知道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难点: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加强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 对应教材第36页内容和第37页“练一练”的第1~4题。
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PPT课件 2.学具准备:尺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案设计
回顾旧知 引入新课 (6分钟) 1.引导学生回顾长度单位毫米、厘米、分米和米。 填一填。 20毫米=( )厘米 3分米=( )厘米 9厘米=( )毫米 30米=( )分米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2.引出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长度单位千米。
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21分钟) 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21分钟) 1.课件出示教材第36页“10米有……做一做”的内容。 (1)提问:谁能比划出1米的长度? 学生展开双臂比划1米的长度。 (2)追问:谁能比划出10米的长度?在我们的周围或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是10米? ①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手拉手测量活动,然后汇报数据。 引导学生仔细看这些不同小组上报的数据,讨论从中有什么发现,交流汇报,教师了解学生的汇报情况,引导学生指出:一个小朋友把两只手(如教材图中小朋友一样)向身体两侧展开时,从左手到右手之间的距离大约是1米,10个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排的距离大约就是10米。 ②引导学生走一走,交流汇报10米大约是多少步,指多名学生回答:10米大约是20步。 ③引导学生量一量教室的长,分组量一量,交流汇报:教室的长大约是10米。 2.课件出示教材第36页“100米有……做一做”的内容。 提问:全班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够不够100米长?大约需要多少名同学才够呢? 学生尝试做一做,小组讨论,交流汇报:班上学生不足100人,所以手拉手站成一排不够100米长。 所以需要100名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长度大约100米。或者是小朋友走10米大约需要20步,走100米大约需要200步…… 3.课件出示教材第36页“1000米有……说一说”的内容,引导学生认识1千米。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1000米有多长,并举实例说明,交流汇报,教师作补充说明: 10个100米跑道的长度是1000米。 1000名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大约就是1000米的长度。 …… 教师指出:因为10个100米的长度就是1000米,所以1000米就是1千米。千米是一个比米还大的长度单位,所以在表示较远的距离时,用“千米(km)”作单位。 教师板书:1千米=1000米。
课堂练习 巩固提高 (10分钟) 1.完成教材第37页“练一练”第1题。 2.完成教材第37页“练一练”第2题。 3.完成教材第37页“练一练”第3题。 4.完成教材第37页“练一练”第4题。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4分钟) 1.(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谈本节课学习的收获。 2.布置作业。 见本书配套练习题。
课堂板书
教学反思 本节课抓住教材的实质,精心地设计教学过程,使其达到较好的效果。学生学得非常积极,主动参与面广,课堂氛围轻松、和谐,学生的思维没有受到束缚。课堂教学中层层深入,引导学生感受1千米的距离比较远,了解“千米”是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帮助学生建立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第1课时 铅笔有多长
教学目标 1.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知道1分米和1毫米分别有多长,掌握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能根据具体情境选择适当的长度单位,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体会长度单位的实际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了解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难点:发展空间观念,加强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
教学内容 对应教材第34页内容和第35页“练一练”的第1~4题。
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PPT课件,尺子 2.学具准备:尺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案设计
回顾旧知 引入新课 (5分钟) 1.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长度单位。 (1)让学生用手势比划出一米有多长,1厘米有多长。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一棵树高约8( )。 一本书长约20( )。 学生独立思考,指名汇报,集体订正。 2.引出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本节课的内容——铅笔有多长。
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22分钟) 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22分钟) 1.课件出示教材第34页“量一量……认一认”的内容,引导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 组织学生思考回顾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指名汇报,其余学生补充: 测量时先让铅笔的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线,再看铅笔的另一端,另一端对的数是几,铅笔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1)提问:请同学们观察第一个铅笔图,有谁能说说这支铅笔有多长? 学生观察,指名汇报:这支铅笔正好长10厘米。 教师指出:这样的10厘米就是1分米,可以看出分米是比厘米大但比米小的长度单位。 (2)提问:第二个铅笔图中的铅笔有多长? 组织学生汇报:比6厘米多3个小格。 追问:那么这支铅笔到底有多长呢? 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尺子,观察尺子并数一数1厘米中有多少个小格。 学生交流汇报:1厘米中有10个小格。 教师指出:这样的1小格长就是1毫米,用字母“mm”表示。这就是我们要认识的另一个新的长度单位——毫米。 引导学生说出这支铅笔的长度,指名回答,集体订正:6厘米3毫米。 2.课件出示教材第34页“找一找,说一说”的内容,引导学生感知1分米和1毫米的实际长度。 提问:找一找,说一说,我们生活中或我们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汇报,教师汇总:一拃长大约是1分米,一枚2分硬币大约有1毫米厚…… 3.课件出示教材第34页“在尺子……想一想”和“填一填,说一说”的内容,引导学生探究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及换算。 (1)让学生拿出尺子找一找,独立思考并完成填空。 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组织学生交流汇报,教师板书: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教师指出:米、分米、厘米、毫米中,每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2)让学生独立完成“填一填,说一说”的内容,指名回答,并说说是如何思考得出答案的,全班交流讨论,教师订正:①1分米=10厘米,3分米就是3个1分米,也就是3个10厘米,是30厘米,所以3分米=30厘米。②10毫米=1厘米,40毫米就是4个10毫米,也就是4个1厘米,是4厘米,所以40毫米=4厘米。
课堂练习 巩固提高 (10分钟) 1.完成教材第35页“练一练”第1题。 2.完成教材第35页“练一练”第2题。 3.完成教材第35页“练一练”第3题。 4.完成教材第35页“练一练”第4题。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3分钟) 1.(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谈本节课学习的收获。 2.布置作业。 见本书配套练习题。
课堂板书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教学,为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提供了机会。在教学中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知识点的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