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训练13.最后一次讲演(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训练13.最后一次讲演(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5-18 14:42: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最后一次讲演》自主学习
基础锤炼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卑劣( ) 捶击( ) 诬蔑( )( )
屠杀( ) 蛮横( )( )
赋予( ) 挑拨( )( )
2.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金军一来就包围了城池,反而诬蔑宋军破坏和议。
B.对那些制造假冒伪劣商品的人,应该赋予重罚,要罚得他们倾家荡产才对。
C.只要我们光明正大地做人,不管做什么事都问心无愧。
D.少数别有用心的人,挑拨离间公司内部同事之间的关系,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广州一名小朋友的3000元压岁钱由于被父亲挪用了,为此起诉父亲要求讨回。(将前半句改为“广州一名小朋友由于3000元压岁钱被父亲挪用了”)
B.为了应对车上的突发状况,今年幸福列车特意配备了两名医护人员,全力保障乘客与工作人员。(在“工作人员”后面加上“的安全”)
C.不法分子在招聘网站发布待遇诱人的招聘条件,应聘者主动联系上后,被要求先交一系列的费用。(将“发布”改为“公布”)
D.滴滴春节安全工作指挥部的值班人员实行24小时轮岗值班制度,妥善处置并高效应答各类紧急事件。(将“妥善处置”和“高效应答”对调)
4. 请给下面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20个字。
桥东区五一路小学开展了演讲比赛,以“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为主题。三至六年级各班选派的共计23名学生参加演讲比赛。比赛当天,学生们既紧张又兴奋,经过一个星期的精心准备,选手们都结合自身的学习经历和体会,讲述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往直前、坚持不懈的革命精神,讲述着张家口天翻地覆的变化和发展,也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对传承红色基因的认识和理解,表达出了立志争做新时代的好少年的决心。精彩的演讲感染了现场的每一个人,赢得了阵阵掌声。
    
课内精读
1.阅读第一段,举例分析作者是如何传达义愤填膺、慷慨激昂的情绪的?
    
    
2.按要求品析下列句子。
(1)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品析加点词语表达的情感)
    
    
(2)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分析句式的表达效果)
    
    
(3)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说说加点词语的含义)
    
    
(4)你们完了,快完了!(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
    
    
3.如何理解“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这句话的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结合第4、5段,说说“他们”“你们”“我们”人称变化所带来的情感变化。
    
    
拓展阅读
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
郭沫若
年轻的朋友们:
(1)讲演对于我倒不是件难事,然而要不多不少恰好“五分钟”,却使我感到困难。而主席又只要我作“五分钟”的滩头演讲,让你们好早点跳下海去,作你们的青春之舞泳。
(2)我想:本来我可以这么开始我的演讲:“各位先生,各位女士,请大家沉默五分钟!”于是当大家沉默到五分钟的时候,我便说:“沉默毕,我的讲演完了。”
(3)大家假如反诘我:“你向我们作五分钟的讲演,为什么叫我们沉默五分钟呢?”我可以理直气壮地回答:“朋友,人们不是说‘沉默胜于雄辩’吗?”
(4)本来我可以这么开始我的讲演的,但是当我听了刚才×先生两分钟的讲演,太漂亮了!他说:“人民的作家萧红女士一生为人民解放事业奔走,到头来死在这南国海边,伙伴们把她埋在这浅水湾上,今天,围绕在她周围的都是年轻人,今后的日子里,不知有多少年轻人来围绕着她。朋友们,我们是年轻人,我们没有悲伤,我们没有感慨,请大家向萧红女士鼓掌。”太好了,我的五分钟讲演只好改变计划了,让我把年轻人引申来说一下吧。
(5)年轻人之所以为年轻人,并不是单靠着年纪轻,假如是单靠年纪轻,我们倒看见有好些年纪轻轻的人,却已经成了老腐败,老顽固,甚至活的木乃伊——虽然还活着,但早已死了,而且死了几千年。
(6)反过来我们在历史上也看见有好些年纪老的人,精神并不老,甚至有的人死了几千年,而一直都还像活着的年轻人一样。所以一个人的年轻不年轻,并不是专靠着生理上的年龄,而主要的还是精神上的年龄。便是“年轻精神”充分的,虽老而不死,“年轻精神”丧失的,年虽轻而人已死了。
(7)那么,什么是年轻精神的品质呢?
(8)第一,是真理的追求者。他是一张白纸,毫无成见地去接受客观真实,他为饥为渴的请人指教,虚心坦怀的受人指教,他肯向一切学习,以养成他的智慧。这是年轻人的第一特征。
(9)第二,是博爱的实践者。他大公无私,好打抱不平,决不或很少为自己打算,实切实地有着人饥己饥,人溺己溺的怀抱,而为他人服务。这是年轻精神的第二特征。
(10)第三,是勇敢的战士。他不怕任何艰难困苦,他富于弹性,倒下去立刻跳起来,碰伤了舔干血迹,若无其事,他以牺牲自我的意志彻底一切。这是年轻人的第三特征。
(11)这三种年轻精神的特征,每一个年轻人都是有的,假如他把这些特征保持着,并扩大着,那他便永远年轻,就死了还年轻;假如他把这些特征失掉,比如年纪轻,便做狗腿子的事,那他不仅不年轻,而且老早是一个死鬼了。
(12)就在这样的认识之下,我们向“年轻精神”饱满的朋友们学习,使自己年轻,使中国年轻。
1.讲演分为哪三个方面的内容?请简要概括。
(温馨提示:训练概括思维,分段,写段意。)
    
    
2.这篇讲演开头的三段文字是不是“题外话”?为什么?
(温馨提示:从文章内容和演讲效果的角度分析。)
    
    
3.作者在论述“年轻精神”时,第5、6段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着怎样的效果?
(温馨提示:注意演讲中常见的写作手法。)
    
    
4.讲演者阐述了年轻精神的三个特征,它们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
(温馨提示:注意提取关键词。)
    



《最后一次讲演》自主学习参考答案
基础锤炼
1.liè chuí wū miè tú mán hèng fù tiǎo bō
2.B[“赋予”的意思是“交给(重大任务、使命等),用在这里用错了对象”。]
3.C(将“条件”改为“信息”。)
4.五一路小学开展“争做时代新人”演讲比赛
课内精读
1.采取“开门见山”的手法,先声夺人,直趋主题。“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演讲者一开始便义正辞严地痛斥国民党反动派的无耻罪行。“最卑劣最无耻”“失掉良心的中国人”“偷偷摸摸地来暗杀”更是表现了演讲者当时的义愤填膺,表明了立场和所持的态度,是支持革命的。
2.(1)用“无耻”和“光荣”这对反义词,词义上的鲜明对比,增强了语言的感彩,表达了演讲者分明的憎爱感情。(2)运用反问句、感叹句、递进句表达了强烈的感情。指出了特务们的可耻下场,表达了强烈的憎恨感情。(3)“黑暗”指反动统治,“光明”指人民解放。(4)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加强讽刺语气,强调敌人的可耻下场。
3.杀害李公朴吓不倒人民,会有更多的人不畏牺牲,起来斗争。表达了作者对敌人的愤恨、对革命必胜的信念。
4.连用七个“他们”,一针见血地揭露了反动派“这样疯狂地来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的虚弱本质;紧接着用十个“你们”当面警告敌人,“人民是打不尽的,杀不完的”,并列举史实证明反动派必然灭亡、人民必定胜利是历史发展的规律;还用十个“我们”自信而自豪地宣布“光明就要出现了”“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
拓展阅读
1.第一部分“开题”(1-3),赞颂女作家萧红“一生为解放事业而奔走”的精神,并由此引出“年轻人”的话题。第二部分“主体”(4-11),阐明“年轻人”的概念,论述了“年轻精神的品质”的三个特征。第三部分“结尾”(12),指出“向‘年轻精神’饱满的青年朋友们学习,使自己年轻,使中国年轻。”
2.不是“题外话”。开头三段文字,作者就地取材,既表达了“在萧红墓前”、对一群年轻人、作“五分钟讲演”这三层含义,又起着领起下文的作用,即为提出演讲话题做铺垫。这三段话语言风趣幽默,营造了活泼轻松的气氛,拉近了同听众的心理距离,激发了听众对演讲的兴趣。
3.这里用了对比论述,这种写法让读者明白,看一个人年轻不年轻,不能看生理上的年龄,而要看精神上的年龄,由此“年轻精神”充分的,老而不死。“年轻精神”丧失的,年纪虽轻而人已死了。
4.第一个特征侧重讲学习精神,第二个特征侧重讲实践精神,第三个特征侧重讲战斗精神。




4